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涛 《党课》2011,(16):64-66
人活在世上,总会为一些东西所累。尤其在官场上,许多人承受着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压力,身心疲惫,不堪重负,怎一个“累”字了得。本人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官运”最亨达的时候也就是当过班长,后来参加工作就没有再当官,但我在机关工作十多年,整天与官为伍,通过耳闻目睹,感触颇深,总体感到当官有“三累”。  相似文献   

2.
家乡李叔有60O斤籽花不肯出售,原因是他在城里当官的亲戚说过“棉价肯定还有涨”的话,我向他说了无数遍“棉价不可能再涨”的话,他根本听不进,还讥笑我说:“别裤角还没卷过膝盖就哄我这个土老百姓。”弄得我好不尴尬。据调查,周围不少群众受4L影响,仅李叔所在的那个仅有  相似文献   

3.
尤梓 《廉政瞭望》2014,(7):66-67
如今“政二代”接班,最普遍的方式是先在党内当选一定的职务,然后参选“市议员”或者“立委”,再以此为基础,参选“县市长”,最终进入更高阶层。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报刊上曾就当官与做学问展开了一番争论,笔者当时呼吁淡化当官心理。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看来,当官心理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过去是“学而优则士”,现在是不管学得优不优,都“欲”士。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急剧上升。这说明不仅是成年人的当官心理在强化,而且连年轻人也看出当官的奥妙,在跃跃欲试了。一方面是政府机构人浮于事,在消肿,在精简,另一方面是一批又一批的人削尖脑袋往官场里钻,加剧人才“挤挤”,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5.
同旺 《求贤》2008,(11):41-41
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下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里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资源型地区山西农村,出现了一些因煤而富的富裕群体通过村委会选举执掌村权进而主导农村政权的现象,这种富人当政现象成为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对“富人当政”下的村民自治状况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从民主选举的角度分析,资源型地区村委会选举中富人参选并大量当选符合村民自治的本意,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当前最紧要的是结合农村实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密、科学、便于操作的制度,规范参选者的行为。从村务村财公开与民主决策状况的角度分析,“富人当政”下的资源型地区农村村务村财公开有待落到实处,真正实行村庄民主管理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7.
时下,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值得重视,这就是用干部“家族症”。有的领导由于视自己的子女为第一接班人,老子今日当官,将来儿子(女儿)也要当官,因而利用其职权,寻机会、找关系、想方设法安排子女。还有一些人在与自己家庭成员有关的亲属圈子中选用干...  相似文献   

8.
权力与约束     
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历来有着不同的词语来加以描绘,并且总是有贬有褒。比如说“当官的”就有贬义,而“领导”就是尊称。“政客”一词,让人想到的是为官从政者如何诡诈狡猾、心狠手辣、厚颜无耻;而“政治家”,则让人想到运筹帷幄、经邦治国、为国为民的伟人。与对待金钱的态度相类似,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一方面有着“学而优则仕”的久远传统,另一方面又百般标榜不畏权势,自诩“天子呼来不上船”,其实也是骨子里想当官,当不成官时便说“不当也罢”,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客观地说,权力本身是“中性的”,问…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当官者一直被人们尊称为“大人”、“老爷”,言下之意,为官者的人品、德行、见识、地位均在常人之上。孔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诗经》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习惯于要求“治者”具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对民众要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而现实  相似文献   

10.
热词     
《廉政瞭望》2011,(7):11-11
“官念” 顾名思义,就是当官的念头。“官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是有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的。它的危害在于,让信奉的人要做“官”,不肯做公仆。这种想法和追求也许一时得逞,但是风光短暂.从总体上看是没有前途的。抱住“官念”不放,留下难成好干部,外调也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当官是几等人才?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夫子说:学而优则仕。那个时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中最优秀的去当官,自然是一等人才。可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当官,倘若这人连官都不会当,那就太不中用了。”干天下最容易的事,那肯定是末等人才了。曹振庸大概是最好的例子,他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臣,圣眷不衰,官至极品,绘形图于紫光阁,列为功臣。一次门生叩问当官诀窍,他坦然答道:“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昏聩如此,这种人恐怕连三等人才都算不上。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人当官的太多,…  相似文献   

12.
一、几种心理障碍一是“清廉吃亏”心理。有的干部本来是老实人,作风也是廉洁的,但看到有人钻改革开放中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占了便宜,捞到了油水,心里便躁动起来,于是就步他人后尘,也跟着干起来。二是“等价交换”心理。某些党政干部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冲昏了头脑,认为产品可以交换,商品可以买卖,权力、地位、名誉、良心等也可以出售。于是他们便做起“权力生意”来。三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心理。有些党员干部“当官发财”的心理很浓,一旦权力在握,就认为权力已被垄断,监督形同虚设,“大发其财”的时机到了,因此,便利用一…  相似文献   

13.
时下有人说现在当官的是:“多送多办事,少送少办事,不送不办事。”作为铁十六局一处三段段长陈清洲,掌握着投资两千多万的施工生产管理权,也算得上是一权在握的“官”,但从他身上却折射出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公正廉洁”的真正本色。1998年8月份,陈清洲带领队伍来到陕北神木县,担负起神延铁路DK55+700~DK61+900段的施工任务。铁路施工自然少不了要用一些外包队,一些人便瞅准这一“发财”的大好时机,从上场伊始便不断地来找陈清洲,想揽点工程干干,尽管一开始陈清洲就说出“三证一书齐全、公开择优使用”的…  相似文献   

14.
官话指南     
朱铁志 《唯实》2000,(6):68-69
有人佩服官话,认为那是水平和境界的外化;有人讨厌官话,以为那是大话、空话、套话、废话的同义语;有人当了官不说官话,只说群众喜闻乐见的实在话,被群众视为眼中有百姓、心中有事业的好干部;也有人没当官时学说官话,当官以后满嘴官话,除了官话差不多已经不会说话。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说官话更容易的事了!不会说哲学语言,没什么,因为它毕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概念、判断、推理系统,有独特的话语方式,没受过专业训练的朋友,到底不容易随口说出。不会说文学语言也没什么,因为文学要用形象说话,没有一点艺术感觉,没有对人对…  相似文献   

15.
华林 《党建文汇》2010,(12):37-37
11月7日举行的大选,宣告缅甸进入新的时代。作为时代变迁的象征,缅甸的国名也将发生变化,由当初的“缅甸联邦”改名为“缅甸联邦共和国”。在报道这场大选时,西方媒体对缅甸的称呼有的用“Burma”,有的用“Myanmar”。这种混乱的用词其实昭示着缅甸所经历的一段段异常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当官三字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官三字诀的来历南宋初吕本中(字居仁)《官箴》开宗明义之第一条便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由于《官箴》一书在传统仕宦箴规著述中,享有近乎经典之特殊地位,影响深远,故后世相沿群奉“清、慎、勤”为“当官三字诀...  相似文献   

17.
说权     
说权陈彦友一“权”的本义是秤与秤锤,是称量的器物。《广雅·释器》云:”锤谓之权”,亦指秤。《汉书·律历志上》说:“权者,铢、两、斤、钩、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由此说禾,将当官的称为掌权的,就是要求当官的办事应该象天平一样公正。二“权”不是商...  相似文献   

18.
陈鲁民 《唯实》2005,(8):124-124
当官是几等人才?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夫子说:学而优者仕。那个时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中最优秀的去当官,自然是一等人才。可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当官,倘若这人连官都不会当,那就太不中用了。”干天下最容易的事,那肯定是末等人才了。  相似文献   

19.
论点精选     
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  (摘自《人民日报》) 经济学家樊纲在《经济月刊》上撰文说,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所谓腐败,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这种“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当然首先与“用人体制”相关。如果现实一点,即使不说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为私的,也总得承认生活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有私心”的,一有机会就要以权谋私。那么,我们首先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那些私心较少、愿意为了公利而勤奋工作的人选出来去“当官”,掌握“公权”,而不是提拔那些蝇营狗苟之…  相似文献   

20.
危机之下,尽管基层党组织实施的“党员先锋模范工程”不乏榜样,但在不少企业、社区及地方,这种“党员先锋模范工程”更像是一种“形式”或“口号”,究其原因,主要有:有的基层党组织的不少党员带着临时打工观念,干好干差都是为老板打工,所以只求得过且过不愿当榜样;有的党员怀有吃亏心理,觉得当榜样要付出“代价”,所以不愿劳心劳力勇当榜样;有的党员,虽然有当榜样之心,却找不到一个发挥榜样作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