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泽昊 《群众》2020,(4):62-6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代文豪朱自清先生,不但以独特风格的创作打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新境界,而且身体力行,执着追寻“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其真挚、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启迪后来,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这同时也是78年来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财富和精神财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从而汲取营养,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一、必须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的一条红线。在教学中把握这条红线对培养学员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主流媒体如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宣传工作,责任重大.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梁启超《中国历史上之民族研究》)费孝通进一步明确:"我将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11亿人民.它所包含的50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为'民族',但层次不同."(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抗日战争期间,由云南青年聂耳作曲、田汉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反抗压迫与侵略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得到广泛传播,凝聚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1,(11)
正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南京医科大学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及时将抗疫精神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材,积极探索"三大路径",形成育人合力,用心用情为青年学生上好疫情生命教育、担当教育、信念教育"三堂课"。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爱国主义精神作了深刻的阐述,内容十分丰富。江泽民同志从四个方面作了概括。即关于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论述;关于维护国权、国格的重要论述;关于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华民族要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我们都必须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部队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8,(5)
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习近平烈士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魂灵,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为了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新时期,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首先必须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地位,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使命和民族振兴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邓小平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因此,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目的,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一、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7页)他又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称之为中国人民“真正的雄心壮志”.那么,靠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去实现“雄心壮志”呢?靠什么去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呢?本文试就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略述管窥之见.一、爱国主义传统铸就了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在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由古至令,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历史传统.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当今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所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爱国主义传统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它缘于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1.
王利华 《前沿》2004,2(8):135-138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导致青年生存方式的变迁 ,并影响到青年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凝聚力。我们要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在党的事业的实践中、在文化的吸收与开放中培育青年的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和社会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一百年前,五四运动所蕴涵的"爱国主义、民主科学、开拓创新"精神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作出的历史选择孕育了民族复兴的"筋骨肉",并明确回答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之问——"中国向何处去"。今天,中华民族欲在新时代实现"现代化强国""祖国完全统一""人民幸福生活",必然要在五四精神引领下、在五四革命道路指引下接力前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鸦片战争从中国方面来说,它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命运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对英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战争。在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空前激越。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谭安利 《黄埔》2013,(3):19-19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也是对普通民众希望和追求的表达。"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在复兴  相似文献   

15.
全国妇联关于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发表,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妇联组织在宣传、贯彻《纲要...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邓小平同志爱国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李成利《邓选》第三卷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是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的最好教材,是凝聚中华民族、振兴中华的伟大精神动力。在学习《邓选》第三卷时,应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理论。爱国主义属于上层建...  相似文献   

17.
导读     
《台声》2020,(14)
正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给青年人回信、视察高校时深情寄语当代青年,鼓励广大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勇担时代使命重温习近平对青年人的殷殷寄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超凡的政治视野和勇毅的使命担当,开启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个体对国家、民族之爱和文化认同的情感表达,更是国家、民族的先进政治和优秀文化对个体内在情感、价值理性深层激发之后的自觉之爱。但是,有一种"爱国",它过于偏重情感而忽视理性约束和制约作用,属于直观的非理性民粹式爱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体的狭隘化、行为的极端化、情绪的媒体化。当代青年在表达爱国情感时,容易沦为非理性民粹式爱国的主体。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解决好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矛盾的问题,用理性主义对非理性民粹式爱国行为进行约束和提升,使之成为理性爱国,从而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谈到对中国青年的嘱托和希望。青年一代应深刻领悟五四精神,传承爱国主义思想,牢固意识形态阵地,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探索寻找最适应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方向,将个体追求与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合二为一,勇担民族使命,让青春之歌唱响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进程中,一场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而红红火火开展。纵观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寄托着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了对中华祖国的兹兹之念,凝聚了对国家富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