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法律文化散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树理 《德国研究》2001,16(3):58-60
德国法律文化的特色是 :社会的诉讼化、法律阶层的职业化、法律的系统化及公众的法制观念等。  相似文献   

2.
龙晟 《德国研究》2007,22(1):24-28
德国法律中的人类形象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变迁,由开始的集体人到共同体约束的人再到精神道德人,显示出从个体和团体的二分到对此种二分的超越.人类形象的界定应当相对于该社会背景而流动,随着一般国民的普遍意识而变迁,其所反映的乃是流行于社会中的价值感觉,这意味着人类形象的意涵与社会共同意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夏新华 《德国研究》2005,20(4):48-51
在德意志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的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个性,具有鲜明的特性:第一,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日耳曼固有法文化与罗马接受法文化的双重性;第二,德国法律文化存在着国家主义、团体主义的价值追求倾向;第三,德国法律文化崇尚思辨理性,强调法典化和立法技术;第四,德国法律文化也体现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王江 《德国研究》2001,16(3):54-57
德国法律服务业实行渐进和有限制的开放策略 ,遵循WTO基本规则 ,逐步制定了一套有关外国律师在德国境内执业的规定 ,这对中国加入WTO即将进一步开放法律服务市场 ,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与德国金融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珺 《德国研究》2009,24(2):52-57
金融全球化既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加快了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播。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促使各国政府与专业人士反思本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建设。目前,中国金融体制面临改革调整与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本文从市场与国家的关系入手,简述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并在阐析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与德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德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法角度看,德意志帝国没有由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消亡。作为平等的国际法律主体,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于1973年同时被联合国接纳,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联邦宪法法院认为,在1990年两德统一之前,联邦德国与德意志帝国在国际法上的主体身份是一致的。1990年10月民主德国根据《基本法》第23条加入联邦德国之后,联邦德国成为整个德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惟一代表。对于德国的法律地位和柏林曾一度拥有的相对特殊的地位,关、英、法、苏四国的行动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娄宇 《德国研究》2014,(4):36-48
德国以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歧视的基本导向是在实体法上合理限制契约自由,辅以程序手段积极实现平等就业权。具体表现为在抗辩事由的确定上,在私人自治原则的基础上限制私权、集中指向雇主抗辩事由以及坚持共性概括与个别类型特殊处理;在就业平等权实现的层面上强调分配正义原则下的雇主积极义务和受歧视者获得救济的权利;在司法层面上坚持在事实推定的基础上减轻就业者的举证责任,并建立专门机构协助诉讼。德国以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歧视的理念值得我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慧 《德国研究》2007,22(1):29-32
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法律制度.借助于日本,德国法律制度被传入中国,并支配了中国20世纪初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国的法律制度也走上了德意志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转道苏联,中国法律再次受到另一种德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深刻影响.这使得德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维方式无形之中成为中国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看德国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9,24(2):45-51
德国法律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渊源:主观意义继承了古希腊法哲学本质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客观意义继承了古罗马成文法的法律效力和合法性。以此为特点构成了德国法律体系的两个方面:以公正性和合理性为研究对象的主观性法律是法哲学的理论研究内容;以法律的合法性、立法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法律构成了实践(实证)法律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法律原型、德国法律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德国《基本法》中的主观法与客观法三个方面对德国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实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德国减缓气候变化的能源政策与法律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建凯 《德国研究》2010,25(2):27-34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德国非常重视通过能源政策和法律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在气候保护和能源利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与能源政策走过了从紧密联系到相互融合的演进过程。在气候保护与能源政策的指导下,德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其中规定了一系列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以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措施。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联邦政府积极的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支持、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以及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是德国能源气候政策和法律体系发展完善的关键动因。  相似文献   

11.
德国全民党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9,24(3):4-10
德国两大全民党的党员流失和基层支持率下降引发了全民党是否面临危机的争议。本文分析了导致全民党面临挫折和挑战的重要因素,重点从各大政党在2009年联邦议院大选竞选纲领方面的变化阐述了全民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探讨了全民党应当如何调整自身以成功面对前途挑战。  相似文献   

12.
In the debate on the convergence of Rhenish capitalism towards the Anglo-Saxon model there is a growing consensus on the emergence of hybrid institutional configurations which combine elements of both systems. Our paper traces the mechanisms and driving forces leading to varying degrees of convergence with Anglo-Saxon standards and institutions by comparing the changes in two areas of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 namely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Whereas existing institutions were coupled with Anglo-Saxon elements in the case of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layering“), traditional standards and institutions were substituted for new ones in the case of accounting (?displacement“). We argue that the varying degree of convergenc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t preferences of key national actors, such as companies and trade unions, in the two cases and the varying exogenous pressures for reforms.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 meso-level analysis of causal mechanisms for the explanation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modern capitalism.  相似文献   

13.
Seit einiger Zeit setzen sich in der deutschen Hochschulpolitik und an den Hochschulen Reformen im Rahmen des New Public Managements durch, die zu mehr Selbststeuerung und Effizienzerhöhung führen sollen. Im vorliegenden Artikel wird ein Vergleich der Hochschulsteuerung der 16 Landeshochschulsysteme Deutschlands vorgenommen. Zunächst werden die derzeitigen hochschulischen Steuerungsinstrumente systematisiert und anschließend zwei Governance‐Modellen zugeordnet, dem bürokratisch‐oligarchischen und dem Management‐Modell. Eine Einordnung der 16 Landeshochschulsysteme auf Basis dieser Systematisierung zeigt für die meisten Bundesländer eine Dominanz jener Steuerungsinstrumente, die dem Management‐Modell zugeordnet werden. Gleichwohl bestehen zwischen den Bundesländern deutliche Unterschiede in den jeweiligen Steuerungssystemen. Trotz der allgemeinen Annäherung an das Management‐Modell sind auf der konkreten Umsetzungsebene Varianten in der Ausgestaltung festzustellen. Demzufolge verwundert es nicht, dass der Erfolg von Hochschulen nicht nachweisbar von der gesetzlichen Verankerung des Management‐Modells abhängt, was am Beispiel der Exzellenzinitiative illustriert wird.  相似文献   

14.
给付不能在德国债法中的演进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德国研究》2004,19(3):20-25
2002年生效的<德国债法现代化法>改变了旧<德国民法典>中给付不能的核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给付不能这个概念从<德国民法典>中消失.本文在总结归纳旧法给付不能的基本内容及其存在的缺陷基础上,分析评判了现行德国债法中给付不能的基本类型和法律后果.最后将德国新债法中的给付不能与我国<合同法>有关制度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5.
钟连福 《德国研究》2005,20(1):36-39
德国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历史悠久,本文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历史发展,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争论出发,探讨了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依据、德国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模式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等问题,提出分则式立法模式与总则式立法模式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梁志建 《德国研究》2006,21(1):39-43
财政平衡是德国基本法规定的“社会国家”原则之一。本文试图从联邦宪法法院1999年对“财政平衡法”规范审查案的判决,分析德国财政平衡法规范查案背景,德国国内对此的反响及判决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德国研究》2003,18(3):34-40
无权处分是民法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建立在物权行为理论上的德国无权处分制度和善意占有、不当得利、不动产登记等制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全文以无权处分为出发点,探究了德国无权处分和上述制度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我国民法理论,分析论述了物权行为理论对交易安全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德民法中一般人格权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晨  张惠虹 《德国研究》2003,18(2):71-75
文中考察并比较了中德两国民法中一般人格权制度 ,认为我国应根据一般人格权本身的特性 ,不仅在民法中规定这一框架性权利 ,更应当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在个案审判中所累积起来的原则与经验使之具体化 ,德国法院在此方面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一般人格权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恕  后俊 《德国研究》2012,27(1):42-51,126,127
中亚大量德意志人的存在使德国在苏联解体后迅速积极地介入了中亚事务,而能源、安全、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以及中亚战略地位的提高则使德国不断增加在中亚的投入并制定了中亚政策;与此同时,德国也推动欧盟积极参与中亚事务,推动欧盟出台了中亚战略.德国在中亚的影响将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后期德国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朝安 《德国研究》2003,18(1):43-50
德国在 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跳跃式的快速发展 ,这种经济起飞的深层次原因是德国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