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瞭望》1984,(19)
向青年工人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青年工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认识工人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有的人认为,世界观是一种深奥莫测的东西,现在对青年工人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很不容易收到效果。其实不然。世界观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也就是人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立埸、观点、方法。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世界观是经常起作用的。不过,在  相似文献   

2.
过去,进行理想教育往往只讲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忽视了对理想多层次的分析和多方面的展开,因而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但实际生活却往往证明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轻而易举在近期可以实现的.因而又使人觉得理想是一种虚无缥渺的东西.近年来,我们在强调物质利益原则、强调按劳分配、强调个人的具体追求时,又往往忽视了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和指导思想的紧密联系,致使某些具体追求失却了正确方向,使一些人觉得理想可有可无,只有利益才是不可缺小的.要使理想教育不致空泛无力,做到实际有效,就必须在多层次、多方面上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3.
董圆圆 《学理论》2022,(9):37-40
《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人本思想是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与“政治的共产主义”的基础上阐发的,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自己对共产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解,认为共产主义是要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他指出真正的人是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解的人、与社会统一的人。《手稿》表明了马克思具有深厚的人本底蕴,对新时代人本思想的发展充满价值意蕴: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精神动力,为深化生命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还我真诚     
顷读《文摘报》,有文章称,雷锋同志遗物中有毛料衣服和手表之类的东西。但这些东西被认为可能涉嫌对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的具体特征都由公有制这一基本特征决定的从属性特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早已是现实的存在而非远大理想。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产品极大丰富、经济的计划性等社会属性并非共产主义所独有,计划经济、消灭职业分工和三大差别、商品经济消失、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等设想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也不一定能实现,按需分配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也难以实现。把这些非必要内容列入共产主义特征会使共产主义的可信性受到极大影响。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或根本特征,人的发展总会有限,不应拔高人的发展淡化公有制。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和人与自然和谐是共产主义的重要必备特征。准确把握共产主义的内涵与特征,才能正确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心。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一个培育人、塑造人、实现人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的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主要由这样三方面构成:一是素质工程,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技能等素质,其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最主要的;二是形象工程,这是指精神文明建设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人的行为、“气候”环境、阵地设施等形象,其中人的行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是重点;三是机制工程,这是指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运用的手段,包  相似文献   

7.
在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阐释中存在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所预设的、虚无缥缈的历史终极目的。这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误读,因为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历史目的,而是追求人类解放的“理念”与变革现存社会的“运动”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和现实展开,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以现实的实践创造为发展进路、以人民本位为价值旨归破除了共产主义的历史目的论谬误。中国式现代化破除“共产主义之历史目的论”的价值意蕴在于实现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同频共振,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8.
包晗 《学理论》2014,(4):46-47
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一个发展时期国家都会有一定的存在形式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最后一个专政的国家。从共产主义的美好设想出发,分析实现共产主义面对重重障碍的根本原因。同时从三个方面证明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以发展的眼光论述共产主义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9.
丁立卿  兰玉艳 《学理论》2010,(29):16-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哲学与经济学双重批判的方式指出,蒲鲁东、傅立叶、圣西门等主张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现实生存方式的前提下意图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这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解放诉求不仅在于扬弃私有财产,更为根本的是否定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形成新的共产主义的生存方式。在变革生存方式的语境中,此种共产主义的特质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从片面性走向全面性,从利己性走向社会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不假思索地认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或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原则,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区别于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共产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现在看来,这个近乎天经地义的观念,是需要重新考虑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29)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出发,将其当下的经济事实概括为"异化劳动"。他认为异化劳动是对象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特殊蜕变。人的真正本质的积极肯定形式本应该是普遍而自由的类存在物,劳动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其根本上源于人本质的异化和扭曲,这种异化世界必然归宿是它的自我扬弃即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了人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金钱在当今社会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以前只能标价商品的金钱货币现在已经成了可以量化社会生活的东西,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和占有的欲望十分强烈。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本是可以进行一种自由自觉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人与自身本质的异化,使得人们崇拜金钱,追求物质享受,使金钱成了衡量社会生活的尺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分析社会生活的金钱式量化的基础上,指出人们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而应该学会马克思的金钱观来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积极扬弃人的异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3.
动摇共产主义的科学信仰,怀疑共产主义制度的最终实现,认为共产主义虚无飘渺,遥远无期,这就是所谓的“共产主义渺茫论”。“共产主义渺茫论”前一时期在一部分青年人中颇为流行,时至今日仍有一定市场。毫无疑问“共产主义渺茫论”的产  相似文献   

14.
正"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先锋队成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她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  相似文献   

15.
袁红章 《学理论》2009,(9):57-58
共产主义运动已有160年的历史,其间共产主义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落不到100年的时间。是共产主义理论存在问题,还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者失误?作者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原理解读共产主义理论,澄清了共产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认为实现共产主义应有三个阶段。印社会主义阶段:人类共和主义阶段;共产主义阶段。对共产党在各阶段的历史使命做了新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即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得到充分展现、人对物的全面占有以及对自己的本质的全面占有的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描绘的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终目的,实现它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它的实现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李刚  欧阳 《理论视野》2020,(1):21-27
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中,马克思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共产党宣言》三部经典著作,解析了“共产主义是什么”“共产主义何以是必然”“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等重要问题,从而凸显了马克思在研究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所蕴藏的逻辑起点、客观必然和实现路径等演进规律。这一演进规律表明,回到马克思来理解共产主义,就是要把共产主义从真正人的人性升华、贵在追求的现实运动、社会与个体的双重解放等维度来辨证看待,从而批判对共产主义的“遥遥无期论”“与己无关论”。  相似文献   

18.
改革与共产主义理想是什么关系?这是需要弄清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是使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党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制定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改革必须始终正确把握的根本方向。为了坚持这个方向,就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与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常识不同,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高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对应物,随着私有财产这一特定历史形式的消亡,共产主义本身也被扬弃了;而社会主义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概念是对人与客观世界的根本关系的揭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未来社会状态,更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它带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产主义与正义"之争在英美学界渐渐开显,现已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论题:一方把共产主义与正义割裂开来以展现马克思对正义的拒斥,强调正义会随着共产主义的到来而变得"多余"或趋向"消亡",正义的环境也会随之超越,因而共产主义不需要正义;另一方认为共产主义内蕴正义的价值,按需分配明示了正义的存在,利益冲突和角色差别不可能完全消除,因而共产主义不会终结正义。正义在马克思那里有着不同的意涵和指涉,正义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共产主义是高阶正义的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与正义相互兼容、内在汇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