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经济转轨期间腐败蔓延的原因是什么?目前解释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腐败蔓延原因的最主要理论是亨廷顿提出的"现代化学说",然而其在解释苏联和东欧国家转轨过程中腐败蔓延的原因时遇到了一定困境。本文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在对经济转轨、制度影响腐败的机制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后,本人认为:经济转轨是中国1978年之后腐败蔓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继一九六八年西欧国家的青年造反和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之交美国嬉皮士运动暴风雨般的发展之后,西方的社会学家、文学评论家和政治家们,似乎为自己从前兴趣不在这股潮流上面而感到羞愧,竞相对这种虛无主义者的造反现象和新卢梭主义者的思想体系,抛出一个比一个新颖的分析。什么是“垮掉的一代”?这个附着在西方社会机体上的痈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未必能做到详细而穷尽的回答。鉴于这种现象的重要,看来值得研究一下对它进行的种种解释,同时,与“垮掉的一代”派成员的运动有关的一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4.
化赟 《学理论》2014,(2):95-9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交通肇事仅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下,有能力赔偿不入罪,无能力赔偿则入罪,是否超越了解释权限?交通肇事后逃逸被上升为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否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目的是为逃避法律追究是否合理?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对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戒毒后的复吸率较高,是当前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只重视对吸毒者的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对吸毒者的心理治疗.研究戒毒的心理方法,首先要明确吸毒的心理原因,行为主义学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的方法,由此本文提出一些戒毒的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 这么重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原因,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倒退.  相似文献   

7.
潘燕 《瞭望》1995,(34)
记者:对于经营权侵犯所有权普遍化现象的存在,不少人认为是由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造成的.不知您怎么看这一问题?林毅夫:我认为这个看法是不恰当的.它既无助于解释国有企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更有可能在提出政策建议时产生误导.事实上,中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这一点从来都是十分明确的.作为所有者的国家因无法自己经营而委托厂长经理经营,这与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大型私有企业一样,同样是一个委托代理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所有者目标与经营者目标相离异的现象,并非我们国家所特有,而是伴随着现代公司的出现而与生俱来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按劳分配,传统的笼统解释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实践证明,对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仍停留在这样的解释和理解上,在今天已经远远不能回答现实提出的要求了.多劳就应多得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生产出的商品物美价廉,适销对路,即  相似文献   

9.
腐败问题现在成了人们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腐败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人们已不再对其遮遮掩掩。回避忌讳。然而在理论,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一社会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人为什么会犯罪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人犯罪原因的讨论自古至今从未休止,各种犯罪学思想层出不穷.探讨了菲利的实证派犯罪学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了犯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的结论,说明了如果想深入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首先要从心理学领域入手,讨论犯罪产生的微观环境才能更全面地解释犯罪问题,从而矫治一些犯罪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田辰山 《民主》2006,(3):20-20
儒学怎样与时俱进?我以为,儒学研究在今天要加上一个后现代的角度或视野,甚至可以有一个“构建后现代儒学体系”的提法。跟儒学联系的这个“后现代”概念需要一点解释,就是它不是西方思想传统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有何正当理由要求本国公民服从这个国家及其法律?而一个自然人基于何种理由承担起一个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才是正当的?从苏格拉底选择自愿赴死到现在的两千年来,哲学家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提出了同意理论、公平游戏原则以及自然责任理论这三种主流的解释路径。本文将对这三种理论予以分析,考察每种理论的可取之处,论证每种理论的内在缺陷,最后在总结三种理论共同困境的基础上指出由于人类行为动机的复杂性,对政治义务的有效解释不能仅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强调个人与其国家情感联系的国家认同因素也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13.
去过欧美日等国家的中国人回国后,经常反馈回来一个信息:在外国,在公共场合里,我们中国人讲话的声音特别大而刺耳,这种现象与在西方经常表现出非常安静的公共场合,形成了很显明的对照.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特别需要解答:为什么偏偏是我们中国人在公共场合里讲话的声音大得刺耳呢?是我们中国人的耳朵功能不全吗?显然不是.我们并不要那么大的声音才听得清.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样大的声音.习惯后面,其实是有原因的.但是,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却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我读完了美国大教育家杜威先生的《我们怎样思维》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4.
不论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规范角度,还是从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比较角度,我国公共服务支出都存在很大缺口.将行为经济学中经济主体面对不同财政约束下的风险选择理论,运用到政府面对财政赤字与财政盈余时的风险偏好,同时通过一个不完全的合约将个人的心理账户对接到政府的心理账户上,研究财政约束对政府心理成本的影响,可以从另一个视角解释我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存在缺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党委书记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为什么同是一个党委书记,有的工作卓有成效,有的平平庸庸,有的声誉不佳?这里除了自身素质问题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是否掌握了做一个党委书记的规律?现在,有不少同志平时忙忙碌碌,不注意总结、提高,这样进步就不快;有的同志则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掌握了规律,提高了领导艺术,工作就做得比较好. 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做党委书记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我们好好讨论研究.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教训,谈谈如何做好党委书记这一问题.当然,我做得还是不够  相似文献   

16.
高贵     
再也没有比"高贵",更令人感佩和敬服的了. 问题是:什么是"高贵"呢? <现代汉语词典>就精神层面的解释是:"达到高度道德水平的."我琢磨了许久,觉得这样的解释是粗略而非周到的.高贵除了道德指向外,还应该包括文化的蕴含,它还应该是雍容、宏阔、大度和高蹈等等,或者毋宁说是道德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解密"街角青年"--一种越轨社会学和亚文化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海 《青年研究》2005,(2):43-48
"街角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街角青年"如何生存,为何要选择这种"浪迹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他们选择了一种越轨的亚文化社会生活模式?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某社区一街角 帮派的调查,解读"街角青年"的形成原因、社会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小说《平凡的世界》怎么看不出好?”我和他们一样,更多的时候安于读者身份.早听说《平凡的世界》拥有大量读者,且深受喜爱,那这些新读者怎么回事? 猜测他们觉得不好的原因—— 篇幅太长,路遥追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小说写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发生在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整部小说都在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的变化.是真正地,贴着地面写,这样写好不好?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6)
孙中山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即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那他为何提出此想法?从历史资料中寻找,大致可有以下两种解释:一是孙中山认为"三权分立"存在制度缺陷;二是孙中山认为考试和监察皆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好制度理应继承。那么,这两项制度到底好在哪里呢?笔者想从科举考试制度的相关内容中寻找孙中山关于提出考试权独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秦序  于东超 《学理论》2011,(35):46-47
什么是信仰?古语的典故是: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现代汉语的解释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