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确界定公共财政投入范围,构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等方面财政投入力度,缓解农村财政压力,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增强农村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发展过程。分析新农村建设中中央与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价值取向,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对于提高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加强短期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长期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这就要求我们从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出发,建立真正有利于城乡共同繁荣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是解决满足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和农村基本制度体系。应该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推动农村中间组织发展、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加快农村的基本制度体系建设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后,使城市和乡村在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逐步走向二元社会结构。现行户籍制度便是为维护这个二元社会结构而设立。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日益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羁绊。仅仅依靠现行户籍制度改革或取消现行户籍制度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才能从根本上消解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五大任务中,应当以“乡风文明”作为建设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家庭、社区和乡镇三个层次的载体和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但现阶段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总体上偏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有待提高,村民委员会建设、村民自治制度有待加强。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和农村居民教育,提高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民主保障。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其生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彧 《理论导刊》2006,(8):61-63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大力进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有法治的保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普法教育,立法和司法机关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而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2.
魏遂群 《学理论》2009,(19):123-1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转移和充分就业,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梁春燕 《学理论》2011,(27):57-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方面。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06,(6):41-42,4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和原则 1.根据中央阐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方针、思路和提出的战略部署、各项措施。同过去相比,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性。我国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内涵的全面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字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是对新农村全景式的描述。全方位地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影响的全局性。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全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文化,是在乡村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种特定文化,其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具体包括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科技等各个方面,如农村的地方戏剧、民间曲艺、传统手艺、传说传奇、婚丧嫁娶、群众体育等,它一般通过乡村风貌、乡民气质、民情风俗等加以体现.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发展和繁荣乡村文化,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徐徐展开。鉴于中国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战略提升要求,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若干显著特点,值得我们回顾、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政治心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心理的透视,明确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有效构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的长效机制,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农村建设要卓有成效,关键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根本方针、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展措施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冯红  崔龙滨 《学理论》2015,(3):118-119,13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进步,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整体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不仅仅存在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令人担忧。当前,农村文化活动贫乏、娱乐休闲活动少、人才流失量大、经费短缺等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分析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之上,探索当前全省在建设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找根源并且提出对策,从而使得文化能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起到促进作用,以期对黑龙江省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