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拉丁美洲各国采铀工业目前还处于开始发展阶段,但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促使这些国家的政府采取比较多样的措施,来勘探铀矿和发展核动力。阿根廷对铀  相似文献   

2.
里海问题是苏联解体后围绕里海权限划分而出现的,并因“拥有国”的增加而日益凸显。目前,除阿塞拜疆、俄罗斯和伊朗外,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成为里海问题的直接相关国。在里海的划分问题上,目前沿岸五国还未达成共识。阿塞拜疆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立场不尽相同,阿哈两国较为接近,阿土两国分歧较大。里海由于其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优越的地缘战略位置,不仅成为里海相关国家的竞争对象,也成为外来大国的争夺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晶  孙永祥 《亚非纵横》2005,(4):1-6,20
中亚-里海地区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该地区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都有相对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出口潜力。世界大国围绕控制中亚-里海地区能源资源正展开激烈角逐。美国实施“里海卫队”的新战略,旨在确立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军事手段控制该地区的油气资源。俄罗斯针锋相对,亦在该地区实施军事化战略,防止美国染指俄国利益。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中亚战略及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般是指从苏联独立出来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但在涉及里海资源问题时也将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国包括在中亚范围之内。上述五国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0万,其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与中国的新疆接壤,边界线总长达3000余公里。中亚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战略通道,古“丝绸之路”和现在的新欧亚大陆桥即通过这里。中亚地区还是世界三大文明和三大宗教的汇合地:伊斯兰文化、东方文化和斯拉夫文化集…  相似文献   

5.
去年“8·19事件”后,随着苏联的逐步解体,原苏联的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相继宣布正式独立,从而以主权国家身份走进了欧亚大家庭的行列。中亚五国的独立,为民族活力和自主精神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然而,在重建独立的经济、国防、外交体制等转轨工作中,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经济潜力较大,改革举步艰难中亚五国自然条件较好,经过长年的建设,都已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自然资源丰富,可以进行大力开发。哈萨克斯坦的钢、铅、铬和镍,吉尔吉斯斯坦鮑汞、锑,塔吉克斯坦的铀矿,储量居原苏首位,土库曼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原苏联第二位。这一地区的煤、铁、水力资源及其他有色金属也很丰富。哈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不但成功巩固了国家主权,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外交领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使哈萨克斯坦成为全球治理舞台中最为活跃的中亚国家。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哈萨克斯坦将自己定位为“有实力的重要地区大国”,奉行以巩固主权独立和维护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全方位务实平衡”外交战略,通过建立睦邻友好信任带的“近邻外交”和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远邻外交”,拉近与世界各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扮演着“沟通者”和“调停者”角色,积极推动中亚地区内部的一体化进程,广泛参与全球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在核不扩散和文明对话等领域提出了各种有影响力的倡议,力图将本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利益融为一体,为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赢得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使哈萨克斯坦在国际社会中的能见度不断提升。作为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最为成功、外交最为活跃、国际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1999年4、5月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借口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对阿尔巴尼亚族少数民族进行“种族清洗”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野蛮轰炸;在此期间,北约共投入了79000枚炸弹,还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多种毁灭性武器,其中包括15万枚装有35450枚小炸弹的集束炸弹,还有50万枚含铀235和铀238的贫铀炸弹,总计30吨左右,其中约有一半未爆炸。如果从铀238中提取出铀235,其数量足可制造2枚标准原子弹。  相似文献   

8.
自独立以来,受历史惯性影响,哈萨克斯坦形成了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近年来,无论是哈萨克斯坦的政治精英还是社会层面都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托卡耶夫执政以后,在以“倾听型国家”执政理念建设“新哈萨克斯坦”的目标下,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包括限制总统权力、理顺央地关系、改革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等。从短期来看,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国内发展及安全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政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哈萨克斯坦内部政治精英分化、利益集团变迁、政治经济互动不佳以及外部环境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对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形成相应制约。长期来看,托卡耶夫“新政”的实施成效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参与“上海五国”机制的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地域横跨亚欧两大洲,中亚在这一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后,六国元首举行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1.
扎伊尔以南的南部非洲是美国和西方大国“至关重要”的利益所在。非洲非燃料矿产占世界非燃料矿产的30%。除铝和磷酸盐等外,主要产地集中在南部非洲。这里蕴藏着西方世界许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矿产,如:黄金、铬、锰、铂、钒、锑、钴、钻石等,还盛产铜、铀、铌、锗、钽等资源。这里有世界“原料仓库”扎伊尔和“世界铜国”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与独联体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为适应新形势,迎接全球化、一体化的挑战,乌克兰将加深与独联体各国的经济一体化。2003年9月即将成立的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和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统一经济空间”是乌克兰参与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首选方式。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为基础,简要回顾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现实性及前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和判断,指出:乌克兰与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与否将主要取决于乌克兰对外关系的总体走向,建立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统一经济空间”是乌克兰在“融入欧洲”战略步履维艰情况下做出的加深与“东方”国家全面合作的一部分,是乌克兰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摆脱经济危机、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亚曾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拥有着辉煌的历史。21世纪初的中亚以其悠久的历史,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对外开放的姿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区域。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渐增强,为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济一体化目标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经济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分布着在苏联解体基础上而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亚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中亚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哈有“中亚聚宝盆”之称,其陆地  相似文献   

14.
卢武铉的“能源外交”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能源消耗巨大,但国内资源匮乏。其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成为韩国历届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卢武铉上台以后,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国际能源竞争愈演愈烈。因而,卢武铉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外交”,即继续保障中东石油的稳定供给,同时展开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南美等地区产油国的能源合作,鼓励国内企业参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开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形势日趋严峻,借鉴卢武铉政府的经验,我国的“能源外交”应从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世界能源生产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国外能源开发、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15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资兴建的全长960多公里、总造价7亿美元、历时14个月的中哈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正式竣工投产,2006年5月正式对华输油。这对于中哈两国构建新的能源合作战略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对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甚  相似文献   

16.
制约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国际资料信息》2010,(5):28-30,43
目前,哈萨克斯坦是世界十大粮食出口国之一,在独联体国家中,其粮食产量次于俄罗斯、乌克兰,位居第三位。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要求哈萨克斯坦要跻身于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哈萨克斯坦首次将发展农业摆在了首位,这是其未来10年的一项战略任务。然而,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一、哈萨克斯坦是地跨欧亚大陆新的地区“力量中心”苏联解体和新的国际关系主体的出现,使二次大战后形成的地缘政治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改变了地球心脏——欧亚大陆的政治版图。在欧亚相连的空间地带出现了新的地理政治实体。哈萨克斯坦是地跨欧亚大陆的新的地区“力量中心”。其潜力在于它有辽阔的领土,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工业和农业,位于欧亚接合部的有利地理位置。在现代条件下,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绝不是地区“力量中心”的必要特征。最主要的特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里海油气资源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本文试图在介绍里海油气资源国际地位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分析环里海国家和域外国家围绕里海法律地位、里海划界问题以及里海油气资源归属权、开发权的角逐。一、里海油气资源国际地位的演变历程里海地处欧亚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和最大的内陆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苏联解体前,里海沿岸只有苏联和伊朗两个国家。苏联解体后,环里海国家有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9.
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能源机构1998年下半年发表了题为《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的供应潜力》的报告,作者是以汉斯·考希为首的、该机构及其他有关机构的专家小组,他们曾于1997年底至1998年初前往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实地调研。该报告称,里海地区蕴藏着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尚未开发的油气资源,国际上主要的油气开发公司已开始加紧对这一地区油气资源的争夺;里海地区虽难以成为“第二个中东”,但其潜在  相似文献   

20.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和世界“21世纪的能源基地”。近年来,中亚已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它们针对中亚的能源博弈力度不断加大。俄罗斯在中亚能源格局中占据传统优势,不仅控制着中亚油气资源的外运方向,掌握大量油气田,还涉足油气下游产业。但随着其他国家相继进入中亚能源领域和中亚各国能源出口多元战略的逐步落实,俄的优势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