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6,(1)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对中国传统诚信价值观的继承。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诚信"不仅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准则,也是社会交往和国家治理的价值规范,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同样也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任何一个层面缺失诚信,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而也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规范。传统诚信文化的丰厚资源,也为倡导国家诚信、社会诚信以及个人诚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诚信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已普遍被人们认识,人们呼唤诚信、倡导诚信。然而,如何建立市场经济下的诚信却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朋友有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直是中国传统人士自省从而加强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信”后来成为“三纲五常”这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括,用"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结合大学宣传工作,浅谈如何在微时代下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也建构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上阐述了发展目标与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并将其落实在个人行动上,贯彻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肖婉琴 《学理论》2013,(2):247-249
大学生党员诚信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党员的素质问题,亦非简单的社会环境问题,而是在这两者互相作用之下形成的对"生活意义"的抉择问题。如果生活意义是以私利、功利为向导,则容易在诚信上出问题,而我们则希望大学生党员能够寻回生活之真意,奉献社会;更要增强党性,克服"知易行难"之困。同时,辅以他律,才能卓有成效的缓和、消解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8)
文章从制度视域探讨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诚信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道德诚信边际效用递减和社会诚信建设对传统诚信体系存在路径依赖。文章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社会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须从健全完善诚信信息监控机制、健全完善诚信行为激励机制、加强对公民诚信制度教育等方面着手,从制度建设到思想观念上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才能保障社会诚信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叶晗 《瞭望》2002,(23)
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近年来一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倡导社会诚信的今天,从社会环境和学术体制上铲除学术腐败滋生的土壤,让诚信永驻学术殿堂,应当成为学术界及有关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8.
文扬 《党政论坛》2014,(3):37-38
正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凝炼城市价值观,形成城市文化发展的价值共识,营造城市文化发展的精神家园。将"诚信"作为城市倡导的价值取向,必将推动城市文化更加健康发展,提高城市人的道德素养。现代城市倡导诚信价值,首先在于促进人性的良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交往。人性发展是一个做什么人的问题,古今中外绝大部分的主流文  相似文献   

9.
《行政与法制》2002,(6):1-2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社会信用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杆。诚实守信既是WTO规则的要求,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然选择。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社会公信力,倡导诚实守信,尽快建立健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有机组成的国民信用体系,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树立起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则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全面提高社会公信力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2)
党的十八大上曾提出过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其中社会层面的文明、和谐以及国家层面的公正、法治的观念无一不彰显了我党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国度、实现以人为本的决心。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给公众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到并日渐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向世人敲响警钟,这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走出困境我们应从政策控制、经济调节、科技的正面引导以及道德观念宣传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国家层面所倡导的"民主"和社会层面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在理论界存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这三个词是西方价值观的翻版,更有信奉西方价值观的人认为,这是我们向西方社会的"普世价值"做了妥协,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那么,如何认清西方价值观中"民主""自由""平等"的本质,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本期特稿请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士坤教授、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5,(8)
<正>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以来,学界、政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当前,理性应对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探讨培育  相似文献   

13.
王淑芹 《理论视野》2017,(11):75-77
在现代社会诚信建设的语境下,诚信文化是一个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对应的概念。尽管诚信文化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当今社会伦理学、法学、应用经济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新兴的社会问题,但诚信文化概念的宽泛性与歧义性亟需疏理与条陈。对"诚信文化"的析解,需要在遵循文化本质论思想基础上,坚持结构与形态相结合的原则,系统阐释诚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夯实我国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诚信建设的语境下,诚信文化是一个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对应的概念。尽管诚信文化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当今社会伦理学、法学、应用经济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新兴的社会问题,但诚信文化概念的宽泛性与歧义性亟需疏理与条陈。对"诚信文化"的析解,需要在遵循文化本质论思想基础上,坚持结构与形态相结合的原则,系统阐释诚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夯实我国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象之一:"信访不信法",法律很无奈 作为法治社会,就应该依法办事,解决问题也应该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但是,目前许多矛盾,或者说本身就属涉法涉诉的案件,最终都走上了信访的渠道.为什么会出现"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呢?从成本、效率等因素上看,信访部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无疑会成为很多民众的首选.一是低成本或者无成本 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往往要花费高额金钱去聘请律师,信访则不需要投入.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诚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是代表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行政机关。"诚信"是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中确立政府合法性的关键,也是民主政治行政伦理基点。本文从行政伦理的视角出发,谈谈当今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必然、应然与实然,进而剖析政府诚信缺失的社会文化根源,讨论政府诚信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宇  唐守冬 《学理论》2013,(7):13-14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观念,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观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观念,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把握其内容,深刻领会其意义,积极探索其建设途径,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诚信,既是一个古老的文明概念,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范畴;既带有浓郁的东方文明底色,又具有鲜亮的西方文明意蕴。中国儒家经典强调,"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西方政治学理论则指出:文明与秩序是一个民族国家在特定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的自觉构建,而决定"个人、团队、家庭、组织、国家"等文明秩序的"共同力量就是信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明确将"诚信"作为"个  相似文献   

19.
戎融 《学理论》2014,(4):88-89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诚信在当下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传统诚信难以打破分离的等级制的社会结构。因而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采取一种新的把诚信视为基本义务的诚信观。基于康德的诚信观,即把"你应该诚信"作为命令是定言的,而作为义务则是对他人的完全义务,笔者认为现代诚信首先在于要求我们合乎诚信法则,也就是说要求我们不说谎、不许假诺,但是,并非所有谎言都是不被允许的,当有更高要求的法则要遵循时就出现了必要谎言,笔者这里认为部分的"必要谎言"只是值得被原谅的,而非对谎言的提倡。因而,应坚持把诚信义务规定为我们的一项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加强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越来越迫切。政府诚信是整个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部分,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对打造整个社会诚信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当前,我国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带来的结果却是极具破坏性。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昌。要使我国成为一个诚信社会,就必须加强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