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7,(14)
<正>地铁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状况的最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加入地铁"俱乐部"。15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运行,人类进入了地下轨道出行元年。多年后的今天,地铁作为疏导城市交通"大动脉"的"毛细血管",凭借其快速、准点、安全、便利、舒适等优势,已经成为解决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出行难的最主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座城市建  相似文献   

2.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土地资源日益匮乏是大中型城市发展中的难题,在地表开发建设饱和之后,城市建设向地下延伸成为必然趋势,地下空间成为了城市的重要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仅能有效拓展城市空间,而且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环境、加强城市防灾避灾能力、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早在19世纪,巴黎、伦敦等城市就开始建设地铁、下水道系统、敷设地下管线。1982年,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将地下空间列为"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下空间以其良好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春耕正忙,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灵活开展"讲习"活动,把党的政策带到田间地头,哪里方便群众,就在哪里讲。"双高"建设是贫困户甘蔗产业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是开展"双高"建设的最后一年,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打消群众思想顾虑,该乡包  相似文献   

4.
在大伦敦由小变大的规划发展过程中,"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组合城市"和"区域规划"等规划主张对伦敦城市格局、产业分布和区域规划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宝贵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与时俱进优化空间战略规划布局;采取大区域视角,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突出中心城区的集聚效应,发挥辐射、带动功能等等。在分析广州城市规划发展的变革及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大伦敦城市规划发展的经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广州建设成为引领型全球城市:要充分考虑广州的资源环境承载限度,科学控制城市规模;在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调整城市空间格局,实现协同发展;重视广州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特色,整体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开展广州城市品牌塑造与营销,建设"活力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5.
《人民公安》2014,(8):6-7
<正>有专家把城市出租房屋引发的种种问题称为"出租房乱象"。的确,从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情况看,出租房屋频发盗窃、火灾等案事件,存在较大的治安隐患。一些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大学和地铁周边、医院周边,经常是几十个人蜗居在被隔  相似文献   

6.
"有脚阳春",典出《开元天宝遗事》.唐代开元时期贤相宋璟,为官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外表看起来冷峻,内心却有着炽热的爱民情怀.他任地方官时,每到一处,廉洁奉公,尽力为百姓办好事.人们称其为"有脚阳春",赞美宋璟像长了脚的春天,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  相似文献   

7.
<正>地铁是地下铁道交通的简称,是一种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因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同时地铁还是发生战争等特大紧急情况下最理想的庇护所和运输载体。我国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从1969年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以来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建成运营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  相似文献   

8.
伦敦爆炸案提醒我们,在恐怖主义泛滥的年代里,可以说没有一座城市是安全的,我们应该从加强城市安全着手,特别是从相对薄弱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隐患着手。地铁是城市中的大容量快速交通工具,也是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标志之一。地铁系统的完善和密集度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经济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然而,地铁自出现之日起,就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由于它是一个地下的密闭轨道系统,通风管道系统比较脆弱,因此很容易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此外,地铁还是大城市中陌生人聚集最多的场所,由于客流量巨大,司乘人员几乎无法对每一个进入地铁的人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9.
孙维荣  高俊 《天津人大》2007,(10):18-19
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我市的城市建设,每年都把视察城市建设发展作为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换届之初,市人大常委会冒着"非典",视察了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工程,慰问了参建职工,使广大建设者备受鼓舞,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市的城市建设。在随后的几年里,天津站交通枢纽改造工程、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地铁、轻轨、快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对于深圳市来说,地下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燃气、通信、电力等六大类,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日夜担负着传递信息和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的"生命线".因此,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地下管线是未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突发灾害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0,(11):59-59
<正>作为宿迁市主城区"一体两翼"中的"东翼",近年来,宿豫区围绕"两年再造新宿豫"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化"带"三农",坚持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布局、社会事业发展、城市建设品级、城市管理标准"五大统筹"协调推进,各项经济和民生指标在"量"和  相似文献   

12.
李美娇 《创造》2013,(1):20
瞬间交通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和窗口,交通设施的建设,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2012年,随着长水机场启航,地铁六号线通车,昆明正驶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格局破茧而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城市地下管线也有了很大发展,为提高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我国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问题是目前亟待破解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亟待补上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城市地铁反恐袭击与应急处置是维护我国公共安全急需建立的体系,属于危机管理范畴,是最高风险等级的国家应急反应体系。随着我国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26座城市建成轨道线路116条,运营总里程达3612公里,其中地铁2658公里,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17)
<正>作为珠三角的经济"枢纽"和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州如何发挥其"枢纽"价值,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将是这一新兴湾区未来整合的关键。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城市,集中了政治、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广州正在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一轮要素分配也正在启动,在这一过程中,广州将扮演积聚和分配高端要素的枢纽城市的角色。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广州基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经济的巨大潜能,将为这一新兴超级湾区的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徐立华 《群众》2010,(11):46-47
<正>文化是城市的"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城市特色因文化而灵动,城市精神因文化而彰显,城市风气因文化而形成,城市形象因文化而展现,城市实力因文化而增强。一座城市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彰显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强筋骨",更源自于思想文化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14)
<正>地铁已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条条搏动不息的"城市动脉",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注入蓬勃动力。目前无人驾驶、智能调度等智慧交通手段在逐渐应用到地铁中,技术发展的速度在加快,未来地铁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建在伦敦。1863年1月10日,大都会地铁开放,第一天的乘客总数就达到了4万人次。随着这新鲜的"玩意儿"呼啸而过,虽然当时尚是蒸汽机车,但人们见识到了的真正的"速度与激情"。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8)
正广州海珠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优化东、中、西部三大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打造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海上明珠。  相似文献   

19.
正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宁波赶超发展的主要引擎。宁波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一着力点,把握新机遇,加快新变革,全力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名城名都",为"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年来宁波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实体经济进入了发展提速、质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地下综合管廊已成为21世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热点和衡量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南宁市推进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加大其运营管理工作力度,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被称为综合管沟、共同沟或地下共同沟,是通过将电力、通讯、给水、燃气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类管线的维修、扩容造成的"拉链路"和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