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康》2019,(8)
正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指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强调"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勉励"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两会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民生都是他最深的牵挂。国家大事连着百姓生活。全国两会上,老百姓身边的事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连连追问,屡屡成为两  相似文献   

2.
<正>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7月份,总书记来吉林调研时再次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吉林的发展和民生工作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省扎实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扎实推进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包袱重、欠账多,一些历史遗  相似文献   

3.
《前进》2015,(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大力推进。民生工作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涵盖就业、收入分配、食品安全、教育、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8月28日至31  相似文献   

4.
正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最大牵挂;一个个体恤民情的感人故事温暖人心。新华社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栏目中,以"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为主题,连续推出一组报道,以回访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心的民生领域百姓身边事为切入点,反映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百姓的获得感,展现总书记广博、深沉的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7)
正"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要求。这一论述,将民生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同一高度、提出同样标准,体现了民生工作的"经济观"和"发展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长期以来,发展比较协调、比较均衡被外界认为是江苏一大特色。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民生工作中还有不少短板和不足。思想观念上,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不  相似文献   

7.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头等大事。一次次调研、一封封回信、一篇篇讲话,聚焦百姓冷暖,传递民生牵挂,彰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深厚情怀。日前,新华社连续推出七组报道,以"习近平的民生关切事"为主题,分别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认为调查研究工作要从"身入"到"心至",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确保科学决策的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从社会现实出发,保证政策制定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  相似文献   

9.
正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建立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体系,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特别强调要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推  相似文献   

10.
正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民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站在人类发展命运的立场上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总体部署,体现了炽热的民生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展现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近日,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讨论,现将部分专家精彩观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民政事业直接关系到每一位百姓,是社会稳定、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生民政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  相似文献   

13.
正在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这充分肯定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总书记提出了"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影响长远。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既是总书记对我们的重托,也是我们对党和人民应尽的责任。我们一定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深悟透,  相似文献   

15.
正芳菲四月,春风和煦。一年前,也是这个美好的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壮乡人民中间,对做好广西工作提出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五个扎实"新要求。从"三大定位"新使命,到"五个扎实"新要求,总书记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深切关怀、精准指导,为广西发展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1,(11)
正福建省武平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武平调研,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2018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武平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武平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底色,通过绿色发展撬动增长、引领转型、惠及民生、优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12日至1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考察"阳光大姐"时,指出"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下面,我将商务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情况做一个介绍。第一,深刻领会总书记指示精神,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总书记指出"家政服务大有可为"。我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揭示的这一哲理,既是对人类普遍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时代前进逻辑的鲜明昭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从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22次提到"奋斗",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话10次强调"奋斗",勉励"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用"奋斗"定义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奋斗"也成为过去一年中国发展进步的实践逻辑。一年来,从补齐民生短板到改善法治环境,从支持创新创业到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为奋斗提供了有力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6,(8)
正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自觉追求,把共享理念作为价值坚守。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方面,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