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艳君 《前沿》2010,(15):109-111
文章从新徽商与明清徽商比较的视角,展示新徽商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新徽商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日益觉醒的市场意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产业领域的拓展,队伍的不断壮大推动新徽商不断崛起。今后,还需要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新徽商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整合资源,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推进多层次的创新,积极“走出去”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提升新徽商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陈粒 《创造》2008,(1):66-71
广东商人在中国久负盛名,近年尤甚。早在明清时代,他们就和晋商、徽商同列十大商帮之中。当晋商、徽商相继黯然之时,广东商人不仅长盛不衰,而且越来越辉煌,现在已成为华夏最大的商帮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一统中国商界。其中,徽商是由徽州六县(朗县、休宁、祁门、郸县、绩溪、爱源)之人组成的具有典型封建性和乡谊性的乡外经营商帮。它崛起于南来.鼎感于明清,衰退于清末.绵绵七、八百年,鼎盛期达三、四百年,一代徽商曾执中国商界之牛耳。徽商足迹遍天下.以至形成‘’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古谚;影响至深至大,以至形成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无微不镇”的历史赞誉,造就了中国一代经济史和商业史的辉煌。然而,恰是作为徽商故乡的徽州本土,则是一处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环境和条件极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偏于皖南…  相似文献   

4.
徽商最初在南宋崛起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帮,但至明朝已成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正如明人谢肇在《五杂俎》中所云:“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至清朝,徽商更跃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民国《歙县志》载:“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构成一代徽商帝国。徽商能获得如此成功,并保持数百年不衰,正是因为徽商“贾而好儒”,从而立于他们那个时代经商业贾的最高层次与境界;创造和拥有高超的经营艺术,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取得优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民居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皖南山区,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汉代以前,山越人就居住于此。魏晋南北朝时这里称新安郡,隋唐五代时称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勤劳的徽州人民在数千年悠悠岁月里,将山越文化、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微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相似文献   

6.
晋商和徽商有着各自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在资本管理上,晋商的股份制产权清晰且有效率,而徽商资本更像是集体产权,产权不清晰;员工激励机制方面,晋商商号实行顶身股制,徽商商号主要采取职位升迁、薪金提升的方法 ;晋商账簿通过改进后逐渐使用"龙门帐",徽商账单由收、付、结存三项基本内容组成;在进行内部监督时,徽商主要依靠族规家法,而晋商主要依靠正式的制度。但是晋商与徽商都把儒家的义利观奉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儒商一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国人是看了电视剧《儒商》才知道商人中竟有懦雅这一脉。其实,“儒商”早已久远。明清两代徽商曾走遍天下,历史上那个出产文房四宝和宣纸的土地一直崇尚儒学,所以徽商多有文化,那种以商养学、以商从文之传统使得本分劲十足的徽商加上了“儒”之桂冠,并显得格外高洁。儒商虽说久远,但《儒商》拍得过于一般,编  相似文献   

8.
徽商对"诚信"理念的全面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思想一直是儒家道德学说的核心,被视为“进德修业之本”。明清之际,享有“东南邹鲁”之誉的徽州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厚实的沉淀区,徽商生于斯,长于斯,无疑受到儒家“诚信”思想的深刻影响。尤为可贵的是,徽商能够巧妙地运用和改造儒家学说中的“诚信”思想,并将它变为经商实践中的商业原则和经营理念,全面地指导自己的事业发展,并大获成功。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就是徽商经营思想的精髓;徽商的成功,就是徽商经营“诚信”理念的成功。对待自身事业———“诚意敬业”徽商在宋朝崛起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帮,明朝时已成为中国商界…  相似文献   

9.
安徽名城歙县,古徽州府衙所在地,闻名遐迩的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亦发源于此。近年来,歙县更是由于集徽派文化、建筑精华之大成的“徽商大宅院”而名声大振。“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徽商大宅院”已成为歙县旅游业开宗明义的响亮导游词。  相似文献   

10.
孙晓青 《小康》2010,(2):96-99
晋商以“乔家大院”闻名于世.徽商以“红顶商人”深入人心,同样书写过辉煌的冀商却被掩埋于历史的角落.冷僻不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张隽隽 《理论月刊》2008,(4):125-127
明代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商人阶层,当时的文学作品对商人的反映越来越多.而徽商是明代最大的商帮,文学作品用通俗的形式对徽商的价值观、精神世界、经商风险、致富途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对徽商人物进行了成功的塑造,对徽商既有同情理解,也有批评宽容,结下了深厚的徽商情结.  相似文献   

12.
域情概览     
《长江论坛》2010,(4):1-1
2010年6月23日,为期四天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市落下帷幕。此次大会,吸引客商3757人,其中,境外客商超过1000人,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312家,国内大企业420家,产业转移企业1400家,知名徽商代表243人,参观展馆人数近10万人次。会议期间,经贸对接成果丰硕,实际揽资数额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11,(12):40-40
12月l0日下午,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热闹非凡,近千名皖籍乡友欢聚一堂。皖籍各届人士迎春团拜会暨广州徽商发展促进会成立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安徽省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吴昌期、空军原副政委徐承栋中将、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皖驻广办主任朱丹等皖粤两省及广州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莅临广州徽商会庆典。  相似文献   

14.
叶莉荣 《前进论坛》2010,(12):57-58
<正>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与晋商不同,通常意义的晋商指的是山西省籍的商人,而徽商指的是古徽州府和从徽州府所辖六县走出去的徽籍商人,除此以外的安徽商人统称皖商。徽商萌生于东  相似文献   

15.
略论徽商、徽文化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商的崛起是我国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人地矛盾引发的生存危机是徽商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贾而好儒"是徽商雄踞商界的深层奥秘;"诚信贾道"是徽商成就奇迹的重要法宝.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百花园中的奇葩.中原文化是徽文化形成发展的根基;徽派建筑是徽文化最富魅力的杰作;徽式教育是徽文化光彩夺目的亮点.深入研究徽文化,弘扬徽商精神,具有"鉴今益世、医疴澄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晓 《前沿》2008,(8):142-144
明清时期,大量徽商云集于景德镇,成为景德镇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徽商在景德镇兴起的原因以及对景德镇瓷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还指出,以往对景德镇瓷器的研究忽略隐藏于瓷业背后的社会因素,这种研究思路限制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认为应该从不同层面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构筑一种立体的研究模式,这样才能将研究引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加宽广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徽商是我国很早以来就很出名的一个地域商贾流派。清朝中叶的著名思想家戴震、近现代的著名思想家胡适、均为安徽省徽州地区人,都与徽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成长和学术生涯,鲜明而生动地体现着儒与商、义与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徽商妇是对应徽商集团的另一个群体,是明清时期最大的区域性留守群体。徽州竹枝词真实而诗化地再现了徽州妇生活和情感的历史场景。徽商妇并非"个体"而是一个有着数十万人的群体,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一个大规模的群体在数百年间如此笃守所谓的封建礼教而付出巨大的牺牲?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9.
商人的逐利性决定了他们为了追求利益而采取违法、违道德等手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产生极大危害,违法行为自有法律惩处,但违道德行为却无从处理。通过考察我国古代十大商帮之首的徽商可以发现,徽商普遍具有诚实信用、重义轻利等优良商业品质,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徽商对商业道德的建设,对我国现代商法产生诸多启示。我们有必要将一定限度的商业道德法律化,有助于引导企业合道德化经营,维护市场秩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将商业道德法律化时应以规则性条款为主,以原则性条款为辅;重视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商业道德自律功能;加强商业名称保护力度,提高商人商誉意识。  相似文献   

20.
曾经名噪一时的"新徽商代表人物"——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安徽省商务厅原副厅长蔡文龙(正厅级)因贪污1400万元,受贿合计300万元,挪用公款1700万元,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