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两年,越来越多的受访者开始考虑到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小城镇和乡村生活。"2018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则显示,今年,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开始回升,在回答"什么地方最适合您居住"一题时,26.3%的受访者选择了一线城市,比上年度提高了9.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13)
正"2020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31.6%的受访者正在犹豫或者打算离开本地发展,24.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受疫情影响而改变原定租房计划的情况。最近可愁坏了居住在北京东三环的陶诺,他整租了一套三居室,本来和两个室友合住了一年多也相处很好,但上个月其中一个室友因为工作原因要退租。陶诺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换室友也是常有的,但今年他再次转租房子时却发现,即使是在城市青年换工作、换驻地较为密集的三四月份,以往一周左右可租出的房子现在挂在网上近一个月也没有找到适合的租客。马上就要到给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11)
正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是去库存,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房屋库存量,老百姓也非常关心,今年还会买房吗?六成人表示正在观望,在选择住房时,二手房有其独特的优势,70.6%的人会选择购买二手房,中国人的最大居住梦想是房屋舒适,而在最心仪的居住地选择上,大部分受访者都把票投给了二三线城市  相似文献   

4.
罗屿 《小康》2013,(9):50-55
在涉及20个城市,有万余人参加的"2013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中,只有15.6%的人在2013年买了房子,而在其余84.4%的受访者中,只有不足一成人肯定地表示从现在到今年年底"会"买房。价格,仍是中国公众购房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重要发现】◆中国公众当前最熟悉的人机交互应用为"语音转换文字"和"智能客服"。◆公众对"智能家居"具有较高的消费热情,但受价格因素和消费能力的限制,尚未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九成受访者对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情感态度是积极的,仅有不到一成的受访者情感态度是消极的。◆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对市场化的智能机器人有使用欲望。◆超半数受访者主张用法律制度保障人机交互技术的未来发展。【调查时间】2019年3月1日—2019年3月8日【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平台渠道发布网络问卷进行调查。【样本构成】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4340份,数据有效率为82.12%。男性受访者占61.35%,女性受访者占38.65%。样本年龄覆盖全部人口,20岁及以下占10.75%,21-30岁占45.50%,31-40岁占35.59%,41-50岁占6.79%,51-60岁占1.26%,61岁及以上占0.12%。样本地域覆盖华北地区(19.25%)、东北地区(19.01%)、华东地区(28.29%)、华中地区(14.50%)、华南地区(12.22%)、西南地区(4.62%)、西北地区(2.10%)。日常居住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人口占37.84%、地级市占33.30%、县级市占18.50%、乡镇村占10.36%。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7)
正一些自认为健康的人,其身上却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状态,44.8%的人认为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健康",但却仅有3.6%的受访者"没有任何亚健康表现",只有7%的受访者"没有任何不健康的征兆",表示自己"没有任何病症"的受访者尚不足一成(9%),而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的当下,担心自己会生病的人则多达九成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22)
<正>提及诚信问题,微商难以令人满意"。2017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31.6%的受访者完全不相信微商推销的商品质量;42.1%的受访者只相信自己朋友推荐的商品;认为市场上也会有值得信赖的微商的受访者只有21.1%;另外,认为微商推销的商品与市场上的商品差不多,并在使用的受访者仅有5.3%。  相似文献   

8.
金海燕 《前进》2014,(8):63-63
<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23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身边的检查评比多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2.9%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的检查评比过多,其中21.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71.2%的受访者对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表示反感,觉得劳民伤财(7月15日《中国青年报》)。检查评比本来是一种推进工作的好方法,譬如全国卫生城市的检查评比,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检查一个城市的卫生工作是否达到了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是否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11)
正"2016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对"以房养老"拥有认知",以房养老"这一新概念牵动了很多老年人及其家人的心,但能否真的打动他们,依旧是一个疑问"一个月有近两万元的养老金,房子还能一直住下去,这比租出去还划算。"今年70岁的北京老人李明珠在自己居住的小区楼下参与老年活动时,和自己的邻居们说道。李明珠是新华通讯社的退休老干部,在这一片新华社员工的家属区,她是老人群体里对理财、保险、金融类产品消息最灵通的一位。  相似文献   

10.
食在阳光下     
正"阳光餐饮"工程是2017年北京市政府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18年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受访者为北京市的"阳光餐饮"工程点赞,其中更有32.7%的受访者"希望越来越快普及到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28)
正"2021中国现代休闲发展指数"调查结果显示,56.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休闲时间"差远了",26.2%的受访者直言"一般",10.2%的受访者抱怨"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只有7.3%的受访者表示休闲时间"足够"。休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人社部、最高法明确,"996"工作制属严重违法,引发公众对"996"现象的热议。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劳动者的普遍诉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2.
数读天下     
《小康》2016,(21)
正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64.2%的受访者不会关闭朋友圈。  相似文献   

13.
民意动态     
谁最担心养老?2006年人们对如何养老的担忧加重了,超过3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养老问题表示非常忧虑和比较忧虑;相比其他群体,低学历、低收入、40-49岁的城市中年人群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更加忧虑;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养老费用来源趋向多样化,任何渠道占总体养老费用的比例都不足50%;在所有群体中,高学历、低年龄、城市人群更看重商业保险的价值。(调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国人快乐指数为79.3分  相似文献   

14.
数读天下     
《小康》2016,(23)
正汇丰银行(HSBC)公布2016年《外国人调查报告》,在移民国家整体排行榜上,中国排在第34名。前三甲是新加坡,新西兰和加拿大。据汇丰银行的信息,34%的侨民(来中国工作的外籍公民)表示,来中国是因为更好的就业前景。与此同时,54%的受访者称,来到中国对他们的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日,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1.2%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8%受访者坦言非常严重。61.7%受访者认为离婚率高、失败婚姻造成负面影响是"恐婚"主因。58.4%受访者表示遇到相悦另一半才愿结婚。  相似文献   

15.
<正>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5日-11月30日调查方式:纸质问卷调查重点发现:调查说明: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周边地区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太少"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其中84.8%的农村地区受访者做出此选择。对于老年生活环境,"乡村的形态,城市的设施"为更多受访者所青睐。当前"家庭养老"仍为八成多以上的受访者所青睐,但同时,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害怕孤独和寂寞,  相似文献   

16.
“表现自己的道路” 1996年,路透社记者来到重庆采访,发现“重庆什么生意最兴旺?擦皮鞋的”——他以这句话为开头撰写了自己关于重庆的第一篇报道。而他的结论则是:“重庆不适合人类居住。”在他看来,山城重庆道路崎岖,地势起伏不平,常年被浓雾遮住阳光,加之交通和城市建设发出的嘈杂声不绝于耳,整个城市让人备感烦闷。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5.7%的人感觉身边有为了规避房产调控等政策而"功利性离婚"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表示"功利性离婚"现象较多的比例最高,达到44.5%。二线城市、  相似文献   

18.
<正>81.公众对于科技发展态度"喜忧参半"调查显示,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科技发展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好""科学技术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工作效率提高"(46.6%),"交通更加快捷"(45.9%)和"娱乐更加多元化"(43.7%)是科技给公众带来感受最深刻的三个变化。同时,65.3%的受访者表示"我担心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从个人层面来看,科技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对自己带来潜在威胁,包括"科技的发展让自己越来越难以掌控自己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5,(21)
<正>什么样的工作能够既确保获得自己满意的收入来源,同时又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呢?今年登上了职业幸福感"顶峰"的自由职业者,不就是如此"两全其美"吗?金钱与幸福程度之间有关联吗?在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而进行的"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2.5%)认为"没有必然关系",不过也有三成受访者(35.1%)觉得"钱越多、越幸福",只有12.4%的受访者觉得"钱越少、越幸福"。虽然大部分受访者对于"钱多"表现  相似文献   

20.
欧阳海燕 《小康》2011,(6):32-36
三分之二的城市青年表示,住房支出令他们倍感压力。而压力对于青年人最明显的五种影响是:日常生活精打细算、心烦、减少休闲娱乐活动、缺乏安全感以及担心失业。对于奋斗在一线城市的青年人来说,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在于"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买房难、租房不易,住房问题难以解决",以及"收入不满意",因此有近五成一线城市青年觉得自己更适合在二三线城市居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