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父亲郑乃炎,追随孙中山先生十多年。1905年,他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在广州孙中山大本营工作,和蒋介石并事。当时蒋介石担任参谋长,他担任副官长。1922年军阀陈炯明叛变时,他侍王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是陪同孙中山上军舰的少数军官之一。1946年他离开军队,到港澳定居。 1971年,他以海外老同盟会员的身分,应邀赴台湾参加辛亥革命庆典,住在台北阳明山宾馆,受到当时国民党总统蒋经国和宋美龄的  相似文献   

2.
1925年10月,经蒋介石批准,16岁的蒋经国和其他90个年轻人一起赴苏. 蒋经国到达苏联后,进入莫斯科孙中山大学.他被孙中山大学的联共支部书记视为"有训练的马克思主义者". 转眼就是1927年.这年2月1日,蒋介石还曾致函经国,鼓励他毕业后"仍在苏联继续学习",看不出会有大的政治动作.但是进入4月,蒋介石却通过白崇禧在上海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发动反共政变.这对于蒋经国宛如晴天霹雳,但他转变得很快,马上带头鼓动学生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大厦前游行,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谴责.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6)
孙中山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即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那他为何提出此想法?从历史资料中寻找,大致可有以下两种解释:一是孙中山认为"三权分立"存在制度缺陷;二是孙中山认为考试和监察皆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好制度理应继承。那么,这两项制度到底好在哪里呢?笔者想从科举考试制度的相关内容中寻找孙中山关于提出考试权独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玉霞 《团结》2010,(3):58-59
宋氏三姐妹携手并肩,出现在同一个公开场合,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此之前,三姐妹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来,由于政治信仰的不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宋庆龄是家族中唯一的孙中山三大政策的追随者,姐姐宋霭龄、妹妹宋美龄则支持蒋介石。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6,(8)
正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的责任问题,很长时间内,主流史学界人士都认为是蒋介石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其主要依据是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铣电"强调"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利弊冲突"。然而时至今日,该电文也未在大陆和台湾现有的档案中查到。而随着新史料的发掘,更多学者将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归于张学良,从而弱化了过去一边倒式的蒋介石不让抵抗的观点。至于张学良为什么下达"不抵抗"的命令,  相似文献   

6.
薛岳,广东乐昌人,1896年生,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及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他原名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对岳飞精忠事迹的崇仰.薛岳个性耿直不喜钻营,能在派系林立、恶性倾轧的国民党军中拔尖而起,完全凭借历次战役立下的赫赫战功,因而有国军"战神"之称.将军一生传奇,他虽已走远,人们仍记得他的脚步声…… 血战元帅府护卫孙中山 近代史上,大凡叙及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广州蒙难,必着重描述蒋介石如何冒险犯难,登上永丰舰营救中山先生而终获信赖,许为国士.  相似文献   

7.
嘉乐顿珠频繁赴京 嘉乐顿珠接触过无数国共两党领导人,被视为“藏独”重要人物的他,对这些领导人都颇具好感。嘉乐顿珠曾对媒体说,他最崇拜孙中山和蒋介石,邓小平的爽直率性令他感动,胡耀邦的开明务实让他印象深刻,胡锦涛对西藏情况了如指掌,令他惊奇。  相似文献   

8.
正长征路上的红军电讯员长征开始后,国民党的"固定位置作战"失去了作用。红军每天都在行军中,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建立有线电话网络。蒋介石不得不借助无线电台来发送情报,下达作战命令。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截、围攻和围剿,我红军电讯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破译敌人密码"上。每一次都能巧妙地化解蒋介石的围剿。红军电讯员是通过严格考核和选拔出  相似文献   

9.
高仁立 《团结》2012,(5):57-59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孙中山对马克思理论是有选择地接受。他明确指出:"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①长期以来,这句话被作为否定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依据。否定者认为,他既然不用马克思之法,就绝不是社会主义。近些年来,许多学者解放思想,重新评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从多  相似文献   

10.
梁茂芝 《侨园》2013,(11):72-73
<正>蒋介石一生曾多次成为行刺的对象,其经过已屡见报端,但广东军阀陈济棠谋划实施的南昌"刺蒋"案至今鲜为人知——三刺客南昌偷袭蒋介石1931年6月26日,南昌。蒋介石、陈诚、杨永泰等一行在讲武堂举行阅兵式。结束后,蒋介石等人在警卫人员的保护下,乘车返回江西大旅社。马路两旁站立着执勤军警,军警身后是看热闹的南昌市民。车队驶到马路拐角时,车速稍微放慢。就在这时,一名站岗士兵被其身后的一个彪形大汉猛力一推,跌倒在马路中央。  相似文献   

11.
"以党治国"是孙中山训政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了在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来担负起训导民众的重任.这一思想来源于孙中山对中国国情的现实把握,不仅对国民党政权而且对中国的未来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董寅生 《各界》2014,(6):85-88
无论在国民党中还是在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里,1865年出生、1953年去世的吴稚晖都可谓不折不扣的元老。论年纪,他比孙中山大一岁,比蔡元培大3岁,比章太炎大4岁,比黄兴大9岁,相较汪精卫、蒋介石几乎等于父辈;论功名,他是前清举人,本来还颇有中进士之望,只为受新思潮的鼓动,憎恶八股,绝意科举,遂未克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3.
王奇生 《理论视野》2011,(11):50-54
历史钩沉,透过《蒋介石日记》,了解蒋介石的成长经历,解读他的性格特点,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蒋介石:幽暗、多疑、敏感,浓郁的"雪耻"心,事无巨细和越级指挥式的独裁,以及心态平和的晚年。  相似文献   

14.
王丰 《各界》2009,(10)
"御医"建议蒋休息半年,宋美龄大发雷霆 蒋介石在阳明山车祸之后,健康亮起红灯.1972年是壬子年,蒋氏家族中的"逼宫"事件,更使风烛残年的蒋介石,心情蒙上一层阴霾. 1972年5月最后一周的某个下午,在阳明山中兴宾馆的阳台走廊上,蒋介石正沿着走道来回散步.秉性刚直的"御医"陈耀翰趋前向蒋介石鞠了个躬,陈耀翰向蒋介石坦白说明最新的检查报告,"总统"的心脏扩大情况,已经到了非好好静养治疗不可的最后关头.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3)
蒋介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是由早年时期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奠定的基础,青年时期留日经历是促因,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侵略形势的加剧,是蒋介石坚持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现实原因。蒋介石并非只是一味地固守传统,而是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发出与西方接轨的现代思想。蒋介石重振传统的努力,带有现实逼迫的无奈性和浓厚的政治功利性。在他身上经常可以看到"保守"与"激进"、"守旧"与"革新"的相悖并存。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的著名史学家,围绕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博弈及其后续影响等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展开热烈的讨论:一、蒋介石到台湾后反思失掉大陆的重要原因;二、国共为什么错失本可以和解的机会;三、国民党是否真正统治过大陆;四、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性格对战局的影响;五、共产党的成功得益于土改,还是得益于其强大的"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1947年到1950年,同民党同共产党角逐争夺大陆的斗争进入生死关头时,蒋介石经常以这样严厉的语气训斥他的军事将领和政府官吏:“老实说,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在军事方面,蒋介石认为主要的弱点是缺乏有学识的军官,他说:“你们今天作军长师长的人,如果真正凭自己的学识能力,在外国做一个团长的资格都不够”。在组织方面,蒋介石叹道:“我们的力量完全流于表面形式,而实际的内容,则是空虚到了极点。我们党和团没有基础组织,没有新生的细胞,党员和团员在群众间发生不了作用,整个党的生存,差不多完全寄托在有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6,(12)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并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便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事。国内外不少人都把蒋介石的邀请看作是‘鸿门宴"。然而,雄才大略的毛泽东通过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认为赴渝对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有利,毅然决定赴渝。"双十协棠"签订后,毛泽东安然返回延安。几十年来,很多人一直困惑,蒋介石为何没抓住这一千载难逢良机加害或扣留毛泽东呢?  相似文献   

19.
<正>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都是"能参善谋"的好领导。在解放战争中发挥能参善谋的能力1946年夏,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为迎击敌人的全面进攻,在中央军委、毛泽东的统一部署下,时  相似文献   

20.
刘仰东 《民主》2014,(12):44-46
<正>始建于1863年的利顺德大饭店,不仅孙中山住过,民国时期到过天津的风云人物差不多都住过。它还是许多传诵下来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的发生地,开创了若干"中国之最"。利顺德也因此成为国内无数老牌饭店中唯一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顺德的"中国之最"走进利顺德大饭店,能看到以相框形式嵌在墙上的颇为醒目的标志性文字:"始建于1863。"也就是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同治、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