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阿根廷的华人社团长期以来有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其实践方式及背后机理值得关注。以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旅阿华人在社会治安、政府管治等方面面临的生存环境欠佳,通过社团汇集力量展开政治参与则有利于改变情形。华人社团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有两大主题:反对歧视华人和保障旅阿华人安全权益;实现方式包括非制度化的接触、交涉和谈判;政治参与能取得成果基于超市华商对物价的重要影响力,因为物价问题关乎阿根廷的社会稳定和选举结果;而其影响力则来自同乡网络的效率优势、市场占领的规模优势以及闽籍华人的团结性。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华人参与公职竞选的人数逐年增加,成功率亦有提升,特别是在联邦、州和基层各公职待选职位多的中期选举中,华人旧辈和新秀都展现进取姿态。华人竞选是政治参与的常态方式和研究华人政治参与的重要向度。美国华人在郡市、州和联邦三个层面都有参与议员、市长、主审计长等公职的竞选,但华人在未来的竞选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需要华人克服社会政治环境不利的因素,在竞选主张上紧扣选民投票意愿与政治立场,以及努力提升华人政治素养和才能,组建人才储备库,以此维持华人竞选良好发展态势,进而有益于提升华人社会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局近来一直把“民主”挂在嘴边,甚至还把“民主”作为统一的前提条件。台湾当局不厌其烦地到处宣扬所谓的台湾的“民主成果”,将台湾的选举视为“民主化之经典”,是展示台湾“民主政治”的“精彩广告”。但是,在台湾“民主政治”外表之下,许多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正在酝酿发酵,台湾当局标榜的“民主体制”和“民主政治”究竟是什么样子,已引起海内外一切关注岛内政治发展人士的高度重视。选举文化的败坏台湾的选举文化已经悄悄地建立起自己的游戏规则,即栽赃诬陷、争相媚俗以及花钱买票。政客之间的相互抹黑是选民们最为熟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具代表性的东岸与西岸的当代华人社区——洛杉矶与纽约市的政治参与进行比较,揭示在郡、市层面的华人群体在华人社区的登记投票、竞选官员和华人政治性组织参政活动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体现对华人在市郡基层层面政治参与进程演变的把握,以及把握华人政治参与作为华人融入美国社会的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浩 《中国人大》2009,(22):24-25
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选举制度有共性的一面,但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一个国家宪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选举制度的原则、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组织、选举程序、选举诉讼等。“宪政是运用宪法合理分配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在理想的状态下,宪政表现为以制定宪法为起点、建立民主政治为内容、厉行法治为原则、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1]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政治预算周期在台湾地区政治制度中的表现,以及在选举过程中执政者如何应用财政政策工具以获得竞选优势。以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为例,结合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利用LSDV估计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治预算周期行为在台湾地区的政治制度下显著存在,具体表现在县市选举年度,台湾地区项目型补助款的支出比非选举年有显著增加;在控制经济、人口等客观因素后,由于“桩脚”等历史遗留问题,台湾地区一般县市比“直辖市”获得更多的项目型补助款。因此,转移支付制度在台湾地区已经偏离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的原则,台湾当局通过改变转移支付分配结构以满足选民偏好,使得经济政策沦为政治选举工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美国华社规模的扩大和华人素质及其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华人参与美国政治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华人在当地政治选举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参政成果日益丰硕。越来越多的华人意识到,参政是表达华社声音、反对不公正待遇、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荚同主流政客认识到,华人是其政治生涯中一股不可多得的宝贵力量。本文拟从参加选举登记与投票、竞选议员和政府公职、争取政治委任、政治捐款四个方向,探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华人参政历程及其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20—21日,由复旦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心、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国家重大攻关课题组联合举办的“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选举与协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结合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和政治发展的一般原理,主要就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制度建构、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技术路线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公民对该国政治参与“冷”和“热”的分界点,也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华人作为所在国公民,争取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个过程却经历了由漠视到热情的转变,究其原因,是华人所在国的客观有利的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不和谐的音符是也有不利的环境因素。但归根结底,政治参与是华人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曹骏  李伟 《统一论坛》2012,(2):64-66
频繁的选举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台湾一次接一次的的选举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分析台湾社会政局发展演变、政治生态变化、政治力量消长的诸多看点和条件,也促使人们对台湾的选举制度和历史作出深入、准确的了解。 一、台湾选举的分类 i.“中央公职”选举 这一层级的选举分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央”民意代表即“立法委员”和“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  相似文献   

12.
廉希圣 《中国人大》2009,(24):29-31
选举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等一切工作人员的选举,它除了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之外,也还可以包括行政首长(如省长、市长、县长等)、审判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如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其他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举(如各种学术组织领导人的选举、工厂厂长的选举)等。  相似文献   

13.
将近4年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中发生的“3·19枪击案”,一夕之间彻底改变了选情。从此,台湾的选举埋下了不可预测的变数,民意调查也好,选情分析也好,都敌不过选前的突发事件——台湾媒体称之为“选举奥步”。随着2008年两场选举投票日期的临近,陈水扁当局抛出“冲突、戒严、延选”等方案进行试探。可以预期,民进党更多的选举花招必将逐步出台,台湾选举的所谓“民主游戏”还能玩得下去吗?  相似文献   

14.
田贵平 《前沿》2014,(13):48-49
农村政治文化和“村选”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运用实证调查分析,发现罗城“村选”存在“贿选”、被动选举、宗族选举、参与程度不高和认可度差等问题;放映了小农意识、“潜规则”观念、家长本位、政治主体意识薄弱等复杂的农村政治文化;提出建立优化“村选”与培育公民文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MCA)作为一个政党,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其政治作用的发挥亦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诸多限制。本文将从宪法、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三个方面探讨马来西亚政治制度对马华公会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7.
2001年7月19日,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所在地的城厢镇.标营、渡头、灵水、和平、解放、建设6个社区同时举行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并一次性地取得成幼。这种在一个县城所有社区同时开展、全体居民参与直接选举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活动,在全国尚属首次。 应该说,广西在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上的探索,在中国城市社区民主选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全过程的直接选举,即从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的产生,到社区居委会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以及成员的产生均通过民选来定夺,有助于各类选民的角色转换,从纯“居民”、“单位人”、“个体户”或“外来人口”过渡为“准政治人”,再过渡为成熟的政治人,这是一个培育政治人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的过程。对“单位人”和“个体户”来讲,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尝试了自己应该有而因体制弊端却从未有过的公民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全体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更能代表社区民意,更能体现城市基层社会的直接民主;同时,它也为社区居委会开展自治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民意基础;它的作用将随着城市社区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体现。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高东镇党委首次尝试“公推直选”,2011年再次尝试,从扩大参与范围、改进提名方式、改革选举方式、加强制度配套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公推直选”,不仅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做法和机制以利于积累经验、面上推广,而且,遵照区委要求,站在加强基层组织、巩固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化创新、探寻规律,获得了良好的政治效应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主始终以制度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的存在并发挥着作用。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这包括创建制衡制度和竞争制度,完善代议制度、政党制度、政治目标和法律体系,健全选举制度、参与制度和监督制度以及改善政治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马来西亚,华人人口逐渐增加,社会经济地位日渐提升,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影响下,其政治心理和政治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些主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华人的政治参与。虽然马来西亚华人已形成了多样性、多层化的政治参与方式,但其政治参与仍面临着制度性障碍和意识形态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