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认为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就是抓物质文明建设,把发展生产力与精神文明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学说的误解。因此,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澄清理论上的误解,弄清精神文明建设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价神生产力”,物质文明建设直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后,精神文明达设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及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生产信息等要素构成,简单地说,是由两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是启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金钥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升级,其术语在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出场,其内涵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形成,其特征在科技强国建设实践中彰显,因而新质生产力是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形成发展的。科技强国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即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孕育新质生产力、高素质劳动者创造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须在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与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邹吉忠 《唯实》2002,4(4):16-20
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他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制度建设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他看来,生产力的现代发展,极大地凸显了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与制度建设内在地关联起来。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邓小平比新制度经济学家更清晰、更准确地看到,制度创新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制度建设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是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领导力量;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性质和地位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代表和满足了人民群众要求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但是党的干部队伍中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消极腐败现象仍不容忽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党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设好自己。这是重申党的性质和地位、认识党和先进生产力的关系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中最富创新性的一个理论贡献,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文章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生产力标准是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是非标准等三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阐明了这一理论贡献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是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辩证统一,并以此来评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发展,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样,也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发展,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发展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贯穿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都要密切注意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努力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中。二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总是要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提出与其相适应的要求,因而必须密切注意现阶段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决策。其中,经济、人和文化体制是影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我们必须要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改革文化体制,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重视加强军队文化生产力建设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文化生产力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探讨军队战斗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关系,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我军成长壮大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推进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的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早日实现,关键取决于执政党,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中怎样体现党的先进性呢?第一,确立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主要精神就是阶级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学说。还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主要精神就是经济建设,实现四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就是建设的学说。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革命是为了建设,建设是更深刻的革命,而贯彻始终的东西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革命加建设的科学,是最注重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摘     
邓小平经济理论主要内容 邓小平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生产力根本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论断。 二、经济建设中心论。邓小平一再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  相似文献   

14.
档案是全社会最大的信息共享资源 ,档案也是生产力。档案资源建设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其档案利用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心的意思就是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它,服务于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质,就是把发展生产力提到首要地位,或者说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本来,生产力问题是早为大家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在人类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经提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是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7页)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进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倍加的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技成果,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公路建设等级的上升、养护机械程度的提高,对公路部门职工的要求,其智力因素比体力因素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发展公路生产力,就必须努力提高公路系统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发展公路生产力与职工文化素质密切相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新发展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中国复兴之必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只有这样 ,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江泽民关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 ,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 ,必需使社会主义建立在工业化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 ,建立在生产高度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只…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述论丁俊萍在博大精深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无疑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是一般地、抽象地研究生产力的概念、含义,以及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而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建设也出生产力陈成文"精神文明建设也出生产力",这一观念尚未为许多人所认识和理解。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往往不是那么热心,认为只有经济工作才出生产力,只有抓生产、抓经营、抓经济才是中心工作之"中心";有些领导认为抓经济工作是...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决策.其中,经济、人和文化体制是影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我们必须要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改革文化体制,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