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来 ,村党组织的领导权威面临严峻的挑战 ,认真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精神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转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势在必行 ,这也是基层党组织搞好自身建设、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苟建丽 《民主》2004,(9):1-1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启动的,这是一项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制度建设。《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十余年,就是农民的民主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提高的十余年。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各级党政部门普遍加强了对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建设的领导,村委会选举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得以普及,特别是对村务实行公开、公正的民主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且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3.
村党组织要按照村民自治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关键在于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实现村党组织的领导,还要善于建立和完善村务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理顺村"两委会"的关系,通过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从而构建起科学的村级组织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目标任务。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任务。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组织力量,就这个课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一、村“两委”工作关系现状近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创新方法,优化机制,强化培训,健全制度,积极探索新…  相似文献   

5.
乔贵平 《求知》2010,(3):8-10
<正>基层民主建设与党的农村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乡村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天津市武清区农村基层民主适应农村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不断提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虽然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但只要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一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必然会不断地得以完善和发展,必然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村民自治运作中的公共参与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村民自治运作中的公共参与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形式,它在主体、客体和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有别于其他政治参与形式的独有特点。以各村民群体参与村庄治理活动的状况为标准,村民自治大致可以分为"干部支配型"、"能人主导型"、"群众自治型"三种模式。现阶段,村民的公共参与实践与其制度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偏差,并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吕伍 《学理论》2012,(24):9-10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治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农村和谐秩序必不可少的选择,对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文章尝试以村民自治的内涵为依据,对现阶段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剖析,并进一步从基层政府、村民自治能力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矛盾及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造,对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结构、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村民自治在中国大地上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因而随着其在农村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显现,特别是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两委”的矛盾已成为村民自治的难题。作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权力结构从党支部的一元权力结构转向党政并存的二元权力结构的产物,村“两委”矛盾问题的解决,根本出路还在于制度的规范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其次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及挑战的措施与对策,再次阐述了深入推进村民自治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活动 ,是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组织作为农民群众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有着农村其他基层社会组织所不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统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在中国现代化改革由经济市场化转向政治民主化的纵深发展过程中,实现村民自治转型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突破点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宗族两面性及其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宗族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宗族价值观和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之间存在本质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农村宗族的存在可以作为一种制衡性力量,帮助农民抵御地方政府和黑恶势力的不正当干预,从而保障村民自治的正常开展。随着村民自治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开展,宗族和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之间的本质性矛盾将日渐凸显。未来宗族将逐渐退出农村政治领域,蜕化为以血缘为纽带的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作用重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促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机制创新,二是转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三是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队伍建设,四是夯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二十多年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一是在工作重心上从组织重建、建章立制走向权利保障;二是在自治形式上从选举式民主"单兵突进"发展为选举式民主和经常性民主"齐头并进";三是在自治主体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四是在动力机制上从政府推进走向群众主导。上述发展趋势表明村民自治正在由形式民主迈向实质民主,民主政治正在内化为亿万农民的心理结构和生活习惯,村民自治已经成为亿万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6.
王丽 《理论探讨》2012,(5):149-152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关系。公民社会是公众参与性社会,是公权力有限的社会,是政府与公民合作治理的社会,是具有包容性的多元社会。公民社会视角下的乡村自治组织的建设发展,目的在于构建公众参与性的乡村社会,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培养农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使农民真正成为村庄治理的主体,使村民自治在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翟昌民 《求知》2010,(5):6-9
<正>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实现了由人民公社体制到村民自治的根本性转换,相应地,农村权力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进步。但当前在村民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其运行效果受诸多条件影响,村民政治意识是必要条件之一。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政治意识,是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蒋平 《理论导刊》2015,(2):78-80
村民自治制度是党领导广大农村群众基于中国国情建立起来的基层民主制度,是发展和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创举。在村民自治实践中,一些农村两委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未能协调一致,以致两者的关系处于不协调、不健康的状态。为构建和谐的两委关系,要持续健全和完善两委工作制度、机制,加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合理发挥乡镇党政机关的作用,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两委工作。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背景下的乡村制度变革应以厘清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相互关系、还村民自治以本来面目为正当性依据,而不应成为新一轮行政权力扩张的理由。目前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度延伸,已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村民委员会丢失"自治"本性的"行政化"、"二政府"状况,鉴此,无论是何种体制改革都要把握一个原则或尺度:不可因为改革客观上加重这种状况,更不可通过改革加重这种状况,特别是不可使这种状况制度化或彻底显性化,那样,就不但从实质上而且也从形式上彻底葬送了村民自治制度。我们的重要使命,是探寻一条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且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