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今年,2007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整整30年。1977年,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重新打开,多少青年为之欢呼雀跃,当年全国就有570  相似文献   

2.
马庆水 《春秋》2014,(4):4-5
1977年,废止了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的。高考制度的恢复对教育战线是一次重大的拨乱反正,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李梓 《今日广西》2013,(5):27-28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这年的高考,积聚了太多的期望,这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是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  相似文献   

4.
“40后”——社会有希望了 戴家干(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国家督学,1949年出生,1977年参加高考)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恢复高考为广大青年提供了通过平等竞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王萍 《中国人大》2013,(7):22-23
什么是中国教育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期明确表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就是中国教育梦。"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证明:中国一直在朝这一梦想努力迈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上重要日程。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无数国人因为参加高考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教育改变命运"的生动诠释。2011年中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012年更是实现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2)
正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推开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之门,无数人欢欣鼓舞、喜极而泣,因为他们的人生多了一种可能。对于参加1977年高考的不少考生来说,彼时高考确实是命运的分水岭。今天我们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当然不能是例行公事般地发几声感慨,而是应把握历史行进的轨道,在重启高考中感受改革的魅力。严格地说,1977年恢复的是高考也是高考制度,是拨乱反正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改革。其中,最让人触动的有两点:一  相似文献   

7.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很难有一个考试像中国高考一样被赋予如此沉重的色彩:虽不能说高考将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高考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人的命运走向。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考试却在2001年因其考录方式遭遇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7,(10)
1977年10月,被后来的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28)
正一个人在很好的语言能力之外还懂点数学,我们会更尊敬他,如果还懂点量子,我们会觉得他相当值得尊敬。高考是否该弃物理?我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高考自1977年以来一直是中国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决定谁上不上大学,如果上大学,是上一本还是二本。这只是一种初步选拔人才的机制。中国自隋朝科举取士,一直到光绪帝在1905年废除科举,在长达1400余年的时间里,科举是  相似文献   

10.
陆凯阳 《政策》2002,(7):48-49
自1977年恢复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以来,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作为负责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主体的管理体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均未作大的调整。这一管理体制基本适应了高考资源紧缺、精英教育体制的需要。然而,随着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招生扩招,部分省市高校招生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1.
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异地高考实施方案,在目前来说是可行的。在现有资源和利益格局下,因地制宜设定具体条件是现阶段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稳妥的过渡办法。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因此,户籍限制被认为是解决异地高考难题的最大障碍。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曾经表示,异地高考改革的根本是户籍制度改革,"正是因为有了户籍  相似文献   

12.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决定恢复高考。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了,失业、待业一类的问题.一直没有与中国大学生发生过联系.因为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的制度,使高等学府如同一支质量优异的"保险箱",谁能进去,谁的前途就有了保障.但现在,"保险箱"出现了一道裂缝.这里有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文革"后恢复了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文革"中一度实行由城乡基层组织推荐入学).一九八二年,第一批重新经过高考  相似文献   

14.
自1977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政府关门"事件达18次之多。毋庸置疑,任何政府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财政的支持。美国历次"政府关门"事件的发生,皆可归咎于国会中断了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那么,同属一个国家的、仅为不同国家机构的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之间到底有什么"血海深仇",以至于非要闹到政府"关门大吉"才算罢休?究其原因,就要从美国国会的财政权谈起。  相似文献   

15.
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来,我国高考已经历了28个年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 1977年至1980年的恢复阶段、1981年至1997年的高考改革阶段以及1998年以来的高考内容和形式全面改革阶段。本文提出,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作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一个指标,推动和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文章还提出了我国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及其高考制度的变革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弹指一挥间,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整整30年。风雨30年,高考的记忆随着时光的变迁而沉淀,变幻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书写着无数中国人的喜怒哀怨。30年来,对于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高考依然刻骨铭心:“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赤脚医生”,“高考为我的人生带来更多机遇”……说话者的身份在变,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和感激。30年前,高考使一代中国读书人“乌鸡变凤凰”,命运轨迹发生重大转变;30年后的今天,高考依然左右着千百万年轻人的命运,但“大学生”的“名片”价值已是今非昔比,“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是今天,我们依然感谢高考,崇信高考。因为,一个国家,需要建立必要的考试制度,以选拔人才,壮大国力;一个社会,需要为公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率;一个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更需要国家建立一种制度来为他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在一如既往忠实履行着历史使命。而高考制度,也在人们善意的鞭策下,悄悄地进行着改变。  相似文献   

17.
魏群 《小康》2007,(10):16-26
1977年10月,被后来的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那一刻,高考恢复,一代人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由此改变。 从此.中国的77、78乃至79级大学生被定格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这里,我们将他们称为“后三届”(曾经有人将他们称之为“新三届”)。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8,(18)
正"00后"正通过高考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成人礼"陆续走向社会的舞台,他们对自我认知强烈,更愿意自主选择未来,新一代的探索刚刚开始。"学有所成,自食其力",这是一位考生父亲写给儿子的高考寄语。又是一年高考季,6月7日,2018年高考拉开帷幕。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75万人,比去年增加35万人,是最近8年来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00后"大规模参加高考的第一年。18年前,"千禧宝宝"扎堆出生,许许多多的育龄夫妇刻意选择在2000年生下孩子,那是公元元年  相似文献   

19.
李芳 《求索》2013,(6):252-254
高考制度从1977年冬天恢复以来,为我国改革开放选拔培养了人才。同时也成为无数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成为千家万户的重心,高考升学率成为各级学校的终极目标,高考时时牵动着社会的脉搏。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考试制度,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高考文化。本文总结和归纳了与高考有关的流行词语以及它们出现的时代特点及其主要特征,研究它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考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每年7月的全国统一高考毫无疑问地是家家户户关注的焦点。去年从哈尔滨家长在考场外拉绳“封街”,到济南堵塞的闹市为雪白的“高考”文化衫人人让行,形成一道纵穿南北的风景线。在今年的高考热浪来临之际,回顾比较1977年恢复高考和1997年收费并轨两次重大变革,或许对我们比较冷静和客观地观察高考和研究高教改革未来的走向有一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