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最近一年多,我在婚姻家庭问题咨询工作中接触到婚姻“病案”98例,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81例,占80%以上。夫妇冲突导致离婚或准备离婚的,以结婚不到5年者居多。有些青年朋友对周围人们的家庭危机和婚姻失败感到困惑不解或惶惑不安,从而担心自己“重蹈覆辙”。造成城市青年婚姻家庭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随着改革与开放,家庭模式和婚姻行为的变革也必然会到来,可以说家庭婚姻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其中既有“滞后”的传统特征,又有“超前”的现代倾向,两者反差极大,使部分人大有进退维谷、无所适从之感。  相似文献   

2.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婚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的婚姻是一个涉及面颇广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以及将城市青年送往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特定形式,使这个问题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婚姻问题,而成为上山下乡运动中纠结着诸多矛盾的一个焦点。剖析这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上山下乡运动性质的理解。本文试从知青婚姻的政策、已婚知青的人数、知青婚姻的类型、已婚知青的难题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破除封建思想,搞好性教育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并且是与广大男女青年以及婚姻、家庭密切有关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封建意识的长期束缚、由于“性”问题的社会影响极其复杂而广泛,性教育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甚至是充满阻力、非难和曲解的极其敏感的问题。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周建人,曾经尖锐地指出过:“对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冬阳 《学理论》2014,(3):76-77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随之变化着。80后青年正值走进婚姻这一人生关键时期,然而这一群体一部分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顺利进入婚姻殿堂,从而导致社会中适婚青年比例增多,年龄越来越大。我们称之为"剩男剩女"。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婚恋是人人都会涉足的领域。处在求偶、婚嫁期的青年人,对恋爱、婚姻以及性的问题尤为关注和敏感,他们在婚恋和性爱方面的观念变化不但比其他方面更为快速、显著,而且往往更能反映其价值取向的演变。为此,“十年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在1990年上半年的补充调查中,增设了有关婚恋的4道问答,请青年选择。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一、婚姻自主性大大提高,反映了当代中国青年自我意识的增强。表1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青年在婚姻问题上均倾向于“听自己的意见”,无论是不同年  相似文献   

6.
国营汾西机器厂是“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之一。三十多年来,工厂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大批老职工退休,顶替进厂工作的青年大量增加,职工队伍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顶替入厂的青年大都来自农村,甚至来自边远山区,这些青年年龄小、文化水平低,给企业职工队伍带来一系新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人生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亦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的年龄划分、生理现象、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研究,从总体上形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在人类漫长的认识活动中,青年观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有: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其中“青年”阶段的现象和本质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青年既是一种生命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命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现象是迅速变化的,这种青年统一体的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很难把握青年的本质。这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这两门在青年研究中最成熟的分支学科都未能涵括青年现象基本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十月九日星期二雨蒲圻纺织总厂棉纺织厂布机车间丁班的“青年之家”,设在单身宿舍三楼一个十平方米的房间内,有图书柜和文体用品柜,藏书四百多册;还备有吉他、象棋、军棋、跳棋和排球、羽毛球、康乐球等文体活动用品。黑板上抄着“每周一歌”《在希望的田野上》。陪同我们参观的厂团委委员滕玉平和  相似文献   

9.
王化廷 《民主》2005,(9):28-30
前不久,历时近一年的“吉林市十大青年杰出教师”评比活动落下帷幕,民进会员、吉林市昌邑区艺术实验小学教导主任何晶喜获殊荣。带着敬意和探寻的冲动,我采访了她,试图揭开她成功的“秘密”。乍看上去,何晶略显瘦小文静,然而她的率真,却使我大感意外。采访过程中,我的心绪也随着她的话语起伏、延伸……  相似文献   

10.
戏说欲望     
《党政论坛》2011,(22):26-27
(在某晚宴上的讲话) 今天的晚宴设计了六个话题,分别请六个人讲,刚才五位腮友讲了前五个话题,按照主办方的安排,现在我来讲最后一个。据我所知,原先拟定的话题里有“婚姻”,可是,婚姻好像是一个尴尬的话题,没人肯认领。这也难怪,因为,如果你赞美婚姻,等了:是你在证明自己的平庸,如果你抨击婚姻,又等于是你在控诉自己的配偶,反正怎么说都不对。结果,“婚姻”被“回忆”取代。  相似文献   

11.
据1979年的统计,大约1/4的澳大利亚人在15岁以下,大约17%的人在15岁到25岁之间。在后一年龄组里,女性略占多数。本文所要论述的主是15岁到25岁这一年龄组。今日澳大利亚,已设立了联邦“教育和青年事务部门”,这一组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部。1986年,担任“教育和青年事务部”部长的,是一位妇女,她就是苏珊·雷恩参议员。对年龄在6到15岁的人,实行义务性教育。1978年大约有3/5的16岁青年和1/3的17岁青年,仍在学校就读。据1982年统计,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 ,大批青年农户进城经商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 ,他们成了拥有农民 /商人双重身份的城、乡“两栖人”。双重身份现象引发了诸多问题 ,既阻碍了青年农民自身的发展 ,又对宏观社会经济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解决我国城鎮青年的就业问題,是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问題之一。它涉及到生产力的发展,涉及到青年的健康成长,涉及到千家万戶的利益,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粉碎“四人帮”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努力下,已有大批城鎮青年走上工作岗位。然而,对于城鎮青年的前途,有不少干部,不少青年,还有一些尚未进入劳动年龄的学生,仍有模糊的认识,甚至还有悲观的情绪。因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場、观点和方法,认真回顾解放以来我国青年就业的历史,正确分析现状,科学预测未来,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文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高等教育对中国青年初婚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更可能处于未婚状态;初婚年龄更晚。高等教育对青年结婚可能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其对青年初婚年龄的影响性别间并无显著不同。接受过高等教育不利于30岁以上青年女性进入婚姻,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混合婚配模式下的大龄女性婚姻挤压"假说,认为高等教育对中国青年女性结婚的可能性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婚姻市场和社会性别观念发挥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 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有农民合同工717人,占职工总数的15.38%,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一年多来,我们对农民合同工进行“全方位教育”,初见成效。仅去年,就有19名农民合同工加入共青团,5名被评为厂级先进,29名被评为五好工人,还有40名被评为青年突击手。  相似文献   

16.
男女双方婚姻行为所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愿望、目的或方向,被称为婚姻动机。它是激励男女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内在心理动机。据《青年研究》1992年第二期的资料表明,某部祖祖辈辈生长于地道农家的1336名士兵,一当改转为志愿兵,即左脚刚跳出“农门”,右脚才跨入“薪金阶层”,竟100%的开始将物色对象的视线移向了都市,努力改变家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式,使娶城镇姑娘为妻,世代吃商品粮的夙愿成为事实。与此同时,就在同一军事社区,甚至同一营房中的青年军官群体中,传统的择偶意向却受到冲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部分人将“丘比特”之箭开始瞄准个体女郎。有的已击中目标,有的正张弓待发。而且这一现象有发展趋势。本文就青年军官选择个体女郎为妻这一现象作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镇青年婚姻纠纷逐年递增,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笔者对三个地级市十二个城镇五年来的婚姻纠纷状况作了全面统计,并随机抽样1132例婚姻纠纷作了深入剖析,还与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当事人作了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当代城镇青年婚姻纠纷现状、主要原因等,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引发热议的这枚银色“巨蛋“,内含世界最先进的舞台设备,在进行最后的“孵化”“我到这儿第二年的时候,大剧院开始建了,我是看着它一点点盖起来的。”在紧临国家大剧院工地西门的兵部洼胡同北口,一位来自河南的杂货铺女店主对《瞭 望新闻周刊》说。 6年前,她租下了这里的一个小门脸, 买卖做得有滋有味。眼见大剧院露出了真容,她的生意却走了下坡路。“没办法, 到我这儿买东西的多是大剧院工地里的工人,工程快完工了,工人也就少了,买卖就不如以前了。”  相似文献   

19.
桑业明 《学理论》2014,(20):37-38
《易经》之婚姻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婚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中国传统婚姻观的重要源头。《易经》以和谐婚姻为主线,说明了婚姻之产生是符合天道,一夫一妻是婚姻的主要构成方式,婚姻年龄合适,应坚持长久的婚姻等观点,对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迷信与文化     
东耳 《瞭望》1982,(11)
有一首歌,解放初还很流行,年龄稍大的也许都还记得。它嘲讽了一位怕鬼的姑娘的愚昧无知。词曰:“她,的确傻。鼎鼎有名的傻大姐,叫她去放哨,她说‘怕鬼呀’。”后来,大约“傻大姐”进步了,不再相信那些虚妄无稽的鬼话,因此,这歌也很少再有人唱了。 日月如梭,当初的傻大姐现在怕已届垂老之年,却不料在城乡又冒出了一批新的“傻大姐”,当然,他们绝非全系女姓。据有人调查,上海郊区的川沙县有一个大队,全从四百六十一名社员中,迷信鬼神者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