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夏天,我在杭州休假,住处离灵隐寺仅有一箭之遥,寺后是杭州的制高点北高峰,登山便成为我的日常功课。峰项有一座灵顺寺,明代才子徐渭赞之为“天下第一财神庙”,寺内供奉的是五显财神。在山巅,我俯瞰杭城全景,自然而然想起一个人,他就是民间称道的文财神陶朱公范蠡。越王勾践困守会稽,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现场短新闻评奖在大邱庄举行,当天禹作敏来看大家。他介绍了大邱庄的一些情况后说,以前有人批他,说:“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口号不对,怎么能向钱看呢?他反驳说:你没有钱能办事吗!现在大家都讲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什么,记白了还不是钱?农民理解问题就那么简单,讲求经济效益就是向钱看。禹作敏还讲了个故事:有一次,有个领导干部到大邱庄。禹作敏问:“你这局长一月拿多少钱?”“二百多吧。”“想多拿点“吗?”“不想。”“你说这不是神经病吗?通过正当渠道多收入一  相似文献   

3.
刘天明 《侨园》2013,(12):14-15
<正>三位航天员鼓励剪报奇人赵志刚:假如"神十"还能看到你的剪报我们还给你签名。这是怎样一个人物呢?请看——一1973年3月16日,赵志刚出生在张家口市万全县马连滩村,从记事儿起他就对绘画和美术有着浓厚兴趣。当时,赵志刚的二伯父在村里负责收发报纸刊物,报纸上登载的黑白新闻图片常引起幼年赵志刚的好奇。他开始偷偷把报纸上登载的一些重大新闻照片剪下来,贴在《红旗》杂志上。那时,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贫瘠,剪报成了赵志刚孩童时的最大快乐。几年下来,他贴了几大本子,看着自己的"杰  相似文献   

4.
据说,在美国出现了一个学习比尔·盖茨的活动。学习他争当世界首富吗?不。是学习他身上的“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对自己吝啬。他平均每分钟挣6596美元,折合人民币五万多元,可对自己却十分吝啬。穿的,没有一件名牌。有一次,他参加世界顶级企业家聚会,穿的套装价格还不值歌星影星们一次洗衣服的钱。他的午餐,经常是不到两美元的汉堡包就打发了.他有次赴会,助理给他订了一套豪华房间,他气得骂道:“是哪个混账东西干的好事”?第二个亮点,是对社会慈善。他多次到贫民窟探访,关心弱势群体冷暖,为了解决他们的医疗、教育等问题,捐出79.762…  相似文献   

5.
栾伟 《学理论》2012,(1):98-10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个阶段,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当之无愧地处在我党的最前列。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略性确立和调整都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抢“财神”     
过去“吃大锅饭”,农民对生产不积极,农业技术员也没有很多事干。搞了生产责任制以后,一些同志仍然用老眼光看农民,有人甚至说“农民只顾跑买卖赚钱,哪里有闲心关心科学种田?”事实和这些同志的想法完全相反。现在如果有谁还看不清农民关心科学,发展集体生产的巨大积极性,那就请他们看看河南省扶沟县抢“财神”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7.
世间并无“标准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名人文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针对当下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调整大跃进心态。最近10多年,中国的大学教育热火朝天,从上到下都在搞大跃进,好处是大家都有干劲想把大学办好,不好的是大家都迫不及待:钱都已经给了,怎么还没得诺贝尔奖?怎么还不是世界一流?整天逼,逼急了,学  相似文献   

8.
《民主》2020,(8)
正罗宗强兄驾鹤西行,已逾米寿之年。网络上重刊了一些罗兄的经典之作,报刊上也陆续发表了一些长短不一的悼念文章。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人员不宜聚集,这种纪念方式用一句时髦话形容,就叫做"云纪念"吧。罗兄留下了不少学术光环,都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遗憾的是,我跟罗兄"隔行如隔山",他的许多惊世之作我都没有读过,  相似文献   

9.
程超 《瞭望》1996,(22)
时下,在各级领导干部讲话中以及在报刊、文件、广播、电视里都经常要求广大党贫、干部、群众要说真话,这足以说明说真话的人少了。 为何尽管一再提倡大家要说真话,但是说假话的指数却未降下来呢?是否听真话的市场还未建起来,或市场还不大,说假话的仍有很大市场呢?我国历来有比较繁荣的假话市场。笔者未读过几天书,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在中国最早爱听假话的不知是何朝何人,“指鹿为马”是否可排上前几名?反正这件事的结果是说真话的人掉了头,说假话的人升了官。李世民算是比较爱听真话的,还不是差点儿把魏征给宰了?再说六十年代彭德怀的为民鼓与呼的“万言书”和马寅初的利国利民的“新人口论”都是真话。可后来说真话的这两个人遭遇如何呢?这在中国大地上是妇孺皆知的。然而,那个“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挤眼泪,暗地下毒手”,一贯以“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为信条的人一时竟成为中国的“红人”。流风所及,原首钢党委书记管志诚,  相似文献   

10.
名著和名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赵元任先生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我跟乔木同志打过一回交道。乔木同志似乎特关心赵老先生的这本译品。五十年代,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不久,他写信给顾均正先生说:欧美儿童读物的许多译本,解放后都停印了,这样不好,应该挑选一部分整理出版;还开列了可供考虑的书目,近二十种,其中有赵老先生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顾先生当时是中青社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1.
秦湖 《党政论坛》2013,(6):62-62
保罗盖蒂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世界首富,有着“石油怪杰”的美称。有一次,盖蒂要选拔一名助理,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三人入选。由于他们的能力都很不错,盖蒂难以抉择。犹疑之间他把玩着一把钥匙,对人事主管说:“助理人选下次再定吧!我马上要去参加一个投标会。”  相似文献   

12.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13.
保命要紧,不顾光彩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突厥人奉干(也作宰干)因无力偿还官府债务而跑路,跑到北边的奚族地区时,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眼看性命不保,他心生一计:“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奚王和亲的使者,你们要是杀了我,恐怕没好果子吃.” 奚王看他气度非凡,还真把他当成了大唐派来的使者,赶紧命人松绑,以贵宾之礼相待,并派100人跟着他去大唐朝拜皇帝.这么一来,不是要露馅了吗?奉干思前想后,定出了一个“三步走计划”.他先对奚王说:“这100人虽然不少,但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人物,怎能见大唐皇帝呢?听说你手下有一个才华超群的琐高(将领称号),不如让他去吧.”  相似文献   

14.
王元 《各界》2011,(12):34-37
詹天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人们称他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詹天佑更是。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的科学事业,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4,(34)
最近,邓小平在会见国际友人时,许多朋友怀着浓厚的兴趣向他提出: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作了精辟的阐述。谈话内容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的信心增强了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是什么?传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就是我们先民以及我们民族几千年来一个一个的当下,由一个一个的当时的现在积淀而成的。很多东西在过去可能是新锐,后来就变成了传统。实际上,传统都是新锐变成的。比方说《诗经》,这是传统吧?当时是什么?当时是田间地头唱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什么?就是“走了太阳,来了月  相似文献   

17.
赵履宽、杨体仁二同志在1986年8月23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是劳动力市场,还是活劳动市场》一文,提出活劳动是商品,劳动力不是商品,劳务市场是活劳动市场,不是劳动力市场的观点。虽有独到见解,但值得商榷。 首先,赵、杨二同志从如何“使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以适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1982年,铁道部第五工程局五处二队分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大家很高兴。可也有人断言,他迟早会走的。的确,往年也来过大学生,后来都“飞”了。果然不出所料,不到半年,他就向队、处递了请调报告。理由和以前那几位大学生的口气一样:环境艰苦、工作艰难、生活艰辛,理想无光。另外还有家庭困难,独子、寡母。有人说,他走定了。然而,队、处领导决心留下他。“是的,这里苦,可也需要。究竟为什么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可能是机遇吧!”领导这样对他说。“你父亲曾在这块土地上打过游击,那时更艰难!他问过为什么就需要我吗?”这话,象是  相似文献   

19.
林子楠 《慈善》2016,(2):34-34
母亲节到了,我带上自己攒的"私房钱"去超市,打算给妈妈来上一个大惊喜。可一到超市,我就犯难了:买什么好呢?项链?化妆品?太贵了!这些可不是我那空瘪瘪而且几乎全是"毛票"的小钱包可以承受得起的。零食?虽然很符合我妈的吃货本性,但吃完可就没了呀,一点儿纪念意义都没有。要不,让老爸出来帮忙挑吧?不仅多了个参谋,还可以实行"...  相似文献   

20.
李生占 《侨园》2014,(12):60-60
有关黛玉之死许多人都提出过不同看法,有的人从前八十回分析认为是自杀而死;有的人从后四十回故事中得出患病而死的结论。周汝昌先生认为黛玉的死不会像后四十回那样,害死黛玉的人也不是凤姐、贾母与王夫人。而是元妃、赵姨娘与贾环,从端午节赐礼品上就可看出元妃对黛玉的态度。宝、黛的恋情被赵姨娘、贾环说成淫行,通过赵姨娘之口及贾政、王夫人传到元妃耳中,元妃认为有辱门庭而反对宝、黛的婚事。贾母本想成全宝、黛的好事,但元妃的意愿她也违抗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