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十年间实施十大空间探测计划,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开放与合作《瞭望》新闻周刊从国防科工委获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实施。目前,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通过评审出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发射,卫星预期在轨运行一年;二期"落"月探测也已通过论证。  相似文献   

2.
3.
<正>鲁迅一生大约写过三次碑文墓记,全都出乎友情。一次是写《韦素园墓记》。韦素园是鲁迅支持的文艺社团未名社的骨干。鲁迅认为"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另一篇是《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墓主曹植甫,名培元,是一位"躬居山曲授徒"的乡村教师。鲁迅以"会稽后学"的身份撰写此文,系受曹植甫之子、翻译家曹靖华的请托,但更因为墓主"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历久不渝"。第三  相似文献   

4.
英国前首相劳伦-乔治有一个习惯,就是总好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身后,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5.
肖复兴 《各界》2008,(4):12-14
老知青蔡立坚去世10年了,不知还有多少同时代的知青记得她,又有多少新时代的青年听说过她.10年前,蔡立坚因车祸在山西身亡.车祸发生后,她还帮着抢救别人,回到家里却一下子去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死,让人感慨,也让人难忘.……  相似文献   

6.
7.
余玮 《各界》2010,(10):88-89
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 季羡林的母亲也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娘家姓赵,就住在离官庄五里的一个村子里,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不识字,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季羡林6岁以前,同母亲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母子之间的感情至厚至深,至博至大。  相似文献   

8.
邱裕华 《党政论坛》2012,(18):39-39
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参加同学聚会.当年的同学,大多还在读大学,考研,考博。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畅谈人生。他一句话也插不进去,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9,(18):6-7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他的一切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他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卓琳就是这样一位默默站在他身后,不断给予他力量和扶持的伟大女性。  相似文献   

10.
日益泛滥的“公司恶意消失”问题,暴露出现有法律和行政监管存在诸多漏洞  相似文献   

11.
胡治安 《各界》2013,(5):14-17
听到茅盾逝世和恢复党籍的消息后,秦德君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也要求恢复党籍。但邓小平的亲笔批示,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作家茅盾的原名)在病危中,致信中共中央:“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相似文献   

12.
人世闻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神志清醒时接受死亡的判决,这个时候也正是一个人人生观坦露得最明了的时候。让我们看一看吉化染料厂推土机手王拜东,在与死神不期而遇时,是怎样回答的吧。王群东当推土机手三十多年,累计献工一万多小时,修旧利废节约资金二十多万元,把自己的爱和一腔热血献给了他所从事的事业和深爱着的吉化。一九七八年六月,医生发现他肺部有一块阴影。领导决定送他去长春进一步检查,可他百般推托;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颜值     
张宗子 《各界》2019,(15):16-19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新诗     
鲁迅留下的文学遗产像一座伟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诗歌方面,鲁迅也进行过大量的工作。鲁迅是诗人,是外国诗歌的辛勤介绍者,并且终其一生,在诗歌领域中进行着理论和批评,引导新诗向健全的路上发展。 不过,这些工作被他的主要活动——小说和杂文的写作遮蔽了。1949年以后,出现了一些对鲁迅诗歌的笺注和论述,这是令人兴奋的,但在发掘鲁迅的诗歌遗产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鲁迅曾经用各种诗体写作,其中使用时间最久、留存数量最多的当然是旧体诗。不过在“五四”时期,鲁迅也曾试作新诗。他曾自己说明创作新诗的动机:“我其实是不喜欢作新诗的——但也不喜欢作古诗  相似文献   

15.
袁鹰 《民主》2013,(3):44-48
伟大的文化革命旗手鲁迅先生1936年10月19日病逝在上海。10个月以后,"八·一三"事变爆发,热血沸腾的中华爱国儿女记住鲁迅先生"以牙还牙"、"血债必须血偿"的遗训,发扬韧性战斗的精神,慷慨高歌走上民族解放战场。1937年11月,上海沦于日寇之手,安葬先生遗骨的万国公墓,从此在荒岭枯草中渡过八年冷清的岁月。在延安和大后方,甚至太平洋战争前的香港,  相似文献   

16.
美食家鲁迅     
二毛 《各界》2014,(8):10-11
鲁迅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几乎处于神坛之上的评价中,人们很难把鲁迅与美食、美酒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在吃喝这件事上,鲁迅是个地道的行家,不但会吃,还会做,对许多菜肴都有堪称“行话”的独特见解。其中,北京是鲁迅从日本归来后长期生活过的城市,从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4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就能发现他去过的有名气的餐馆就有65家!这65家餐馆,勾勒出了独属于鲁迅的“北京美食地图”。  相似文献   

17.
走近鲁迅     
金色的阳光映照着雄伟的花岗石工碑,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定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字闪闪发光;鲁迅先生的铜像高高地耸立在青松翠柏之间,犹在阅尽人间世事。我又一次忙里偷闲匆匆来到这里,默默地凝望着鲁迅先生遗像,静静地回忆着先生对我的教诲,给我的精神力量,包括对我的“解剖”自从1956年鲁迅墓从万国公墓迁移至此并重建以来,只要有可能我总会常到更名后的鲁迅公园来,在先生像前轻轻地放上一朵小花,无声地背诵着先生的《自嘲》诗或别的沉甸.沿着墓道缓步走着想着,每次都有新的感悟,都能汲取精神力量。1956年迁移的情景至今仍…  相似文献   

18.
鲁迅打官司     
舒展 《民主》1997,(11)
鲁迅一生使用的武器,就是他那一支“金不换”的笔;而以法律为武器,与强敌对簿公堂,却仅有一次,那就是1925年同他的顶头上司章士钊(因免除鲁迅佥事职务)的那场轰动全国教育界的官司。在以法治国的今天,重温此案,显得格外新鲜,意味深长。 1925年5月,鲁迅与沈尹默等七教授发表了支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正义斗争的宣言。教育总长章士钊命令解散该校,并要免除鲁迅的佥事职务。  相似文献   

19.
朱永新 《民主》2014,(12):10-11
<正>2014年6月28日,"谢孝思星文化遗产守护名人命名仪式"在苏州市举行。我受民进中央严隽琪主席和罗富和常务副主席的委托参加活动,并代表民进中央向仪式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谢孝思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我担任民进苏州市委会主委的时候,曾经倡议编写了《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谢孝思与苏州文化》一书。在书的序言中我曾经写道:在当代苏州,有两个人我们不能忘记:一个是李根源,另一个就是谢孝思。苏  相似文献   

20.
石金焕 《学理论》2012,(15):131-132
鲁迅在生命晚期组织创办的《中流》杂志,不仅凝聚了一位战斗者终生的信念,同时也以登载文章的方式记录了鲁迅先生在与死亡较量时的思想写照,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为现代文坛留下了最后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