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备与诸葛亮相差20岁,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是“60后”,而诸葛亮生于181年,是“80后”。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请27岁的诸葛亮出山。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世间美谈。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成功“招聘”到80后诸葛亮的呢?这段人间佳话又能为今天的企业招聘带来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中,曹操以奸诈著称,孙权以善变闻名,而刘备则以仁爱而传世,因此心理专家称,刘备是将儒家之“仁者无敌”的理念落实到“君子之道”的自我期盼中,形成了其强烈的君子情结,从而创造了一个草鞋匠到霸主的成功奇迹。刘备的为人之道,对当今驰骋职场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榕杰 《求索》2008,(5):211-214
建安年间,荆州牧刘表属下亲曹势力与反曹势力的对立、长子刘琦与幼子刘琮嗣位之争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刘琦在诸葛亮“在外而安”的暗示下谋任江夏太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刘表废长立幼。刘表临终前向刘备“托国”,说明他深知刘备为人,且或有让刘备调解其二子以后可能发生的冲突之意。他还担心其去世后亲曹势力难以控制,这样荆州会较快落入曹操手中,故以“托国”来促使刘备将来助其子抗曹。后刘琮在亲曹人士的劝说下归降曹操,而刘琦则以其所掌握的江夏郡及属下军队支持了在当阳大败的刘备,这对刘备得以与孙权联合抗曹有较重要的意义。赤壁之战后,刘备为获得刘琦部下以及荆州原属刘表势力的支持,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但实际上刘琦并不能控制荆州。其实,即便刘表当初未废长立幼,刘琦嗣位后也难以保全荆州。  相似文献   

4.
刘备并未“三顾茅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三顾诸葛亮的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两人在隆中育一次对话诸葛亮畅论天下大势颇有先见之明。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阿斗两上《出师表》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之恩。“三顾茅庐”的故事千秋传为美谈家喻户晓,但是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刘备并未“三顾茅庐”“三顾”之事最旱的出处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表中有这样几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  相似文献   

5.
三国旅游线新野景观多郑合才二国古城新野,因诸葛亮“火烧新野”而驰名中外。公元二0一至二O八年,刘备屯兵新野,经“徐庶荐贤’而“三顾茅庐*请来了“隐居求志”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在此招兵买马,安民奖耕,以图恢复汉室大业。刘备宽厚仁慈,诸葛亮爱民如子,关羽义正...  相似文献   

6.
从“三顾草庐”看礼贤下士李荣华“三顾草庐”是《三国演义》里有名的故事。刘备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力量单薄。手下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苦于谋略不足,二十多年还没有打下一块地盘。公元207年(汉建安12年),刘备依附于荆州军阀刘表。他迫切地想摆脱这种寄...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一代明相,识人用人之道世人称颂。但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也有失误之笔。先帝刘备临终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虽饱读军书,但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不可委以重任。”刘备死后,诸葛亮力排众议,以马谡挂帅统兵驻防街亭,终因马谡不能胜任,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国形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8.
刘备遭“软困”的联想袁万祥近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按照诸葛亮的筹划将计就计与孙权之妹结余之后,周瑜、张昭等又共谋将其软困于吴中,“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其享用,娱其耳目,丧其心志,自然疏远孔明、关、张等,使彼各生怨望,然后荆州可图”。孙权照此办理...  相似文献   

9.
育才莫学诸葛亮刘佳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诸葛亮可谓忠诚的化身,智慧的化身,勤政廉政的化身,堪称“万世师表”。然孰不知这位“卧龙先生”,在人才问题上并不高明。“三国鼎立蜀先亡”的悲剧,与他在人才培养上的短视不无关系。“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  相似文献   

10.
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部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境内)人。他幼年丧父,深受战乱流离之苦,家祸国难使这位“少有俊逸之才”的青年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广交士林,胸怀大志。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加入了刘备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因此历代…  相似文献   

11.
梁强 《现代领导》2007,(7):28-29
刘关张桃园结义的传奇故事.千古传诵.成为中华民族“义”文化的代表。刘备以匡扶汉室为旗帜,历经艰辛,不断奋斗,终于事业有成,应当说这一切得力于“桃园结义”。但到后来蜀汉无法强大和长久.出现诸葛亮“独木擎天”、“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人才匮乏局面,亦与这激昂慷慨的“桃园结义”不无干系。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可谓“绝代奇才”,“智慧的化身”,具有超人的领导艺术。然而,在用人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即是一例。诸葛亮对“义如兄弟”的马谡甚为偏爱。当他去探望病危中的刘备时,刘备问他:马谡之才能何如?诸葛亮赞曰:此人当世之英才也。刘备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前进》2009,(6):56-56
最近去了一趟襄樊古隆中,相传这里是当年诸葛亮躬耕苦读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古隆中在襄阳城西15公里的一个山坳中,用现在的话说,连郊区都够不上边。因为这里只住着诸葛亮一户人家,几间草庐,几亩薄田。诸葛亮17岁时随叔父来到这里,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直到27岁。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刘备来了以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片时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谈自古无”。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所任的“军师将军”就是“军师”。东川(汉中)与西川是《三国演义》地理概念,不应在研究三国史的学术论文中使用。刘备的荆州军经过二次分兵入蜀,留给关羽至多不超过3万士卒,所谓关羽兵力雄厚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关羽决不是镇守荆州的合适人选刘备在用人问题上铸成大错。章太炎提出的“蜀假吴人之手杀关羽”之说是无所避忌的学术态度是当今治史者所应具备的。  相似文献   

15.
刘玄德的“说情观”□张玉辉人是有感情的,因此为人“说情”之事古今难免.但人更是有理性的,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因此,什么“情”该舍命去“说”,什么“情”即便受千金之托亦不该去“说”,都得仔细掂量.刘备是颇懂得“说情”这个法则的.三国演义写刘关张三...  相似文献   

16.
开心乐园     
听说某地有个神算,刘关张一同前往。神算给刘备看后说:“你白面白心。”刘备又让他给关羽看,神算对关羽说:“你赤面赤心。”刘备一听,立刻抓住张飞的手说:“三弟险矣,不相也罢。”相面好文章线索偶见一人从地下挖出一尊金罗汉,他却并不兴奋,而是很理智地用手敲打着罗汉的头,冷笑着说:“那17个在哪里啊?”编辑对女记者说:“你的那篇关于一个女人在山里迷路30天不吃不喝活下来的文章,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真的吗?”“我们已经收到了几百封来信,都是单身汉寄来的,他们都说想娶那个女人。”巧中目标甲贼对乙贼抱怨道:“你告诉我个什么鬼线…  相似文献   

17.
正当《水煮三国》煮得国人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时刻以阴谋诡计为伍,日日以刘备.曹操为师的时候.无论是文化界、出版界.还是其他的社会各界,绝对想不到,水煮三国不但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水煮狂潮,而且还能在前些日子“煮”出一本《管理向西门庆学习》的“水煮”类书出来。  相似文献   

18.
《政协天地》2007,(7):61-64
刘备病逝于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即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是,刘备去世后,李严并没有能够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他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断然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南郊。它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初建时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祠庙相邻,明代初年并入昭烈庙,因此大门的门额上书有“汉昭烈庙”四个大字,是合祭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  相似文献   

20.
漫话川茶     
四川以川酒、川菜、川茶、蜀锦驰名海内外。川茶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彭山(当时称武阳)的川茶市场已经形成,西汉谏议大夫王褒在《僮约》中就有“武阳买茶”这一中国最早关于茶市的文献资料记载。中国最早由人工培植茶树的是西汉时期四川蒙山甘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