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俸学 《当代广西》2008,(13):55-55
年年坡节,今又坡节。自从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成功地举办了“2000年首届隆林德峨苗族跳坡节”之后,农历正月初九就成了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跳坡节。过了除夕过大年,过了大年等跳坡。过去民间的坡节是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隆林民间的“了年”,因此,不过跳坡节,隆林的春节就没算过完。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苗族跳坡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繁衍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2.
易言 《两岸关系》2011,(2):63-64
热热闹闹地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了。不过元宵节,不算过完年。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心瓶     
农历正月初七早起,他拉开门,只见门口并排放着两个玻璃瓶。这是谁放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几天后,他去她家探望她。她向他揭穿了那个秘密—— 年前,他从城里回乡过春节,分别之际,她和他恋恋不舍。他说他正月初五就回到城里。她说她等着。一连几天过去了,她好想念他。想他该回城了,她正月初六夜晚情切切、意绵绵地去探望他。他是一个耳聋残疾诗人,她崇拜他、爱他。他已过不惑之年,孤身一人,她要安慰他,  相似文献   

4.
李立 《两岸关系》2002,(5):16-20
过完年,又上班了,心情有点像初春季节,“乍暖还寒”,似乎这个马年的春节还没过够,那玩野的心还没有收回。 可有一位女孩,她的春节却过得很漫长,很漫长,身心双重的煎熬不时地在折磨着她,她幽怨地向我诉说着自己的悲情故事,感动得我真想流泪,可眼泪  相似文献   

5.
吴坚 《今日浙江》2009,(6):28-29
"草帽干部"回来了 还是正月里,家家户户门脸上贺春的对联还没褪下,轰轰响的掘土机就搅起了瓯海区穗丰村一阵惊喜.这个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进场施工了.  相似文献   

6.
沐泽 《台声》2007,(1):33-37
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3)
<正>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似文献   

8.
《春秋》2001,(1)
《说文》讲:“年,谷熟也”,年即庄稼收获之意。因此,古人把庄稼成熟的周期叫作“年”。春节也称元日、正日、朔旦、元旦,民间称“过年”。正是因为有了年,中国人才“年复一年”地沿着历史的长河渡过来了。据《诗经》载,周代的农夫到年底十月,为庆祝丰收和改岁,准备好美酒羔羊,共祝万寿无疆,已具备了春节的雏形。但它并没固定在正月举行,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春节。从夏朝到汉武帝,岁首正月不断改变,春节始终没有定型。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实施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定的《太初历》,  相似文献   

9.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6)
正两鬓苍苍的他们,把再到这里称作"回来"。一个你曾经挥洒热血的地方,就是精神的故乡,一片天地的辉煌,是人心里射出的光。曾听东北同乡讲过一个经历,说家在海南的大学同学没见过雪,春节时要来他的家乡黑龙江看冰灯、打雪仗……那一年同学穿着自认为最厚的衣服,下火车,到他家,然后七天春节假期就待在家里,再也没敢迈出家门半步,因为,半个小时的路程就把他冻怕了。  相似文献   

11.
年(上篇)     
正过了腊月廿九,就是春节长假了。这一天,他下班早早地回到家,等着她放假回来。她已经退休两年了,一直在照看外孙子。和退休前一样一周要上五天班,和退休前不一样的是,这五天是二十四小时在岗,送上学、接放学、做饭菜、陪着玩、照顾睡觉。天天满负荷,比退休前在班上还要累得多。尽管一周五天下来累的腰背酸软、精神疲惫,但她对外孙子的照顾是一如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月16日,刚刚参加完郏县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堂街镇石桥店村党支部书记李清显哼着小曲儿踏上了归程。他一下公共汽车,就被路旁等待许久的老少爷儿们围了起来。“清显,烟叶加价款那事咋说了,有信儿没信儿?”人们七嘴八舌地问。“放心吧,不光有信儿,还定住了!”说罢又哼起了小曲儿。“到底咋回事儿?李支书你说清楚再哼不中!”年轻人被李支书吊急了胃口。李支书点了支烟,慢悠悠地说:“2月12目的人民代表大会上,  相似文献   

13.
实在是太忙,直到春节前夕,我才得空回家乡印山台。 车到葫芦镇就不能前行了。隔着车窗的玻璃,远远地我就看见,母亲背着背笼,张望着车来的方向。看得出,她老人家已等我好久了。 小车停下了,母亲试探着走上前来,见我推开车门跳下车,她好像才轻松了些。她只说了一句话:“回来了?!”就没再多说,眼圈却有些红了我照着她的话重复了一句:“回来了!”她感到很满足。 一年没回家了,年近70岁的母亲,白发又添了许多。 母亲实实在在地老了,我真恨那年轮为什么转得这样快。  相似文献   

14.
正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扶绥县渠黎镇碧髻村岜宁屯在地里干活的群众收工比往日都要早。"过完元宵才算过完年,不少人家里来了客人,得提早回去招呼。"村民梁碧胜告诉笔者,与往年相比,今年家家户户来的客人特别多,"关键是大家都有了‘两大件’!"梁碧胜说。哪"两大件"?改建后的厨房和卫生间!在村民梁万宁宽敞明亮的厨房里,不锈钢洗手盆、瓷砖案台、封闭式橱柜连成一体,地面干净整洁,连墙面也是新刷的。"没  相似文献   

15.
闹春祈福     
周朝 《浙江人大》2012,(Z1):88-89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国人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常  相似文献   

16.
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一.春节的喜庆味儿还没散去,在老家的周强接到电话——公司马上要搞几场大活动,催他尽快同深圳来。  相似文献   

17.
正月太里湖的南湖岸城逛,处处透露轻松慵懒的气息,去一逛,白天晒冬日暖阳,晚上看璀璨花灯秀,优哉游哉,正中了湖州人随心、"百坦(湖州话:慢慢来的意思)"的本性. 自2016年起,太湖南岸的月亮广场都会在春节前后举办花灯会,直至过完元宵节. 赏花灯大概是湖州人心中最美的新年象征之一.打我记事起,最色彩斑斓的记忆就是看花灯.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大连女孩小娟今年二十出头,3月,她在网上聊天结识了朱某。小娟对朱某说,她一直有个梦想,想找个男朋友带她去环球旅游。朱某本是外地来大连的无业人员,在一家补心班学了几天韩语,会几句简单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热闹、庆祝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 洛阳民间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之说。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起,便时不时可听到鞭炮声,春节的味道愈来愈浓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老百姓认为灶王爷(俗称老灶爷)是一家之主,掌全家祸福,每年在这一天上天之前一定要清点所在人家的人数,有几个人回来时就会带回几份福禄,所以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在该日之前回家祭灶,并且照例要烙“祭灶饼”、吃“糊嘴麻糖”,以图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灶时要鸣放鞭炮,并将旧…  相似文献   

20.
春节的记忆     
正春节是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它荟萃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和生活中积累总结出的文化精髓;它深藏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的情感;也是全球华人年年岁岁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我的老家在河北省玉田县黄家铺,小时候在家乡过春节的情形,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家乡过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相距约四十一天,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腊月初八,农家有吃米、红枣、栗子等煮成腊八粥的习俗。在我村各家争着早起,点火煮腊八粥。村中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