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珍杰  张丽娟 《学理论》2009,(32):102-103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对其它产业和整个乡村经济的有效拉动,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选择的因素,提出建设和谐乡村社区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新的发展模式,这对于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部中长期规划编制实施的历史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发展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中长期规划发挥了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基础、确立方向、明确要求、提供遵循的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中长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展现出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与时俱进与战略定力相联结的鲜明特点。做好新发展阶段的中长期规划工作,“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利用好,中央和地方关系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发展要观照好。  相似文献   

3.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个体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现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完善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如下:转变思维方式,学习和应用职业发展理论;加强公务员职业规划的阶段管理;公务员个人发展与政府目标结合;确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制定了战略,谋划了蓝图。如何认知和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日、韩、德农业农村发展的国际经验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都有其逻辑可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城镇化,补齐乡村这块"短板",彰显乡村内在价值,尤为重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价值取向明确下的乡村发展要素"聚拢"与"盘活",关键在"人"。因此,培育乡村建设人才、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要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培养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意识,实现农村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一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为例,探讨了以退休干部牵头的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力量助推乡村内源性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融入-培育-助推”的行动逻辑来助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具体表现为:社会组织通过融入国家政策体系、地方行政体系和乡村社会体系,引入外源式资源培育农民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助推村社实现产业和治理的组织化,推动农村内源性发展。这种发展路径与社会力量不同阶段的助推策略相呼应,且各阶段相互交错,是一个双向非线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力量促进了外来资源引入与内生动力培育的融合,实现了村庄的内源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9,(2):34-39
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政府治理范式的创新和转变。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沿用"规划式"治理逻辑,依据"刚性时间约束"分解推进脱贫行动计划,运用"试点—扩散"工具优化政策设计。通过对N省脱贫元规划治理过程的实证考察,发现地方政府的"规划式"脱贫遭遇了治理实践的漏评、错退、群众满意度偏低等治理困境,致使其规划内容安排与治理实践发展相背离,带来各级政府治理压力的加剧和治理成本的增加。精准扶贫战略体现在乡村扶贫治理情景中的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和管理精准,实质上是各级政府治理逻辑、治理路径和治理工具的精准。地方政府应重新审视其"规划式"治理逻辑,探索和创新"精准式"的扶贫治理范式,提升精准扶贫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7.
合作社促进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乡村振兴与合作社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社促进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合作社通过合作共享机制、民主参与机制和集中规划机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通过产权改革机制、金融发展机制和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在实践中,城镇化的推进、合作社经营体制落后和全球化冲击使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并使合作社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陷入困境。为克服这一困境,应通过政府扶持逐步优化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实现合作社的初步发展;通过改革合作社的经营体制提高其决策效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初步实现;通过双向一体化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多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主发展的深层原因不可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发展。较大面积且地域集中的乡村贫困的存在,必将对我们正在积极推行的村民自治产生制约与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乡村经济贫困导致村民流动的加剧及其政治权利的边缘化,将严重削弱村民自治的社会和群众基础;长期无法改观的贫困将使村民失去参与的利益动机,导致政治参与的冷漠;乡村贫困对乡镇政府经济依赖的增强,容易导致村民自治附属行政化的倾向,背离自治的宗旨。消解这些矛盾,必须实施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政策救济;必须建立健全乡村贫困群体的政治利益表达和整合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革新民主法治观念,提高基层干部和村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一、区县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与阶段特征我市区县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目前正在进入发展的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业为主,辅以工副业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在这个阶段,乡村产业的性质是以农业为中心,伴有与农业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正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蓝图:将天津建设成为具有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和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也为未来健康、持续的发展定下了总基调。天津的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在确定的时间内实现现代化,还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就本地区的具体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加以具体分析、逐个突破解决。因此,"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从远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协商式治理模式在我国乡村治理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乡村侧重从决策、管理与监督等不同层面积极探索乡村协商式治理新形式.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当前乡村治理变革得以产生的根本动因,而基层政府的适时推动则决定着乡村协商式治理模式的制度绩效,这也决定了当前乡村协商式治理创新机制所具有的内在限度.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乡村协商式治理模式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结构、建设主体、建设资源、乡村文化四个维度,提出了一个乡村建设的尝试性分析框架。通过梳理我国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其主要特征,进而从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平衡性、行政管理事项强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乡村建设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新中国的成立是百年乡村建设的分水岭,乡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和农业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乡村建设的两次转折点,为乡村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更需要在国家资源、权力下沉与乡村社会的自主治理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3.
李安琪 《学理论》2011,(33):69-70
以哈尔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为着入点,对其存在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营销和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在哈尔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社区参与原则、突出文化特色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情况,提出政府主导、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完善产品结构、注重营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2,(45)
半个多世纪前,当中国共产党人脱下征袍,开始规划新中国的发展蓝图时,面对的几乎是一张白纸,“一穷二白”的国情令我们几乎不得不一切都从头开始;21世纪初,当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带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复兴之路时,面对的是我们日益强盛的国力和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我们可以在一个拥有世界排名第六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规划我们的蓝图,建设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谢利民 《民主》2008,(4):20-22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应该体现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新思考与新探索。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应该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发展规划应当充分体现出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应当是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特别是对学校主要管理者来说,应当是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不断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的过程。应当通过系统地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办学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探索学校有效发展的道路.以促进学校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尤其是县城的优先发展,使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当前,云和县尚处在工业化初级向中级加速迈进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许多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受限较多、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改善民生压力较大等方面。云和未来的发展,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以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要统筹城乡建设规划,致力于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社会进步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齐原 《学理论》2015,(7):135-13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着力解决择校问题",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状有进一步了解,笔者对河南省固始县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内的择校现象进行走访调研,基本弄清了固始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择校的成因,并提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 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提出了搞好乡村建 设规划的要求。 为什么中央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规划必须先行呢? 最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对中部地区34个,西部地区17个,东部地区23个行 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了入村入户的调查。去年,则对北京100个 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作了同样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村居民点的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包括居住区、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境、生产与仓储、交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6,(2)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蓝图,是引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应全面理解和把握《建议》明确的基本原则、方向和战略任务,学深学透全会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有效衔接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县域,是打通城与乡的关键节点将扶贫产业转化为支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需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决不能落下农村持续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搭建横向流动桥梁、纵向发展阶梯,是人才规划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