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谈的苗族“灵魂”观念,有一部分是已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仅存有痕迹的原始思维观念;有一部分则是现存的并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宗教意识。 1.魂——影忆——躯体三位一体 英国学者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万物有灵”观念说,他认为宗教起源于原始人的这种万物有灵观念,后经弗雷泽等人的完善。形成了一个影响至深的宗教学理致体系。法国的列维·布留尔则批评这一理论,他说,“万物有灵”是原始思维发展到  相似文献   

2.
一/yī/The One"一"有三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万物的本体或本原,即"道"的别称,或称"太一"。其二,指天地未分之时的混沌状态。"一"分化形成天地,天地万物都产生于这样一个混沌的统一体。其三,指事物的统一性,与"多""两"相对,意在强调有差异或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画的传统思想观念历来是“人与自然 ,玄同彼我 ,冥于大通”(《绘事微言·画有自然》)。这种见解均出自支配中国人思想二千年之久的儒、道两家。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 ,“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上》) ,又说 :“吾与日月参光 ,吾与天地为常。”(《在宥》)庄子则说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又云 :“人与天 ,一也。”(《齐物论》)这正是传统书画家们所崇倡的“天人合一”。自古鉴赏家曾将中国绘事的优劣分为五品 :“自然者为上品之上 ,神者为上品之中 ,妙者为上品之下 ,精者为中品之上 ,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立此五等 ,以…  相似文献   

4.
苗族延续至今的万物有灵信仰及原因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族信仰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基于万物有灵基础上的自然宗教信仰。万物有灵是远古人类所共有的宗教信仰形式。随着时代的进展 ,世界上很多民族的万物有灵信仰逐步消失了 ,而苗族的万物有灵却基本完整地延续到了今天 ,这成为当代苗族宗教信仰的一大特色。了解了这点 ,对于认识苗族信仰与其它宗教信仰的差别 ,正确处理苗族民族事务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未成的大厦谁来建?未来的天地谁主宰?”这是六十年代青年中广为流传的《接班人之歌》长诗的开首两句。当年满怀激情地奔赴农村、边疆的热血人已经步入中年,一代新的接班人又在崛起。他们更现实地感受到大厦将在自己手中建成的豪情,更深切地体会到主宰未来天地的责任。连天的改革号角,引发了无数少年英雄的冲锋壮志;遍地林立的脚手架,勾起了多少有为青年的攀登雄心。改革,使伟大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改革,为当代青年展开了一个真正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试问,有哪个青年男女不对推进新生活的改革一往情深,又有哪个真正的  相似文献   

6.
邹杰 《创造》2015,(11):54-56
芒果,有"热带果王"之美誉,《本草纲目》称其为"果中极品";《岭南采药录》等古籍载,芒果有防癌、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药理价值,被誉为"天地灵物,人间仙果";历史上,曾是皇室的贡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的神异小说和狐鬼题材文学作品中,"怪诞"是常见的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的创作方式符合文学作品形成"怪诞"的三个必要条件:"同体共时性"、"反常化"手法以及极度夸张的表现方法。以夸张手法形成的怪诞创作方式,必然同时伴随有奇异想象的成分;二者是构建怪诞方式的一体孪生之两面。溯源追始,包括《聊斋志异》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怪诞创作方式,一方面源于人类寻求"反常化"的固有心理,另一方面源于原始人类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正是从远古走来并在古代文艺创作领域长存的万物有灵观和相应的意象化造型方法,导致了"怪诞"创作方式在运用和表现上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本刊编辑部邀请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及本校从事哲学、文化学、人类学、文艺学教学和研究的部分同志,就神话思维模式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近年来神话之所以倍受学者们青睐,除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原因之外,还在于它的思维模式本身。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从思维学这个角度看,神话既是原始人对世界万物秩序的解释模式,也是解释者自身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在神话中,既包含着被解释着的世界万物的秩序,也包含着用来解释世界秩序的思维程序,这二者在神话中是尚未分化的。事物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思维形式也是这样。用现代人解释世界秩序的思维程序往前推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神话思维模式的特点。现代人用来解释世界万物秩序的思维程序,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因果序、行为序(行力效果)、矛盾序(对立统一)和系统序。用这种思维程序往前推移,我们可以发现,原始人在神话中,在解释世界万物秩序时,把一切都简化为行为秩序,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反应,即把世界万物及其变化都投射为一种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例如天下雨与庄稼成长、太阳落山与天黑,都是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由此,有的同志又提出,人类最早的观念是万物有灵这一提法不一定确切。从神话解释世界万物秩序的思维程序来看,万物都有行为,但万物不一定有灵,如“雨”、“太阳”、“树”就不一定有灵。万物有“行”论要早于万物有灵论,灵的观念的出现,要比“行”的观念晚得多。马利诺夫斯基不同意泰勒、弗雷译的万物有灵论,但他没有提出新的概念来代替,这个新的概念,是否就可以叫做万物有行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正>"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周易》一席话,几乎将婚姻推上神坛。古人认为,婚姻于家庭、于社会、于伦常皆是头等大事,必须高度重视。高度重视的结果,便是儿女们自己不能做主,得由家长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西周开始即是不成文的规矩。到了唐朝,更是成为了板上钉钉的法律条文。而唐诗中诸如"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之类的道德教谕,更是在为这条法律呐喊助威。  相似文献   

10.
纪晓建 《理论月刊》2006,(11):118-120,129
山水植物是原始先民最早的自然崇拜对象,因而山水植物神话便是原始自然神话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植物神话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的直接产物,它产生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先民探求原始自然神秘力量的反映,这在《楚辞》和《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神话材料可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1.
<正>春节除旧布新,可以给当代人通过一种年底清理的方式,在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它给顺利的人更多的梦想,也给许多不顺利的人以希望。新春祭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才同一的思想是整体中国人认识自然的核心,《易》把"变"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其变化而产生阴阳,根据阴阳建立六十四卦,在众多复杂多变的事物中,提出"天地人"的重要概念。《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把"天"、"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气力,而不是西方意义的"神"。  相似文献   

12.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由此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比如,有鼠,有鼠患、鼠疫,有硕鼠,便有来逮鼠的猫。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复如此。现在有个全球性的话题:反腐败。通俗、形象地去看,这便是猫鼠间的较量。正与邪,善与恶,是与非,不就是人类之间的“猫鼠关系“吗?说句实在话,有不少时候,对此,我们是模糊的、含混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大骂“硕鼠“,无疑是写得极其痛快的,但是,怎么从来没有人去写一写“硕猫“呢?感悟或曰感慨来自最近看中央电视台两个专题而生。《北京青年报》则用短新闻予以“二次报道“。为节约篇幅,只抄报上的标题。一,《被捕疑犯问:“不是说好了不抓我吗?“/陆丰腐败保护伞使假币泛滥》;二,《受贿刑警、医生联手造出精神病史假证/杀人犯险被释放》。看报看题,在当下,犹如“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当时真的很让人震聋发聩的!比如这两个标题。假币疑犯是什么?老鼠!杀人犯是什么?老鼠。所以为鼠,是相对于我们的公检法而言的。在这两则情况里,便是相对于陆丰的“公安机关及检察院的有关办案人员“  相似文献   

13.
修身与气节     
前不久出版的《穆青书法集》前言中,引用了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正气歌》的头四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浩然正气正是穆青人格的写照,作为一代名记者,他不仅写下了“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等大气磅礴激奋人心的佳作,而且敢于在“文革”中冒着生命危险揭露江青一伙的丑恶行径。人们在怀念穆青时,无不钦佩他的气节。  相似文献   

14.
万物有灵:人对自然的初步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魂信仰是万物有灵的核心 ,也是其学说构成的基础。万物有灵是人类史前时期的必然阶段 ,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的初步读解。万物有灵的必由之路是进入神话 ,从其运行的轨迹来看 ,神话首先是出现自然神的故事 ,然后是英雄神的故事。万物有灵给予人类以向外体察自然万物的窗口 ,在这个窗口上 ,人类所获得的能力 ,就是神化自然 ,通过神话来读解自然。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庄子在《天下篇》里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把“判美”与“析理”作为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意大利15世纪的伟大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画的那幅世界名作《蒙娜丽莎》,不仅调动了天才的艺术技巧,而且运用了解剖学原理、光学原理。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8)
正傅园慧一句"洪荒之力"使得伊人成了网红,也使得"洪荒"成为热词。中国旧时最为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里的《千字文》,其第一节乃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的注家曰:"洪,大也;荒,草昧也。扬子云:洪荒之世。言天地开辟之初,其时则草昧也。"民国文书尤其是民国电报文书和快邮代电文书常用"千字文代年"。  相似文献   

17.
儒家对自然的道德观照规定了文艺的主要功能在于教化,在于感染人心。我们常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同儒家的文艺观是接近的。人与自然从情感上获得勾通,是人们长期追求自我解放的结果。从理论上说明这一问题,也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儒家最早的对艺术理论作出系统总结的经典是《乐记》。《乐记》从道德角度观照天人关系的同时,涉及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乐记》讲“大乐与天地同和”,“乐  相似文献   

18.
《周易参同契》、《阴符经》与《清静经》是汉魏晋唐时期众多道教典籍中能透露道学幽旨的三篇特异之作。其特异幽旨,《参同契》约《周易》参同大易、黄老、炉火归于一而“妙契大道”,一在应时得理,二在为道纲纪以无制有,三在变化由真始终相应以补自然陶冶万物;《阴符经》指出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要在契时符性、因道而制、阴阳相推顺乎变;《清静经》据大道无形、无情、无名而育天地、运日月、养万物,揭示人神好静,唯澄心清神方能遣欲灭毒,故悟道自得者常清静。明乎此,“一参二经”可得其旨矣。  相似文献   

19.
苗族古歌作为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早期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宇宙乃至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以贵州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创世过程分为天地与日月两大系统,认为创世神话主要反映了早期苗族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20.
刘生良 《思想战线》2011,37(5):73-78
《庄子》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有天地大美、"虚静"养神、"以天合天"、"言意"之辩、遗形取神、"法天贵真"以及文艺否定论的"正"与"反"等。庄子在《寓言》、《天下》两篇中对自己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更是现成的、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论,也是我国最早的象征、浪漫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