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过去40年,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如今,深圳正向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稳步迈进。21世纪以来,全球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呈现出全球化和多极的趋势,创新活动的新版图渐趋形成。全球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依赖度大幅提高。"加强研发,重视创新,投资未来"成为国家和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17)
<正>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寻找机遇,与国家一同进步、发展,这是香港重振经济的一条新路子。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超级联系人",中西合璧的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拥有完善有效的司法体制和金融监管制度,所以其具备了区位、先发、服务业专业化和人文等多重优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香港具有国际化优势,在经济结构方面可以与广东错位发展,下一步将与广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7)
<正>作为珠三角的经济"枢纽"和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州如何发挥其"枢纽"价值,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将是这一新兴湾区未来整合的关键。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城市,集中了政治、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广州正在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一轮要素分配也正在启动,在这一过程中,广州将扮演积聚和分配高端要素的枢纽城市的角色。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广州基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经济的巨大潜能,将为这一新兴超级湾区的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11)
正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区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正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上海的城市定位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形成了"五个中心"的新定位。"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胜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  相似文献   

7.
方佳军 《重庆行政》2013,14(3):12-13
重钢环保搬迁导致大渡口GDP下滑40%,工业经济失掉"半壁江山"。面对产业支柱重构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重庆市大渡口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强化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新兴产业之区。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当前和长远挑战的重大战略。然而关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界定,综观各地政策文献,一般从要素特征角度进行描述,主要体现为:能产生一批对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能集聚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以及科技型企业企业家;能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能出现众多在全球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万众创新的活  相似文献   

9.
全球湾区借助内外资源的组合,与产业、市场、机构形成协同发展的状态,容易形成独特的竞争力。顺应全球湾区科技创新复合化、联合化、网络化和跨国化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吸引国际顶尖的创新资源,形成资源的汇集与利用以更好地抢占产业创新高地。需以核心企业聚合模式、区域平台聚合模式、新型机构聚合模式、大学园区聚合模式和新兴产业聚合模式等五大模式深度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并进一步通过持续推动湾区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推进多层次互联的科研机构网络建设、构建开放型创新合作机制、培育与壮大更多的创新主体和营造优质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空间环境来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意见》中提出的重大举措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落实.目前,财政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张江科技银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科技创新项目和举措正在加速推进,战略新兴板、试点鼓励创新的税制安排等内容正在制定试验方案,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体制机制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意见》要求,上海将改变部门各自分钱分物的管理办法,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胡妍 《小康》2023,(29):36-37
<正>近年来,广东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党中央领导人今年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为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政策瞭望》2012,(11):5-5
为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领航区,天津滨海新区在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着力构建科技创新高地的基础上,最近又推出四大举措以加速科技创新领航区的建设。一是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今年,天津滨海新区将继续提升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天津育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17)
<正>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开工……从总投资接近900亿元的产业类重点项目可以看出,三水创新动能转换的争先战已经打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广东省中部,佛山市境西北部有一座智慧之城——三水区。2016年,该区在全国百强区中排名第36位。从2003年起,三水撤市立区距今刚好15年。"我们希望立足于过去成绩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发力,逐步为三水实体经济打造15年来最好的政策环境,托起三水实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其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聚集体。而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内最大、最集中的经济活动和商贸流通场所,不但是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中心,而且在区域中处于经济实力相对强大、社会事业相对繁荣,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龙头作用。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就明显地带有豫北地区中心城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大湾区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诸如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不足、科教实力与产业技术发展尚未形成合力和企业科技创新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等瓶颈,需要通过树立"创新"立区的首要发展理念、推进湾区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有效自主创新政策激励体系、构建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集约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力度和重点打造广深科技走廊,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17)
<正>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东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一轮总规划的核心策略。东莞在区位、产业配套以及与港澳的合作机制方面都具备先天优势,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国际制造中心,力争成为湾区的核心城市。2016年,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GDP约为9.35万亿元,年航空客运流量1.1亿人次,这些数据相比世界其他如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经济关系中交易成本和竞争互补关系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与世界成熟湾区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以及竞争互补关系现状的分析,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关系仍存在竞争性大于互补性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平台经济发达的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建立共生平台的模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后,由我国提出建设的新型国际化经济湾区。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11市的服务功能,并分析各市服务业的竞争态势,研究发现:香港处于大湾区服务功能核心地位,带动着整个湾区的经济发展。广州、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快,综合实力强。其中深圳对湾区城市的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已赶超广州。澳门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对周边城市影响较小。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惠州、肇庆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受港深穗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江静 《群众》2023,(11):12-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考虑自身在国家创新战略大框架下的分工和特色,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依托江苏先进制造业基地,加速将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