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从1899年第一个正规未成年人法院在伊利诺斯州库克县开始运作时起,未成年人的审判哲学和处理不良未成年人的程序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到21世纪初期时未成年人法院成为转变状态中最有活力的机构。在21世纪初期,美国的未成年司法的重大调整主要表现为,未成年司法的成年化、平衡和恢复性司法模式和平衡量刑等。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别诉讼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未成年罪犯实行特殊保护和司法救济也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通过对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别诉讼程序的可行性分析,进而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适用的一系列特别诉讼程序展开研究,以期对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立法,充分保护未成年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促进社会和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具有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的职能。通过依法立案、实行分押分管、侦查不公开等原则,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司法保护;通过帮教工作,使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减少重新违法犯罪;通过开展“维权岗”等活动,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保护在校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社会调查报告是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通过走访家庭、学校、单位、居委会、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作案以前的一贯表现、作案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它是对未成年犯罪人量刑时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改造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检察院或法院可以针对社会调查报告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或司法建议,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制度符合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基本原则,是少年司法处置现状的必然要求,可以有效缓解未成年违法犯罪人的社会疏离感。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制度存在着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缺乏规范化的组织形式与管理制度以及帮教覆盖率低等问题。根据对社会帮教存在问题的考察,有关未成年人社会帮教的立法应当注意解决帮教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帮教人员的资格与职责、帮教对象与帮教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未成年人案件办案模式一体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部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被纳入未成年人检察职能,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救助问题也得到司法界的关注。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从救助主体、救助对象范围、救助条件、救助方式、救助程序设置、救助资金来源、救助数额以及配套衔接机制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这对于构建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中存在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与普通刑事司法制度区别不明显,忽略未成年人刑事权利外其他合法权益司法救济,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力度不够。司法机关与其他未成年保护机构的工作衔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反思,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是利用调解、协商的方式处理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它有利于未成年加害人的再社会化、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价值.此外,以人为本的理念、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和实践经验等为实行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提供了可行性.因此,有必要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群体的特殊性出发,构建未成年恢复性司法制度,明确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适用模式、适用条件、适用阶段和适用程序,以推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固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未成年犯罪人也是转型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病的受害者,是犯罪的载体。因此对于未成年犯罪人的处罚应尽可能褪去刑罚的惩罚色彩,将社区矫正作为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主导处遇模式;根据“教育、感化、挽救”的柔性司法方针,进一步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功能从监禁矫正和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功能调整为强制改善功能。这将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正当性与科学性,逐步扩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机制开展已久,《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明确规定了社会调查制度,这是对司法实践与学术理论的回应与产物。文章认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应属于品格证据,该制度的完善对于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制度具有重大的价值,有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再社会化,有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社会公正和效率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导致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和羁押率始终居高不下。如何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做到对城市未成年人和外来未成年人平等保护,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难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取保候审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调查前置程序以及审查逮捕阶段“适当成年人”参与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批捕率和羁押率,平等保护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设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以彰显程序法的宽容和仁慈,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羁押率和判处监禁刑比例居高不下的状况,与立法精神相悖,这一窘境迫切要求健全检察环节办案机制,实现法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司法保护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对未成年犯罪个案开展社会调查成为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法定少年司法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少年司法的发展。但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对社会调查的原则化规制以及指导司法实践的具体配套规范的缺失,共同导致这一制度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调查主体之争的白热化。实际上,调查主体之争的背后是司法权力配置之争。要化解权力配置之争及其引发的后续问题,必须从厘清主体之争的现实和理论成因着手,跨越社会调查活动开展的前置性障碍,建立起社会调查必要性评估机制,以共享和制约为权力分享的前提,合理权衡公检法三机关的司法权力配置之需,结合各地的司法实践需要和司法资源优势,建构起相对统一规范的社会调查主体机制。  相似文献   

14.
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与确定,直接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以及是否适用死刑等问题。本文对证明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种类作了分析,探讨了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认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审查认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拓展了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加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司法保护、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和实现恢复性司法。为了实现这一制度的操作性,应当逐步细化具体规则,确定其法律效力,厘清其与相对不起诉之间的关系,规定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明确所附条件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法律适用程序,从而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实现该制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浅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保护,不仅关系到这些未成年人的顺利成长,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正在服刑父母的改造效果。我国应当尽早建立一个长期、固定的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保护体系,给予这些未成年人人性的关怀,从而将这一问题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刑事司法手段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惩罚、预防和遏制,以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未成年人代表着社会的未来;维护社会稳定与保护未成年人是辨证的统一的关系。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减少  相似文献   

18.
人文情怀是未成年刑释人员法律保护的固有属性 ,未成年刑释人员法律保护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主要有解读、交流、宽容、维权、关怀等内容 ,未成年刑释人员法律保护要达到好的效果 ,主要取决于法律法规、社会导向、工作机制的人文情怀体现及未成年刑释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等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年多发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对未成年被害人关注较少.这不仅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更不利于犯罪预防.从未成年人保护角度看,预防未成年被害人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针对被害人的第二次被害、第三次被害分别做出立法完善、司法规范、心理干预以及国家补偿的应对,以保障被害人从被害经历中恢复并重新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完善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社会效果不尽理想的现实,有必要对现行刑法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完善.具体而言:应当明确禁止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与罚金刑;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的累犯构成条件;对未成年人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置措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