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一直以为聂耳是云南玉溪人,曾经到玉溪游览过聂耳公园,但这次到昆明出差,徜徉在南屏街时,为闹中求静,有朋友提议到花鸟市场逛街,无意之中偶遇聂耳故居——昆明甬道街72号成春堂中药铺,才知道聂耳出生在这里。走在甬道街狭窄的路上,近看72号门前有一棵挺立的柏树,左边是一幅大型展板,上面有放大的聂耳图像和国歌的旋律曲谱。正中  相似文献   

2.
想起聂耳     
孙郁 《前线》2010,(1):55-55
<正>我去云南玉溪,才知道这是聂耳的老家。玉溪的烟草名气太大,我自己不吸烟,所以对此没有什么兴趣。但这个城市和聂耳的名字连在一起,却让我有了几许快意,不禁想起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聂耳的歌,除《义勇军  相似文献   

3.
正半个多世纪以来,聂耳这个名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音韵载入史册,其形象也多次活跃在影视作品里。聂耳,这个诞生于苦难年代的人,在他23年短暂的人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  相似文献   

4.
聂耳改名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五日生,云南玉溪人。一九三一年三月,他考入明月歌舞剧社。聂耳天生听力特别好,凡是从他耳朵里进去的各种音响,都能从他的嘴里跳出来。他能用山东话、苏北话和当地  相似文献   

5.
我常常把聂耳的形象与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联系在一起。在我的心目中,聂耳是一只革命的海燕,他所创作的歌曲就象是一首首呼唤着革命“暴风雨”的海燕之歌,回响在中国的大地上。聂耳的生命是很短促的,他只活了不到二十四岁,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也只有三、四年,但他所创作的三十多首歌曲,却在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6.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曾有一位进步青年作家两次来到山西,亲身体验了斗争生活,用饱蘸深情的笔热情沉歌了山西人民的抗战,向全国广泛介绍了当时的山西。他的作品散见于当时香港编印的《战地通讯》、广州出版的《战地生活丛刊》和著名作家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他叫张鹤,笔名有天虚、虚、天山等,1911年生于云南省呈贡县。3O年代初与著名作曲家聂耳过从甚密。其友人洪道在《聂耳旅京三月记略》中记述道:“天虚和聂耳交情最深厚,在革命文艺上的战斗友谊也最久。”1932年IO月ZO日,聂耳也在日记中写道:“昨晚和张鹤、宏远发歪…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40年代,当中华民族处于异常危急的关头,对青年影响最大的有一本书和一支歌。一本书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当时就有此书动员了十万青年参加革命的说法;一支歌是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曾激起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而有趣的是,艾思奇和聂耳都是云南籍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由田汉与聂耳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最初问世是作为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其诞生与我们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为了避免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1935年4月15日,聂耳带着未完  相似文献   

9.
毕业歌     
~~毕业歌@田汉 @聂耳  相似文献   

10.
《卖报歌》:聂耳与卖报女孩交朋友"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卖报歌》是聂耳创作的6首儿童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1933年,聂耳和一个10岁左右的卖报小姑娘小毛头交上了朋友,他多次伫立在马路边,观察她的劳作,甚至帮她卖报,小毛头起早贪黑地卖报以维持生计的遭遇,深深打动了聂耳,他以小毛头为模特,写出了《卖报歌》。《小白杨》:诗人两次采风有感而发"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卫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喽喂,太阳照的绿叶闪银光,来来来……"  相似文献   

11.
聂耳完成重要使命之后 作完这两首曲子之后不久,党组织为保护聂耳,使他免遭国民党逮捕,也为了他能在音乐方面继续深造,批准他东渡日本,并从日本赴欧洲、苏联学习考察。 1935年4月15日上午.一声汽笛长呜,“长崎丸”号轮船缓缓地驶离上海港码头.聂耳坐在拥挤的三等舱里,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情绪中。他的脑海里浮现着夏衍、司徒慧敏等前来送别的朋友们亲切的面容,耳畔回荡着他们深情的叮咛,也回荡着他对朋友们的承诺:“《义勇军进行曲》定稿以后,我马上就寄回来!”  相似文献   

12.
喻波 《支部生活》2009,(7):51-51
“前进、前进、前进进……”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前进颂》6月12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雄壮激昂的国歌旋律奏响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序曲,并由此拉开了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从1935年问世之日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义勇军进行曲》那高亢激扬的旋律,总是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每当人们聆听或高唱这首不朽之作时,也总会想起它的曲作者、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90年前,聂耳出生在云南昆明一个清贫的家庭。小时候,母亲就经常给他讲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教育他辨别善恶忠奸、真假美丑,学习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学时代,聂耳就开始关心政治。他从15岁开始读马克思的著作,16岁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在上海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4.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唱起这首雄壮有力、振奋人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就不禁想起它的曲作者——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1912年生于昆明.他不仅喜爱音乐,而且很有音乐天赋.既会拉琴,又会舞蹈,还会演话剧.聂耳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文艺运动.自1933年起,他先后写了40多个作品,大多不同凡响.著名的有《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新女性》.《开路先锋》等.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9,(19)
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聂耳,走进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感受他的家国情怀,倾听他发出民族的心声和怒吼,总会使我们激动和感佩。聂耳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是光芒四射的一页。他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的田汉作词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年代唱遍全中国,鼓舞中华民族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用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歌声也飞向了世界。二战期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等地的音乐会上,用中文和英文演唱《义勇军进行  相似文献   

16.
说起艾思奇,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很熟悉,是个大名鼎鼎的一代哲学大师。然而,对于不少青年来说,则是陌生的。本文专为青年读者谈谈这位大哲学家。 虽然这颗灿烂巨星在28年前已经殒落,但我们怎能忘了他! 艾思奇从16岁便紧跟时代,追求真埋。他与年轻的同乡好友聂耳相互激励,终于青年聂耳唱出了一代绝响,成为中国大音乐家。他与另一同乡柯仲平互相劝勉,中国也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在势如破竹的解放战争中,在新中国建设的峥嵘岁月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这首雄浑嘹亮、振奋人心的歌曲始终与中国人民一起,伴随着变迁的时代,唱响最激动人心的乐章。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号子义,1912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籍云  相似文献   

18.
聂耳,人民音乐家,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郭沫若曾赞他是"中国革命之号  相似文献   

19.
拔立于滇池之上的西山,素有睡美人之称,山上门、亭、寺、观颇多,又有著名的龙门和小石林,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山半腰的一座坟墓——人民音乐家聂耳墓.  相似文献   

20.
聂耳与国歌     
<正>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每当听到这雄壮有力的国歌声,我心里激动不已。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想起了她的曲作者聂耳。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是一手执笔,一手拿枪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时代楷模,是黑暗的旧中国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在三座大山的重重压迫下涌现出来的热血青年。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阅历也颇为简单,但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