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康》2017,(14)
<正>4月1日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正式启动。"新政"为更好地吸引留住外籍人才,降低了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门槛,为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开辟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现在外国人办理签证不用往市区跑一天了,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办理的确是方便多了。"4月24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人事部专员周舒韵告诉《小康》记者,以前要耗上一天才能办的签证现在在区行政中心外国人签证专窗很快就能办完,出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14)
<正>继公安部推出7项支持国家自贸区及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的出入境政策以来,各地开始频频出现外籍人士首拿"绿卡"的消息,未来如何确保"中国绿卡"的书面含金量跟现实匹配,是摆在各自贸区面前的又一道考题。"‘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高端人才愈加成为大国角逐的决定性力量。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2015年7月以来,公安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上海科创中心、福建自贸区、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东自贸区建设的出入境便利政策措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4)
<正>出入境新政,既最大限度方便了长期在华工作人员的居留,也让公安部门在管理方面更为有效、便捷。公安部宣布在国家有关自贸区及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推出7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全面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实际上,在这一"中国绿卡"新政实施之前,中国政府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展了试点。据"中国小康网"消息,2017年2月22日,上海虹桥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办理窗口为泰雄国际货运代理(上海)有限公  相似文献   

4.
记者最近从公安部获悉,目前,中国“绿卡”制度的调研、起草、修改工作进展顺利,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如期出台。 据悉,中国将于2003年前建立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绿卡”制度,对外籍高级管理和科技人员、投资数额较大的外籍投资者授予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给予持永久居留证件者以免签  相似文献   

5.
目前向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来华居留的外国人呈上升趋势。对外国人居留管理,以维护国家主权为根本,坚持属地管辖权,严格依法管理。我国外国人居留管理有四个类别,即短期停留、居留、定居、永久居留。外国人居留管理在居留证件、外国人居留住所的限制和外国儿童寄养方面亟待加强。我国外国人居留管理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改革现行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14)
<正>2004年开始,中国大陆建立外国人士永久居留权制度,被称为中国绿卡。然而,中国绿卡门槛过高、程序复杂、适用范围小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绿卡松绑的态势刻不容缓。改革措施表明,中国绿卡准入正从单渠道向多渠道发展,让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真正便利化。  相似文献   

7.
国内大陆简化台湾居民出入境及居留手续7月25日,公安部规定,从当日起,在大陆居留一年以上的台湾居民,根据需要签发一至五年有效居留签证,无需再办理入出境签注手续。同时,全国地市级公安机关也可审批、签发台湾居民签证。此前,台湾同胞一般只能到香港、澳门、福建办理证件。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外语干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入境管理部门是公安机关实施行政管辖和国际交往中的一个对外窗口。外语干部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承担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直接受理外国人申请的各种签证、证件,并进行日常管理;二、处理或参加处理刑事、治安、交通和其他各类涉外案(事)件;三、受理公民因私出境申请中审查境外提供的各种证明、证件和有关材料;四、与外国驻华使馆、领馆联系、交涉某些事  相似文献   

9.
新闻闪回     
<正> 中国正式施行“绿卡”制度吸纳外籍人才经国务院批准,8月15日,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联合签署第74号令.正式发布施行《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是中国政府适应全球化的形势.规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制度的一项重大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安部、外交部2004年8月发布并实施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的正式实施。实施“绿卡”制度以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国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暴露出我国在外国人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随着“绿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将吸收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这必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在“绿卡”制度的发展上,我国要不断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4)
<正>政策更宽松一点,让外国人在中国创业就业更容易一点,这是大多数外国留学生的心声。他们同时还希望日常生活方面能更便利,比如租房、住酒店、上网等方面能够有更多选择空间。"我喜欢了解中国对外国人的政策,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在中国肯定要去了解。"当问及是否了解最新的绿卡新政,来自埃及的留学生王海波这般对《小康》记者说。对于外籍留学生来说,与他们相关的中国政策确实关涉他们的未来。最近,中国政府向外籍友人和外籍华人"发福利"了,其中就惠及创新创业的外籍留学生。  相似文献   

12.
签证是主权国家对外国人入出本国国境最基本的一项管理手段与管理制度。本文从签证的基本内涵角度,探讨了我国未来“绿卡”的性质、颁发对象、申领程序以及在出入境边防检查中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卡     
谈乐炎 《小康》2013,(1):42-46
面对汹涌而来的外国移民,中国尚没有一部明确的《移民法》来规范来应对,一方面中国渴望外国投资者、高科技人才"加盟中国"助力发展,另一方面又对绿卡门槛咬紧不放,在外国人的出入境、在华管理上处于不断修正法规的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14.
胡爱华  杨柳 《人民公安》2013,(22):42-45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了。为什么别的行业的业务可以在网上进行。出入境证件只能到接待大厅办理?多设服务网点既可以方便申请人就近办理.义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两全其美的办法为什么说了多年一直不能实现?一些外籍申请人、外企管理人员反映:新的签证政策出台后,政策有了很大变化,如何及时全面了解政策,方便在京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15.
《浙江人大》2013,(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将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三非"人员是指中国境内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工作的外国人。近年来,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入,一些人利用我国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某些疏漏,非法来华、居留或工作,扰乱了社会治安和就业市场。为此,出入境管理法从多个方面完善相关制度。第一,完善签证制度,增加口岸签证,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外国新闻机构请求派遣记者常驻中国进行采访报道,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向外交部新闻司办理登记手续。第二条常驻记者不得向其所代表的新闻机构以外的其他新闻机构发稿。两个以上新闻机构要求派出同一名常驻记者,各有关新闻机构都应当分别按照第一条规定履行申请和登记手续。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办理常驻记者登记时,发给为期一年的记者证。常驻记者及其家属应当持记者证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手续,领取居留证件。  相似文献   

17.
微观天下     
正期待更多证件"全国通办"3月26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实行"全国通办",即内地居民可在全国任一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请办理出入境证件,申办手续与户籍地一致。也就是说,办护照、通行证不再受限户籍,在全国哪个出入境管理窗口都能办。(据新华网)【评论】"然玉":随着通用数据库完成录入和调试,理论上讲,绝大多数证件都是可以异地办理的。期待相关经验与技术在更多的办证领域复制,比如说结婚证,相信不久之后也有望"全国通办"。  相似文献   

18.
伟森 《八桂侨刊》2005,(3):42-42
从2004年11月22日开始,北京市开始启用“外国人居留许可证”,代替《外国人居留证》和《外国人临时居留证》。持有外国人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可以在居留许可有效期之内多次出入境,不必再申请往返签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移民社会学的"回流迁移"视角,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针对来广州的外籍华人的居留情况和就业情况开展研究。实证数据显示,回流外籍华人集中在劳动力年龄人口,在专业技能方面优于非华裔外籍人士。研究进一步发现:家庭团聚或探亲是各地外籍华人回流的首要因素,在华丰富的社会网络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前来;再次,就业或者其他与职业相关的因素对于回流外籍华人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最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返回移民各自通过不同的机制,受到变化中的全球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这导致其有着各自不同的回流决定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台声》1995,(1)
一、根据《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直抵厦门口岸的台湾居民申请办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须履行下列手续: (一)交验表明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出入境证件; (二)经由其他地区或国家来厦门的,须提交途经地区或国家的再入境许可证明,但过境不需要签注的地区和国家除外; (三)填写申请表; (四)交两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二、按规定,需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方准予办理入出境证件申请的,厦门口岸签证机关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