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在天安门城楼拍照的人数极少。有一个身材瘦小的女性身影,举着照相机一直把镜头对准开国大典上的领袖们,她就是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唯一的女摄影师——侯波。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各种纪念形式中自然少不了老人家的历史照片。给毛主席拍照的摄影家中,最出名的恐怕莫过于徐肖冰、侯波夫妇。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画传》、《领袖毛泽东》等书中,他们俩的照片占了三分之一还多。现年88岁的徐肖冰和80岁的侯波,在上个世纪30年代相继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不但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业绩,更为毛主席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把镜头对准这对闻名遐迩的影坛伉俪,讲述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3.
《传承》2006,(Z1)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见证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升起时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张致祥回忆说“:我站在天安门西南角,领导同志一步步走上来。我看毛主席踏上最后一个台阶,我拿一个小红绸子,这么一晃打暗号,底下就奏起《东方红》来了。”开国大典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罗浪说“:奏完《东方红》三遍的时候,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就到达了天安门正当中的位置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了电扭,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随后他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摄影家侯波说“:那…  相似文献   

4.
孟红 《协商论坛》2014,(9):53-55
在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毛泽东的心情是“又愉快又不愉快” 1949年10月1日,中国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丁。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领导和推动这一历史巨变的关键人物毛泽东,这一天在他的一生中最具有特殊意义,他的心情应当说是格外兴奋的。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告诫全党要"考出好成绩"。半年后的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  相似文献   

6.
55年前,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有多少欢乐而幸运的中国人见证了开国大典这历史的一瞬。斗转星移,光阴似箭。在举国上下喜迎国庆5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走访了几位参加过开国大典的老人,和他们一起分享和回顾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近半个世纪了,但我们从未见过一部开国大典的完整纪录片,这是为何呢?1949年开国大典之后的一天,几位苏联人站在东华门大街上跺脚哀叹。他们面前是越来越浓的白烟,一股刺鼻的烧胶片味正在扩散开来。据有关历史资料介绍,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时,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镜头,莫斯科一个电影摄制组专门来中国帮助拍摄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天,摄制组成员从头至尾开机拍摄了全部过程。他们兴高彩烈地抱着几十盒沉甸甸的珍贵的电影胶片返回宾馆。这些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来的镜头剪辑在一起,绝对是珍贵资料。然而几天后,放胶片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张彦(副总编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按着电钮将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广场的旗杆上。这时候,我作为在香港出版的英文半月刊《中国文摘》的记者,就站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举着我的康塔克斯相机,忙於把这必将载入史册的镜头——开国大典一一地拍摄下来。当时,我强烈地意识到,一个影响远远超过中国疆域的伟大历史事件正在发生。但是,影响究竟有多深多远,我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支由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亲手缔造的红军部队,这是一支历经百战、功勋卓著、将星璀璨、英雄辈出的铁流劲旅,这是一支光荣参加开国大典,两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精锐雄师。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刚刚响过,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个个方队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广场,接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代表数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队昂首阔步走在最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啁9日17时38分,雷洁琼在北京溘然长逝,走完了她106载的传奇人生。她是一位见证了中国百年巨变的老人,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以及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作为民主斗士,她创建了中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民主促进会,亲历“下关惨案”,和毛泽东一起商谈建国大业,出席开国大典;作为国家领导人,她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却始终轻车简从,从无骄奢之气,告诫后辈要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簇拥在毛泽东主席身边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有一位身穿长衫胡须飘然的老者,他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先生。作为新中国三位非中共党员副主席之一的张澜先生,时任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中国  相似文献   

12.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3):47-48
104岁仍关心着国家大事 60年前作为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正式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亲历了新中国建立的健在者已经为数寥寥,经多方查找现仅找到七人。雷洁琼是这七人之一。在此之前,记者多次到家里采访过雷老。她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十多年,这还是在她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时分给她的这套四室一厅的公寓楼。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她谢绝了组织上为她调整新的住房,始终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走到了代表们中间。毛泽东握着一位女代表的手说:“你是张琴秋同志喔!”“你是浙江人,我记得的……”  相似文献   

14.
袁仄  胡月 《传承》2011,(13):9
制定服饰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开国后的大事,所谓改元易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服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未有明令服饰制度的时代。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是1949年10月1日。那天,毛泽东穿了一套中山装。据说那年春天,为筹备开国大典,有人问毛泽东典礼时穿什么?毛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平时最爱穿的中山装。恰巧,清理物资时发现了一块土黄色将校呢,质地很厚重。于是,一位手艺精湛的老裁缝用这块呢料为毛泽东缝制成这套礼服。  相似文献   

15.
月览天下     
《小康》2017,(12)
<正>新视角2017年4月10日报道,澳大利亚摄影师Zoe Wetherall利用航拍视角拍摄了一组地球景观,在她的镜头下,美国布赖斯峡谷国家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等著名风景区不再是人们所熟悉的模样,它们摇身一变成了错综复杂令人费解的抽象艺术画。Zoe的拍摄始于5年前,一次在搭乘热气球飞越美国阿尔布开克时她萌生了航拍的想法,开始乘坐飞机、热气球和直升机开启了创作之旅。抛却了传统摄影中天空、地平线等空间构图要素,Zoe的作品将她所见到的景观融合进了一个平面世界,错综复杂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6.
江青与赵太侔两人本来没有任何历史渊源,在20年代后期他们偶然相识,成为师生。作为学生的江青运气不错,遇上赵太侔这样具有真才实学的老师,一下子改变了她的生活道路。“文革”之初,江青以样板戏起家,还自诩为文化旗手,倘若没有赵太侔当年对她的教育帮助,她恐怕只是个粗通文字的演员,非但成不了电影明星,更不可能做了毛泽东的夫人,这历史的阴差阳错,有谁能解其中之谜呢!  相似文献   

17.
“我太爱那些老照片了.”阿根廷摄影师艾琳娜·维尔宁在她的个人网页上这样写道。维尔宁拍摄的一组名为“回到未来”的照片让数以万计的网友产生了对怀旧和美好记忆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8.
正他是鲁迅葬礼惟一的记录者;也曾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侵华日军对重庆野蛮大轰炸的滔天罪行;他曾用相机记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延安的生活工作场景;也曾亲手拍下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如今已96岁的程默几乎一生与摄影为伴。每到黄昏,96岁的程默总习惯坐在沙发上,看着一把不锈钢发条钥匙入神。当年,他就是用这把钥匙打开电影摄影机,记录下了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和50万人的群众游行。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再次受到世人瞩目。可谁想到,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天安门城楼,在30年前曾秘密重建过,这段历史至今鲜为人知……毛泽东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相似文献   

20.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9):45-46
92岁高龄的曾克,由于健康的原因于去年7月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现无法接受记者的采访。她的儿子张小岗告诉记者,母亲住院前为出书整理自己作品,在目录中开国大典这一题目下,注明待查。虽然没有找到曾克专门回忆一届政协和开国大典的文章,只是看到她在政协会上和开国大典当天拍的一些照片。但记者从她众多的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