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侨园》2009,(4):46-47
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老共产党人王稼祥在陈云、王震、胡耀邦的支持下,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过后,动情地对周恩来说,他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者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于稼祥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2.
正遵义会议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于195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遵义会议会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统属管理的代表性建筑有: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遵义会议期间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会议期间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博古、李德住处,遵义  相似文献   

3.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进入党的中央领导核心,但在毛泽东领导地位形成过程中,曾遇到过三次大的挑战:一是遵义会议后的林彪"上书";二是一、四方面汇合后的张国焘"夺权";三是王明回国后的"全面抗战"。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次让位——缘因自觉"不懂军事、作用不大"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张闻天代替博古被推举为党的总负责人,毛泽东也入围政治局常委。重新"洗牌"之后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事实上的以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也是一次特殊的会议。说它"生死攸关"是指它在危难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说它"特殊"是指它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经过共产国际批准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2021,(1):19-26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中逐渐确立起来。但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仍然受到王明、张国焘等人的挑战。维护党中央权威成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六届六中全会对维护中央权威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肯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政治路线,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根本前提;二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服从",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基本遵循;三是通过了《决定》等系列重要文件,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1931年王稼祥初到中央苏区时,曾参与了左倾领导对毛泽东的批判。长征途中,在讨论是不是进攻一个叫打鼓新场的守敌时,只有毛泽东一人不同意,甚至提出:如果你们非打不可,我就辞去前敌司令部政委一职。王稼祥立刻回顶道:老毛,你这是什么态度,少数要服从多数。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两次说过:"聂荣臻是个厚道人。"毛主席说话,神机莫测,咱也不知他为啥说聂荣臻厚道。他跟罗帅一样,除了一次身不由己的旧式婚姻之外,就只有一位革命夫人。聂荣臻是十大元帅里最后辞世  相似文献   

8.
亦红 《各界》2008,(5):6-8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威信还在巩固中   确立毛泽东军事领袖地位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在长征的时候,其起点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终点在洛川会议,其中会理会议也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王稼祥同毛泽东商议后,由王稼祥出面提议,并得到周恩来、张闻天、朱德、陈云等的积极支持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洛甫)、秦邦宪(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以上按姓氏笔画为序);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第1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  相似文献   

10.
王稼祥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在延安时期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巨大的光辉。王稼祥对毛泽东思想理论贡献的现实意义是:要始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要始终强化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虹 《毛泽东研究》2020,(1):99-108
斯诺(Edgar Snow)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60年代冷战时期和7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时期对毛泽东的历次采访及其记录,反映了毛泽东不同时期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对外话语的核心要义。其中,毛泽东在抗战时期与斯诺的两次长谈有三重意涵:第一,对"外界"大众扫除神秘,展现出矢志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社会革命者形象;第二,对"外党"各派,尤其是国民党,声明建立民主共和国和联合政权的时局主张;第三,对"外国"政府,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立场,以争取美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尽可能援助。而斯诺与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访谈则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息息相关、互为映衬。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渡过湘江后,中共中央面临着一个生死抉择:是继续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进而葬送中国革命还是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使革命转危为安.中共中央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斗争,在通道、黎平和猴场三次会议上初步解决了军事战略问题,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在毛泽东看来,党委对该做的工作一定要"抓紧"。怎样抓得紧呢?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其中,"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一年至少检查四次"。通过检查,督促进展,修正错误。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到底,不见成效决不罢休。发扬民主和"抓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  相似文献   

14.
正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的实际领导地位缘何得以确立?某红军老战士一语中的:"军事顾问李德是没有本钱还想打洋仗,毛泽东同志则是有什么本钱打什么仗。"有多大本钱打多大仗,内中蕴含的哲理实在是今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价值依归、行动指南。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主政一方,明明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对什么情况都还不了解、不清楚,但心态  相似文献   

15.
秦晓凡 《各界》2010,(9):25-29
同访莫斯科心不和面也不和 派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苏联,是毛泽东于1949年5月上旬确定的。 毛泽东确定,代表团长是刘少奇。代表团成员,有高岗、王稼祥、邓力群、戈宝权、师哲、徐介藩。主要成员是刘少奇、高岗、王稼祥。毛泽东在选择代表团主要成员时也花了不少心思。刘少奇是党内二号人物,可以代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方面商定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长征途中在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领导下,一步  相似文献   

17.
1931年1月-遵义会议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绐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损失,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但是,由于战争形势危急,当时并没有对这次"左"倾路线进行彻底地清算.并且这次"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都有自己一套完备的理论,对它的清算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段过程的.主要介绍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主要内容,分析毛泽东批这次"左"倾路线的历程及其对克服现代化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乔 《各界》2013,(2):19-23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这是过去党史著作里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也是一句含义不甚清晰、可以作不同理解的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在毛泽东同志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关系到中国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王稼祥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红军长征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形成李凤飞,曹力铁邓小平同志曾经说,遵义会议"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也很不成熟的。从陈独秀起,一直到遵义会议,没有一届是真正成熟的"①。这种不稳定、不成熟的情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党中央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