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7年11月4日(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为了惩治侮辱国歌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国歌奏唱、使用的严肃性和国家尊严,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将该条修改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惩治侮辱国歌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国歌奏唱、使用的严肃性和国家尊严,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将该条修改为:“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7年9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7年9月1日(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  相似文献   

4.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是国家尊严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国外,许多匡家都把对青少年进行国歌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葡萄牙的国歌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中多次出现,音乐教师在对学生加强音乐教育,教唱国歌的同时,还要向学生讲解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歌词的真正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国家的理解,凡进学校的学生都会唱国歌。唱国歌是葡萄牙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埃及,爱国主义教育同样以国歌教育为主,中小学校庆典集会和各种活动的开幕式都先奏(唱)国歌,即使没有被邀请参加本次活动的中小…  相似文献   

5.
话语新闻     
<正>1、"国歌法与国旗法、国徽法一道以国家立法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关于国家象征和标志的重要制度。要通过贯彻实施国歌法,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9月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闭幕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说。  相似文献   

6.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唱着这鼓舞人心的歌曲时,心中总会热潮澎湃,一种激昂、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让中华民族儿女振奋的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一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歌与国旗、国徽都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标志,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在法律形式上把这三个国家的标志统一起来,一方面提高了国歌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像1978年那样轻易地更改国歌的事情再次发生,这样就保证了国歌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7月8日《工人日报》报道:‘将于9月份开业的福连四星级涉外阳光假日大酒店开始向全社会招聘员工。酒店向所有前来应聘者提出的第一道考题:准确、庄重地把《国歌》唱一遍。结果,第一批应聘者中有3人因不会唱《国歌》,当即被主考官淘汰:6人因《国歌》唱不完整,被要求学会唱完整后,再进入下一轮考试。’读罢这则消息,笔者深为这家大酒店把唱《国歌》、爱祖国作为员工的基本素质,从一点一滴帮助大家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做法叫好! 国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爱国主义的充分体现。然而,时下不会唱《国歌》的大有人在,歌词不了解的也不乏其人,认为《国歌》过时俗套不愿唱、青  相似文献   

8.
古文献《礼记·乐记》中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强调声音的道理与政治文化相通,这种界定其实是科学的。比如各国的国歌,便一定是这个国家歌以咏志的产物,国家需要有一首正式规定的歌曲去代表它,所以国歌展现的又是有旋律的国家意志。产生国歌最早的国家是欧洲小国又曾为世界强国的荷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7年11月4日(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为了惩治侮辱国歌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国歌奏唱、使用的严肃性和国家尊严,  相似文献   

10.
法制统一是整个国家以及各行政区域保持政治稳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宪法将法制统一确定为一条基本原则,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体现在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从广义上说,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从立法上讲法制统一,就是要保持这个体系内部关系的和谐一致。现在国家尚未制定立法法,但有关各级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这里讲的是广义的立法权限)及其监督,已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是保持法制统一的依据。从  相似文献   

11.
备课卡片     
国旗,象征国家的旗帜。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每个公民都要爱护和尊重它。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对它更是尊重和爱护。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维护着我国国旗的尊严。升旗。每次国旗从国歌的第一音符开始冉冉升起,到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终止,准是2分07秒,国旗也准时到达30米高的旗杆顶端,升旗手的动作干净利索。护旗。从金水桥行至国旗杆基的围栏卫士们走的  相似文献   

12.
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地方性法规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原则,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的社会作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抵触原则是地方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对于地方立法,宪法和法律规定: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  相似文献   

13.
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从立法上讲法制统一,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一切法的形式,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二是下位阶的法不能与上位阶的法相抵触;三是同位阶的法相互之间不能抵触。这三个层次结合起来,就能保证我国的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一致,从而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就没有国家的统一、社  相似文献   

14.
《国歌法》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热情,推动和加强我国宪法实施,增强全体公民的国家共同体意识,完善对国家象征的法律保护。切实做好《国歌法》的实施,需要在科学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加强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有效的法律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自颁行以来,现行刑法已历经十次修改。《刑法修正案(十)》将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旗、国徽、国歌的行为纳入刑事治理,表明刑法开始重视对国家尊严这一"精神性"法益的保护。《刑法修正案(九)》积极回应社会现实,增加规定"组织考试作弊""虚假诉讼"等罪名,以惩治逐渐呈现蔓延之势的失信、背信行为。而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规定为犯罪引起广泛热议,此次修订确立了刑法之最轻罪名——危险驾驶罪(最高刑期是6个月  相似文献   

16.
扼制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人大研究》2004,(5):38-39
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是指某些行政部门利用其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协助国家制定行政法规时,在法规中过分强调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力图通过立法来维护、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各种职权;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和弱化本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破坏了法制的统一。由部门利益驱动的权力扩张和部门权力争执,使得行政立法在膨胀中趋向混乱,破坏了法律体系的等级有序、协调一致,损害了法治的权威和尊严。其次,它背离了法治精神。行政部门超出通过…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人大网·9月18日9月17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在第二十一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上说,地方立法要守住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底线,做到"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其中,地方立法与宪法和上位法不抵触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也是政治规矩。地方立法要体现合法性要求,切实遵循不抵触原则,不违背宪法原则和精神,不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  相似文献   

18.
读者与编者     
为什么不把国歌写进宪法条文中去 1982年12月颁布的新宪法没有具体规定国歌,而由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撤消原来关于国歌的决定,并公布了国歌的歌词和歌曲。采取这样的方式是适宜的。第一,纵观世界各国宪法,有些国家固然把国歌写入条文,但多数国家没有这样做。可见,  相似文献   

19.
监督法的实施,从程序上保证了人大常委会监督职能的进一步落实。监督法设专章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作了规范,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之后,在新的形势下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与尊严,从立法监督层面作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首国歌《普天乐》歌词(部分):一统江山,亚细亚文明古国四千年!最可叹:犹太、印度与波兰,亡国恨,谈之心寒……【背景】创作于1880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是清末著名外交家,曾出使英、法、俄等国。曾纪泽提出谱写国歌的建议,除了受西方国家的影响,还有一件事的触动。一次,慈禧太后出巡沈阳,途经天津,地方官为了对慈禧表示敬意,派军乐队奏乐欢迎,由于一时不知奏什么乐曲好,就演奏了一曲法国的《马赛曲》。曾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