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部副部长杨珏拿着某地报来的一份春季造林数字表,皱着眉头说:“这种高数字应该打个‘?’号。如果完全相信它,恐怕连床上都会长满树了!”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再次翻起《红色家书》,感触多了许多,尤其被早期革命志士的高尚品格折服。深感今日干部必须向早期革命志士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摒弃一切特权思想,全面回归公仆本色。摒弃一切特权思想,就要摒弃求官位、谋名利、搞腐败。国家干部从事的工作,从本质来讲,是社会职业三百六十行中的普通一行;从特殊性来讲,是执掌权力、服务群众而有别于其他的工作。因此,作为公职人员,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服务人民是岗位责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敢试敢闯、走在前列的先锋模范,毛丰美就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一位。他生前是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连续当选第八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长期以来,宣传毛丰美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接连不断,学习毛丰美活动持续开展,人们对毛丰美熟悉的程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  相似文献   

4.
5.
黄永厚画“竹林七贤”图,觉得最后一个落了单,便又加了一个饶头——吕安。这样,便有了八位。古人重八也重七,故斗有七星、佛有七宝、书称七经,人具七情,连做诗也要七步成章。今人重八,以为谐“发”,“七”则成了倒霉的数字。永厚的意思倒非为了从俗,他不过觉得同是魏晋人物,何必限于七,加一成八,再加一便成九,大可为后续的画留些地步。“竹林七贤”图,说不定会扩展成魏晋人物图。 引起他画魏晋人物的动机是什么?有文可稽:  相似文献   

6.
《朱德年谱》已经出版了,它详尽地反映了这位伟人的一生。读毕掩卷,有高山仰止之思。特别是他那注重调查、实事求是、认真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精神,更是令人感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朱德已是63岁高龄。戎马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立下不朽功勋的朱德,从此以很大的精力关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每年都用近1/3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考察,除西藏、宁夏及尚未解放的台湾省,他跑遍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每到一  相似文献   

7.
黄裳 《瞭望》1984,(37)
刘郎的《闲居集》已在半年前出版,作者逝世也快四年了。长时期来总想写点什么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和他的作品,因为我一直认为他的人与诗都有着一种非比寻常的特色,使人难以忘记。我和他相识,大约是一九四六年前后的事,但更早以前就是他的读者了,三十年来,交往并不密切,只是到了十年动乱的后期,才常常通信和在一起谈天。我们本来都在一个干校里劳动。他后来退休了,回到上海;我那时正背着可怕的“政治包袱”,几乎交亲断绝。就是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中国当代思想教育艺术精华丛书”编委会赠我一本由陈必龙同志撰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公仆道德新论》一书,读后竟爱不释手。应当说,近几年来,干部道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关注的一个热点,街谈巷议颇多,且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怎样强化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作了深入的探索,不乏真知灼见。坦象这样系统全面地论述干部道德问题的专著,未曾多见,堪称是一部拓新之作。松仆道德新论卜书,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换引起道德膻变的现实,抓住了新时期推进全社会道德建设的“牛鼻子”,集中而详尽地论证了公仆道德建设的极…  相似文献   

9.
读《阴》     
在北京,被两旁的大树浓荫覆盖如同一个绿色隧道的街道,少得可怜;我印象中只有两处:一是六部口附近有一小段,二是三里屯使馆区有一小截。燠热的日子,骑自行车走过这里,总也舍不得离去,往往放下车,不由自主地在这儿流连。  相似文献   

10.
读《浮躁》     
萧乾 《瞭望》1988,(50)
近年来,贾平凹以商州(他想象中的商州)为背景的系列作品,凡能找到的,我都读了。我一直以为他是位年在五六十之间、戴花镜的老先生,饱经世事,文字古朴。从《浮躁》的自序,我才知道写此书  相似文献   

11.
读《起点》     
张寰 《瞭望》1998,(37)
一个伟大的事件过去快20年了。往事历历在目,那一场场思想上的交锋、行动上的互抗,如今回忆起来,好像当时遍地都是蜂拥的反对者,也好像遍地都是心想而声噤的支持者。这就是涌动于1978年的中国农村改革。这场改革最早发动于中国农村中某些最贫穷的地块。最积极的...  相似文献   

12.
读《自励》     
江南尘 《学理论》2008,(1):84-84
《自励》这本书,在西方受到极高评价。 有人说,1859年,三本书的出版震撼了全世界:塞缪尔&#183;斯迈尔斯的《自励》,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穆勒的《论自由》。  相似文献   

13.
读《喻林》     
古来奇书多矣,《喻林》尤奇。其书采集古人譬喻之词,孜孜不倦二十余年,汇为煌煌巨帙。编者徐元太,安徽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四川巡抚。书分十大门:造化、人事、君道、臣道、臣术、德行、学业、政治、性理、物宜。每门分子目,凡五百八十余类。新刊影印本所据明万历刻本,达1440页。似此繁富丰瞻、云蒸霞蔚,真是骇人心目。钱钟书先生《谈艺录》168页引宋代梅圣俞海上观潮写景妙句:“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洄如鼻吸。”钱先生赞曰:“立喻奇创,真有以六合八荒,缩之口耳四寸者。”梅氏寥寥十数字,把自然奇观,生命力量,刻画得如闻如见,非譬喻不能至也。《喻林》所采譬喻,若“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政治之癌,也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面对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理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忧心如焚,纷纷著书立说,提出根治腐败的对策。有的主张实行严刑峻法,既拍苍蝇,也打老虎;有的主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高薪养廉……而傅如良同志的新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7,(49)
读《千秋万岁》●(意大利)L·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中国社会生活以急剧嬗变的现实进程,更多地吸引了这块版图以外的人们的目光。应该承认,这里的物质内容的全新变化,对社会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持续的穿透和升华。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一些对当代中国现实进程具有...  相似文献   

16.
戴强 《民主》2004,(8):39-39
《光明日报》2004年7月9日刊登的报告文学《永远的红树林》,介绍了青年经济学者梁言顺博士和他的“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探索。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用翔实的事件和饱满的感情道出了梁言顺在该理论上“十年磨一剑”的探索历程。国家应当怎样思考和衡量GDP的快速增长与增长中的代价问题,怎样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合乎经济规律的,梁言顺重新思考西方经济学理论,引入了代价(要素投入效果的二重性)理论,建立了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并提出了我国实现低代价经济增长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沈道鸿已经有七八年了,他是个好学不倦,敢于探索的青年画家,曾经对古代画家的作品和画论作过细心的研究,也曾经用画笔试过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东闯西闯,总想闯出一条既能推陈出新又能引起观众欣赏兴趣的路子。经过勤奋的研究和实践,他终于在“外师造化”之外悟出了“中得心源”的重要性,他认识到要想创作出真挚动人的作品,只有使“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物质世界和心理世界互相渗化”。从这一契机开始,他的作品就起了变化,从单纯的“状物”逐步与“抒情”相结合,创作了一些意境葱笼、引人入胜的作品。这一成就令我在阅读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杂文《隔膜》中曾引述了这样一个荒诞而真实的故事:清朝山西生员冯起炎,闻乾隆将谒泰陵(雍正墓),便身揣以《易》解《诗》的信口开河之作,意图半路呈进,请皇帝老儿帮他解决一下个人问题。原来此公已是"而立"之年,仍光棍一条,想老婆渐入痴迷;先后看中两位表妹,无奈家境窘困,"恨力不足以办此"。可见他出此奇策,不过是为圆那"天子做媒,表妹入抱"的美梦而已,何尝有丝毫恶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当畅销书刚开始真正冲击中国出版业时,友人们便半真半假地谈论如何写作关于畅销书的学术著作,可惜时至今日仍未动笔。这就难怪当这本编译的《畅销书》出现在书店柜台上,我竟破例买下  相似文献   

20.
<草房子>的问世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这首动听的歌谣拨动着少年甚至是成年人的心弦,抚慰着人们最柔软的心灵.作者通过对油麻地上几个人物故事的描写,将人生的生离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互助、孤独中的理解、淡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爱情汇成了一条感动的细流,暖暖地注入了读者的心田.这股暖流荡涤着千千万万颗被尘世蒙蔽的心灵,催促着我们俯拾起那久违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