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程序具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践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行政程序一旦被法律所规范,即成为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在法律上的程序权利义务,具有规范性、强制性,行政机关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义务,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行政程序是一种法律程序,具有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行政侵权责任已为以宪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所确认。同时,行政机关由于其非职权行为亦会产生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这两种责任都是由于行政机关的某种侵权行为所引起,在性质上都具有补救性(即补救受害方所受到的损害),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一、归责原则不同 所谓归责原则,就是确定责任归属所必须依据的法律准则。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李艳 《行政论坛》2005,(5):65-68
在现代,对行政行为的评价形成了两个标准,即合法与合理。合法与合理也曾被学者们概括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具体要求是:行为主体、内容、程序和形式合法。行政行为要在合法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应具有以下要件: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的目的、具有正当动机、必须基于相关考虑和必须符合公正法则。在行政执法中存在合法不合理和合理不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行政行为合法而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两种:行政机关没有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和作为行政行为依据的行政管理法规存在缺陷。合理不合法的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行政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本来已经不合时宜,但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或废除,结果在行政行为上就造成形式上不合法;再者,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是由多层次、多元体构成的;同时,法律真空现象给行政执法寻找依据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4.
马岭 《团结》2004,(5):18-19
“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响亮口号,它结束了只有公民才守法、而政府可以不守法的历史,明确提出了“政府守法”的要求。依法行政,所依何“法”?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机关行政的主要依据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可以分为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三方面,这三种行政权一般都不直接根据宪法行使,即便是依据宪法制定行政法规也不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主要是依据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理由有三点: 首先,从民主的角度来看。立法机关的成员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是民意的体现,是人民民主的标志。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行政机关依…  相似文献   

5.
政府审批是行政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级行政机关依职权对同级或下级行政机关或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批准的行为。从行政法学的角度看,这是行政主体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有内部行政行为,如对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设置、调整和干部任免、财政拨款等的审批;有外部行政行为,如对公民申领驾驶执照、开办企业申领营业执照的许可,对企业申请减、免税的核准等等。政府审批最主要的是指外部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6.
实现政府行为法治化是行政改革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必须要解决好的现实课题。因此,研究政府行为法治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行为法治化的涵义 政府行为是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行政行为。政府行为法治化就是将政府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政府作为或不作为必须依据法律,其行为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行为过程合乎法定程序,一切政府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使这种责任法律化。 1.政府作为或不作为必须依据法律,其行为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律首先意…  相似文献   

7.
行政规范性文件与制定行政法规、规章都是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但有本质的区别.我国长期的行政实践证明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极其必要的,法律也授予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职权.同时法律规定行政活动必须适用行政规范性文件,这与依法行政在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实践中存在因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违法,导致依据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现象.要保证适用行政规范性文件与依法行政的统一,就必须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8.
陈军 《党政论坛》2014,(1):29-31
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比,内容更为简单、规范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因而在行政机关日常行政管理中被行政执法人员大量地、经常地使用,对地方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和权限以及司法审查机制等,尚无全面、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比,内容更为简单、规范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因而在行政机关日常行政管理中被行政执法人员大量地、经常地使用,对地方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和权限以及司法审查机制等,尚无全面、统一的规定,加之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04,(8):41-42
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出台和实施将从体制上广泛影响政府机关和老百姓的关系,将给行政机关转变政府职能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创新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目前仅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一定范围内存在。应通过修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对行政机关提供的、除宪法和基本法律以外的、任何用来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律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确定其能否作为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法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两者都需要严格的程序制度予以保障。“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1]随着我国政府加入WTO和依法治国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更应该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理性、参与和效率等价值要求。通过一些具体制度的设定,如行政公开制度、听证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回避制度、不单方接触制度、告知制度、时效制度等,以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和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实现依程序行政、依法行政,使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真正走上法治的轨道,更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重视行政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意义上讲,依法行政主要是依法定程序行政。行政程序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我国历来就有轻视程序的文化传统,现实社会中,行政活动轻视程序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重视行政程序、加强程序建设在我国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所谓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行政职权通常包含着处理权和裁量权两个部分。只有处理权而无裁量权,称为羁束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只能严格按法定条文行事.没有任何裁量的自由。如果既有处理权又有裁量权,称为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的不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峻 《行政论坛》2014,(4):68-71
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的不当会导致问题文件的出现,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行为的不当进行规制。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行为不当是由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违背法治原则和行为目的不当所致。其不当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不当、违反程序公正与内容失当三方面。规制规范性文件制定行为的不当必须要求行政机关确立正确的行政理念、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并畅通相关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是一个必然的社会发展趋势,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其中,各级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则成为依法治国能否全面实现的关键。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行政的中心含义是要求各级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的规定。法律之所以成为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主要是源于法律的特性、功能以及行政管理的性质。 从法律的特性和功能看,第一,法律具有形式上的合理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它能比较…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与法制》2002,(10):11-13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法律制度,都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向特定机关寻求救济的有效法律途径。但在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处理上,两者无论在条文规定还是实践操作上都有明显的不同,甚至有时会产生法律冲突。此外在实践中,行政复议和民事诉讼之间有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为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和诉讼的衔接工作,试就行政复议和诉讼相衔接的若干具体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梁涛 《学理论》2012,(11):107-109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赋予了公民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选择权。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合法性,而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在某种程度上行政复议具有优越性,因此有学者提倡"穷尽行政救济原则"。但是行政相对人经行政复议之后对复议结果仍不满意欲提起行政诉讼,何为被告?是原行政行为做出的机关还是复议机关?学术界莫衷一是。因此对经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的被告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王俊 《行政与法制》2002,(10):42-43,45
“电子警察”查纠交通违章,是交通管理机关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交通管理的一种新手段,这种方法与传统的交通管理方法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实施时存在着一些缺陷。由于查处交通违章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该行为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容不得丝毫的偏差,否则便是违法行政,一旦成讼,必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吉生 《行政论坛》2009,16(6):63-66
行政时效制度属于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我国尚缺乏统一的行政时效制度,现有的行政时效制度本身缺乏严密性,且对行政相对人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而对行政主体却较为宽松,存在较多缺陷。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管理论”的深刻影响、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不正常制衡和立法主体不适格等。行政时效制度的设定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区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分别设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