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世界日益联接成一个整体,如何从全球高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树立全球思维。树立全球思维,就是看问题不能只在国内打转,而要跳出国内、突破本国资源禀赋的思维限制,从全球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实施农产品进出口、农业"走出去"、优化全球农业治理结构等战略,依托全球农业资源、借力国际市场推动供给侧结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2,(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通过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立项,能够从整体上透视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以及演进路径等问题,帮助深化对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全面认识,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总体而言,国内国际问题研究与中国的实力、利益和身份"同频共振",直观地反映着中国对国际环境、国家利益以及国家身份的定位和认知。通过对国际问题研究立项项目标题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帮助相对全面客观地认识目前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演进路径、研究内容和学科前沿。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扩大国内消费,以消费和投资的高增长对冲净出口下降;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进行出口多元化建设,阻止贸易下滑;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减少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加速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探索国际经济合作新机制等是实现"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理论视野》2021,(3):49-5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内涵是"独立自主、高水平开放"。独立自主的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和基础,体现以我为主、自立自强。立足国内经济循环,补齐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有利于在更高层次推动国际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要通过国内"自转"推动国际"公转",通过中国经济"体内"循环推动全球经济"体外"循环,这种循环模式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本次印度洋海啸救灾过程中,中国对受灾国提供了快速、持续、全面而强有力的救援,并首次将应用于国内救灾的举国体制用于国际救灾。作为频繁遭受自然灾害的大国,中国推己及人,表现出同舟共济于"地球村"的诚挚善意和挺身承担国际责任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两个大局"是中国与世界协同演进关系的一体两面。从全球生产格局变动、国际权力结构调整、国际制度建设变迁、国际价值观念体系演变等四重维度来看,中国的复兴既得益于对世界秩序的高度融入,也是当前世界秩序转型的重要变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创造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现实挑战。中国必须稳固与世界的协同演进关系,防范"脱钩"危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在国内层面,应当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自身战略承载力;在国际层面,应当继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增进世界秩序的稳定性。同时,还应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将国际挑战与外部压力转化为国家建设的内在动力,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8,(10)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于2007年12月10日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发起设立,她承袭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几乎全部的资产和企业文化,她以建筑业、地产业、勘察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业务,活跃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商海群雄竞争的格局中脱颖而出,使"中国建筑"成为国际知名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推进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自去年9月29日揭牌以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局良好、运行有序,摒弃"政策洼地",打造"制度高地","种苗圃"式的制度创新效果逐步显现,区内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国际国内反映积极,树立了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基于双边互利共赢的农业贸易和产业对接与合作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面对国际经济下行趋势和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现实,扫清农产品贸易发展障碍,制定农产品贸易升级策略,持续深入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合作,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26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审议"十三五规划",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全会将如何筹划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深化改革被寄予厚望。改革无法"重复昨天的故事""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明显不同于以往。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逐渐步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过去高投资、高耗能,缺乏创新能力的老路已越走越窄,改革亟待加速推向纵深。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经济日益陷入"新平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革命正席卷全球,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国际冲击和国内压力。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工业4.0应该以"两化融合"、智力红利、强强联合为行动导向。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布局。鉴于沿线地区政情以及所面临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一带一路"建设不能仅把重点放在经济外交上,还应当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大力推进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3.
壹·声音     
《侨园》2015,(1):7
"只有依法治国,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一个‘法’字,代表了全国上下众望所归,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共识。"——网友评论2014年度国内字——"法"。"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中国和世界"——2014年年末,"汉语热"再度袭来。"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揭晓,"法"、"反腐"、"失"、"马航"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榜首。与年度字词同时揭晓的,还有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流行语:依法治国、失联、北京APEC、埃博拉、一带一路、巴西世界杯、沪港通、占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1月28日,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50人论坛"在中央党校育园楼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20余家单位的50多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刘建飞、周天勇、高祖贵出席论坛。刘建飞致开幕词。他表示,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实现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沟通域外的南北方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已为大家所熟知,然而有一条与丝绸之路相媲美、传播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却少为耳闻。这  相似文献   

16.
李文沛 《理论探索》2012,(4):139-141
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立法,指的是由我国特定的立法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与变动国际劳工标准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问题,是国际法对国内立法影响的具体体现。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适用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立法方式上,采取"转化"还是"纳入"的方式,缺乏统一规定;在立法主体上,存在立法主体准备不足,参与力度不够的问题;在立法内容上,国内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仍显粗糙。进一步完善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立法,需要在立法方式、立法主体、立法内容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刘泾 《理论视野》2020,(7):32-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进程,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新要求。新时代的实践特征主要体现为价值取向: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方式:注重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改革重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动力:更加注重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战略思维:更加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民生保障: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过去说中美之间的"制度竞争"主要是指国内政治制度的竞争,即哪一个国家的制度更有优越性的问题。然而最近以来,中美之间的"国际制度竞争"正在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刚刚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一些媒体认为是美国将中国排除在外、夺取新的国际规则制高点的标志性成果。而在另一边,中国近来也在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国际邮轮旅游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服务邮轮游客、服务邮轮企业、服务邮轮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国有全资企业,在政府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担负起邮轮行业创新发展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使命,成为中国邮轮服务行业对标世界一流标准的示范者、引领者。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国内问题,其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上世纪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国内政治的范畴;另一方面,台海局势的发展又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不可能不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因素的变动改变着台海博弈的外部环境,进而影响到各方的内部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