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教育部:力促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 《党建文汇》2009,(7):52-52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是在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他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在人才培养上要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材施教。田文江指出,小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溶韩 《新长征》2012,(12):64-64
至今,人们还清晰记得魏巍先生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些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是那么简单,那么平凡,但"他们的品质又是那样的纯洁与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与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与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与宽广!"不错,那些可爱的战士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而在新的时期,就在我们身边,仍不乏最可爱的人。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可敬可爱的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平时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3.
莒苠 《前线》1986,(12)
人们习惯说:“崇洋媚外”。我以为,从逻辑上看,“崇洋”和“媚外”压根儿就不该联在一块儿,因为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换句话说,“崇洋”者未必“媚外”,而“媚外”者也不一定“崇洋”。例子是现成的。许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人物,以至“五四”时期的战士们,他们大抵留过“洋”,主张向西方学习,希望在中国实现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的理想,并为此而奋斗。按今天某些批评家的标准来衡量,可以说,他们都“崇洋”。但是,他们并不“媚外”!而西太后,袁世凯之流则确确实实“媚外”,而且  相似文献   

4.
刘霄 《廉政瞭望》2014,(8):12-12
下决心杀人是什么样的感觉?可能这个问题比杀自己的母亲要好回答一点。有人问“杀母亲后再自杀,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杨九同答说:“我不想活了,但我死了我妈也没人照顾.所以就那样了。”这是带着瘫痪母亲,去东莞打工的杨九在弑母未遂后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在哪里?陈鲁民驻京某部团政委在作传统教育时,向战士们提问:“谁知道井冈山在哪里?”一阵沉默之后,有些战士说:“在日本。”又有个战士起来纠正说:“不对,井冈山是个歌星,前几天我还在电视里看到过。”团政委的心被震动了,我们的心也被震动了。不知道井冈...  相似文献   

6.
周桂钿 《新视野》2000,(4):71-74
中国古代讲人才问题的内容很多,现在研究起来,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企业的用人方面都会有启发作用。中国古人一方面讲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一方面又讲“无求备于一人”。在“备”与“不备”的问题上,似乎有矛盾,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所谓“任人唯贤”,这个“贤”就是指贤人。什么样的人才是贤人呢?一般认为德才兼备的人就是贤人。这样一说,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生活却是非常丰富、十分复杂的。例如,什么叫德才兼备?有德的人会不会犯错误?会不会犯道德方面的错误?犯了道德方面错误的人还能不能任用?有德无才和无德有才,这…  相似文献   

7.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10,(17):58-58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他向母鸡问道:“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说,“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相似文献   

9.
“寒门难出贵子”?可“栋梁工程”人才扶贫项目用10年的实践给出了一个明确而响亮的回答:“寒门”不仅能出“贵子”,他们还成为了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0,(17):58-58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他向母鸡问道:“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说,“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著名作家魏巍,人们就会想到他的讴歌志愿军战士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孰不知,早在1941年魏巍就开始宣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他不但让全国人民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而且还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小品晚会上,赵本山伸出右手食指问范伟:“这是什么?请回答!”范伟不屑地“扑哧”一笑说:“你真的认为我脑子有毛病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还不知道?是‘1’呗。”赵本山说:“回答错误,这是一根手指头。哈哈哈!”接着赵本山又伸出食指和拇指问道:“这是什么?”范伟心想,这次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随回答道:“这是两根手指头。”赵本山说:“回答错误,这是‘八’!”……  相似文献   

13.
拒绝有方     
孙玉祥 《求贤》2008,(11):25-25
有三个研究生拿着毕业论文去找教授签名放行.教授觉得他们论文水平不够.决定拒绝签名让他们顺利毕业。他问第一个学生:“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当然会啊!”急于得到导师签名的学生满口应承。“你会不会觉得,跟我做研究是一种幸福?”“当然幸福啊!”学生又表态。“那你怎么舍得毕业呢?再读一年吧!”教授顺理成章道。到第二个学生,教授说:“你这篇论文写得真好!”“这都是老师指导有方。”学生毕恭毕敬。“你这篇论文几乎把所有我会的东西都写进去了。”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23):72-72
包治百病 公园里,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痛吗?”女孩说:“不痛了!”一会儿,女孩又撒娇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说:“还痛吗?”女孩很开心地说:“不痛了!”  相似文献   

15.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当我带着连里一批新党员宣誓时,一双双坚定的目光告诉我,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深知“党员”二字的意义和沉甸甸的责任。我还记得我刚到连队时很多年轻战士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的情景。“你为什么想入党?”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很多战士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有的说是为了复员后能有个好工作,有的说为了听起来有面子,有的就是随大流,根本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我很想和他们分享一个老人如何入党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入党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三个女人     
钟点工欧阳第一次来到董事长家,一个打扮艳丽的女子跑了出来。欧阳说:“你女儿好美啊!”董事长不悦:“你说什么?她是我夫人!”这时,男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女子也走了出来。欧阳小声问:“她是你二奶吗?”董事长生气地说:“她是我女儿!”一个年纪看起来很大的女人向这边走来:欧阳又问:“董事长,她是你妈妈吧?”董事长怒道:“胡说八道!她是我前妻:今天带女儿来大闹天宫的!”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09,(5):32-33
近来,一本叫《中国不高兴》的书在中国热卖,被称为十多年前《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书中激烈的民族主义言词,引发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争论。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它的背后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它是否就能够代表第二次“中国可以说不”的浪潮?  相似文献   

18.
笑笑     
《党建文汇》2014,(9):60-60
经常在QQ群里聊天的网友第一次见面吃饭。一个男孩举杯向一个女孩敬酒。问:“初次见面,你贵姓?”女孩说:“干!”男孩一口气把酒喝了.又问:“你贵姓?”女孩又说:“干!” 男孩愣了一下.说:“这位美女可真豪爽啊!”只听女孩无奈地说:“我是说.我姓甘。”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3):121-121
时下有一种人似乎很受年轻人追捧,这种人就是“达人”。例如,对化妆用品了解深入的,被封为“美丽达人”;对茶文化有研究的,被誉为“茶艺达人”,等等。那么,“达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11日国务院参事室度过了60年生日。同年11月13日,国家一级作家张抗抗等6人被聘为国务院新任参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他们颁发了聘书,并勉励参事们“讲真话”……那么,国务院参事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参事的职责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