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7,(7)
正去年夏天我去法国看儿子。每天儿子上学后,我一个人在家待不住,就到附近的花园走走。时间长了,我的"胆子"也大了,就想上街去转转。一次,我一个人走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一条街上。紧靠人行道停着一排轿车,我准备过马路,但人行道离我还  相似文献   

2.
沈阳,我的家     
正来中国留学一年,对我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也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决定。出发之前我没研究过我的目的地,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来中国前我真的不知道将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到这我才发现,无论我怎么想象,都无法想象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因为中国太丰富多彩了。我在中国的经历无法用一篇作文概括出来,这根本不够。虽然我来这儿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我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12)
正那是1985年隆冬的一个凄冷的日子。我在凛冽的北风中徘徊在县城的新华书店门口。那一天没有太阳,天阴阴的,正如我那时的心情。我终于咬着牙迈进了书店。其实我蓄谋已久,我看好了柜台里的一本书,就是那本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那本书的玻璃柜台正好碎下了一个角,而那个角正好在外面,恰容一只手伸进去。几天前,我在看到那个缺孔的一刹那间已经打定了某种主  相似文献   

4.
未来     
娄岩 《侨园》2012,(6):34
临回美国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原本想和父母在一起,但朋友的一个电话又让我忘记了最后陪父母一个晚上的诺言.在送我回家的路上朋友问:"这次回国感觉如何?"我脱口而出的竟是"我仿佛完全忘记了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的事实."用我母亲的话说:"这孩子回国这么多天就没在家里吃过一顿饭."一个朋友更是调侃我道:"我就没看过一个像你这样从国外回来的人,比总理还忙的."  相似文献   

5.
任均  王克明 《各界》2011,(2):22-24
我是在延安结的婚。我的五个孩子里,头两个是在延安生的。一个是大儿子延风,一个是大女儿乔乔。 1942年夏天,在延安平剧院工作时,组织上批准我和一达结婚了。我们分配到了一个小窑洞,俩人把自己的东西都放在这个窑洞里,就算是成家了。可是,只有我拿来了从家里带到延安的被子褥子,和一个小柳条箱子,一达却没有。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贺卡     
《民主》2016,(3)
正我轻轻地打开一个盒子,里面是一打贺卡,五颜六色,图案各异,是我收藏的宝贝之一。看着这些,一下就回到了20年前的少年时代。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小女孩儿,每年的年初岁尾,辞旧迎新,我总在街上的大小商店里、邮局里跑进跑出,选购一些我喜爱的贺年卡。然后再一张一张写上祝词,一张一  相似文献   

7.
唐春翔 《侨园》2014,(6):72-72
我在游荡。周围静寂,星星开始在苍茫天空中闪烁。前面有一条小河,河边一块石头上坐着一个人。那人30多岁,面容憔悴,正在整理着腿上的绑带,风尘仆仆的样子。我过去施了一个礼,问道:"尊敬的先生,您来自何方?""哦,我是纪伯伦,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那人看了我一眼说,继续整理绑带。"  相似文献   

8.
李少君 《党政论坛》2011,(12):26-27
站在马盂山下,我暗自惊叹,整个山顶就像一个大花篮,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鲜花将整个山装点包裹起来。我又好像掉进了一个自然的大染缸里,色彩斑斓绚丽,在各个山头闪亮,真是一座炫目的灿烂的殿堂。我为花草簇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满是浓郁的芳香,仿佛置身于一个刚刚打开的大香水瓶边。我开  相似文献   

9.
在成为加拿大公民的四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封司法部寄来的信。当我看到信封的地址,真有点不知所措。心里嘀咕着,我没有违反加拿大的法律,司法部为何寄信给我?带着疑惑和不安我打开了信封,一封信和一张表格出现在我面前。信上说我被随机选为一桩刑事案件的陪审团候选人,并说这是一个加拿大公民的应尽义务。读  相似文献   

10.
方寸写人生     
正认识勇孝是在约三十多年前,那时我是书法爱好者,勇孝比我进步快,是省书协会员,而我的作品还没有参加过省展。当时勇孝不认识我,我对勇孝却是有几分敬意的,原因是我的老师王玉斌先生求勇孝给我刻了一方印,作为一个初学者,能有一个篆刻家给刻的印,是十分荣幸的事。后来,勇孝开了酿名斋,在周易这个更大的领域里有了不凡的作为。2013年勇孝有一件事找到我,事就是他最早给我刻的那方印。  相似文献   

11.
我情愿……     
我从一个下乡知青抽调到公社担任脱产宣传员,再由一名煤矿建井工人选拔到工会担任秘书,直到现在成为一名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干部,这中间,经历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过去了,我由一个毛头小伙步入中年。在这二十年里,我干政工,学政工,个中酸甜苦辣,尽在心头。  相似文献   

12.
难忘豆花香     
木林森 《侨园》2015,(4):54
今年春节期间,我从省城回老家看望父母。我的家乡在粤北一个叫豆花村的地方,全村有四五千人,我们村里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集市。大年初一,村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年味儿浓烈。大人和小孩兴高采烈,见了面都要祝福一声:"过年好啊。"窗外的雪精灵们在空中一群群地跳着欢怏的舞蹈,年迈的父母和我的姐姐出去拜年了,屋内的我打开冰箱,拿出我爱喝的豆浆。在火上煮了一会就热气升腾了。我知道,这是妈妈特意为我从镇里的超市  相似文献   

13.
爱,到底意味着什么?听听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的回答吧。妈妈,我是很有爱的孩子多年前,我曾有幸为麦当劳公司工作。每个月公司都有一个常规活动叫"麦当劳日",那天我们会尽可能去探视那些无人问津的社区医院,把祝福和欢笑带给他们。公司对我的探视活动有两条规定,违反任何一条都要被炒鱿鱼。第一,没有麦当劳公司员工和医护人员的陪同,我不能在医院四处走动。第二,我不能与医院早的人员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他们不想我把病菌从一个病人传到另一个病人身上,对此我能理解,但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规定。一天,我完成了探视活动正准备回家,突然听到一个很小的声音,"麦当劳先生!"我停下来,发现声音是从一个半开着的门里传出来的。我推开门,发现一个大约九岁的小男孩躺在父亲的臂弯里,浑身插满管子,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情景。他的妈妈、爷爷、奶奶以及一名护士守候在一旁。  相似文献   

14.
郭芳  姚冬琴 《党政论坛》2012,(22):56-57
其实我是一只普通的波斯狗,我的第一个主人是养狗专业户。我出生两个月后,第一个主人把我卖给了一个叫刘玉亮的人,刘玉亮买我花了100块钱。  相似文献   

15.
依然故我     
1983年,我从商业单位调进了苏州市机械系统所属的一个基层工厂,被安排在政工科工作。当时我还在江苏电大中文专业半脱产读书。我一边读书,一边工  相似文献   

16.
汤礼春 《侨园》2009,(4):32-34
我在卢旺达期间,结识了一个叫卡娅斯的当地姑娘.十月的一天,卡娅斯邀请我参加她姐姐卡西斯的婚礼,我正想了解当地人的风俗,便一口答应了.我们约好星期天早上,卡娅斯在我住处的大门口接我.   ……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大学梦     
我做了半辈子的大学梦,没想到五十岁以后真成了现实。 我出生在湖南省隆回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得天独厚地上了高小。要知道高级小学一个乡才有两所呢。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地,要读寄宿。因此村里人都叫我“大学生”。然而大学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却没有见过。听说大学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有,要很多很多的钱才能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1952年春节,一个县中学生,我上高小时的同学,再三动员我去考中学。我那已经死亡的心开始复苏了。我卖草鞋筹集  相似文献   

18.
赵丽宏 《民主》2015,(1):60-61
<正>近日,现代出版社出版了我的18卷文集。面对着眼前这一大堆书,我自己也感到惊讶:这难道都是我写的?我写了这么多文字?打开书卷,迎面扑来的文字,是我熟悉的,每一行,每一句,都会勾起我的回忆。这是我人生的屐痕。面对这些书,我在想,我为什么会写下这些文字?在少年时代,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精彩的文学作品带给我的快乐,使我毕生都回味不尽。在当一个阅读者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一) 祖国,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呵。我第一次认识这个字眼,是在遥远的千岛之国印尼。 我记得那一天,华文小学校的国语教师在黑板上大书“祖国”二字,教我们认、读、写。那声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亲切。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在大海的北边,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上,有一个轮船失事后生还的人。他在岛上捡到一个玻璃瓶子,大喜过望,写下求救信:"谁来救我?我在荒岛。"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玻璃瓶漂了回来。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英国人写的新纸条:"请注明孤岛坐标,或临近建筑标志,以便进行营救。我们会在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他很失望,只好又写了一张纸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