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2015,(7)
<正>《自由谈》是20世纪前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现代报纸之一《申报》的副刊,创刊于1911年8月。民国初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对《申报》进行改革,由此也引发了《自由谈》的一场革新。《自由谈》之前的主编多为市井文人,内容也多为不涉及社会意义的风月类小品或诗歌,20世纪30年代,它几乎成为蝴蝶鸳鸯派文人所把持的一块地盘。史量才要求《自由谈》"注重触及社会时事和生活现实的杂文、短论","务以不违时代潮流与大众化"。实际上,从陶行知为《申报》撰写了100多篇锋芒毕露的文字后,该报的姿态  相似文献   

2.
最近收到一本天津新创刊的刊物《文学自由谈》,看来好象是一本比较活泼的文学评论刊物。躺下来随便翻翻,第一篇是蒋子龙的《自由的生命是真诚》。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这篇“文章”主要就是为了介绍他的下面这段话,我自己是并没有什么新见解的:  相似文献   

3.
要读懂鲁迅的杂文,甚至要明了题名之由来,是不能不知道其背景的。比如,鲁迅为什么给他后期的几个杂文集取名《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这些集子中,那些“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犀利的杂文,究竟因何而发?这都得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鲁迅和《申报》副刊《自由谈》的关系。鲁迅自己也说:“我的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申报》的《自由谈》开头的;集一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0)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这一光辉文献自发表以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如何看待《共产党宣言》?从1872年到1893年他们为各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撰写了7篇序言,详细谈了他们对《宣言》的看法和再认识,尤其是恩格斯在此后撰写的多篇文章中引用和谈到《共产党宣言》。我们从《共产党宣言》的名称由来;"一般原理的正确性";消灭私有制;原理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评价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慧娟 《理论导刊》2007,(10):141-142
严复在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新自由民主观,同时还批判中国封建文化无自由的特征,大力提倡西方自由。严复的自由主义观念并非来自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是来自于赫胥黎的进化论和西方的功利自由主义,因此,更接近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严复的这种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胡适先生是推动白话诗的先驱,他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积极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他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八项主张,为新文学形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反复强调的"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个历史文件第二章的末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参照马克思的其他文献,这个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由人联合体",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自由个性"。因此,"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自由个性的憧憬。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6,(9)
正张卫良、何秋娟在《红旗文稿》第9期撰文指出,第一,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的"网络自由"是侵犯别国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因而"网络自由"只能是西方国家的自由,而不可能是平等的自由。"网络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一生中,自由问题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对自由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还没有创立,从总体上来看,马克思的自由观还是抽象的。而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实意蕴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表述的"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当然,马克思认为这种"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还是不现实的,他不仅具体分析了导致这种不自由现象的原因,而且探索了实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三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第13个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分收录的文章,是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篇目。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对指导我们在新时代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共产党宣言》当中体现的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思想,其核心要义就是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研究《共产党宣言》当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现实意蕴,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指导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大政方针,都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1日, 《信息自由法》在英国正式生效。这项法律意义何在?英国宪法事务大臣福尔克纳一针见血地说:这项法律令公众与政府信息的关系从"需要知道"变成了"有权知道"。再具体点说, 《信息自由法》生效前,英国老百姓要了解政府内部运作,只能以"我需要"的理由去申请,允不允许全看政府意愿。《信息自由法》生效后,英  相似文献   

13.
正"两学一做",学是基础。从思想上把握好"为何学",在行动中回答好"怎么学",才能学得深、学得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具时代特点的新要求。学系列讲话,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7)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指明道路的一篇重要文章。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新时期中国人民新的"宣言书",是《共产党宣言》中国化的产物。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理论是"三个自信"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三个自信"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5.
隋洪波 《学理论》2013,(32):39-41
马克思视野中的"人的问题",就是作为现实的历史的人如何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构架看,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的自由,归结为无产阶级克服劳动异化、消除阶级分化,并把扬弃私有财产制度当作是克服异化劳动、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手段。追随马克思的思路,我们可以澄清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的问题"的本质,洞悉"人的问题"产生根源,从而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彻底解决"人的问题"提供理论上的背景支援。  相似文献   

16.
沈贤元 《学理论》2013,(22):70-72,75
伯林的一个著名解释,是将卢梭的自由概念归类为积极自由。在这个归类中,伯林的一个重要依赖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迫使他自由"这一主张。但是,卢梭所谓的"迫使他自由"的语境与主要意图,与伯林区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时所依赖的区分标准,并不吻合;卢梭对自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对平等的坚持。  相似文献   

17.
《争鸣》八四年第一期发表了尤俊意《“自由“与“权利”的概念不宜并列使用》的文章,谈了“自由”与“权利”两个概念的关系,认为法律上“权利”的概念的外延比“自由”概念的外延大,因而两者不宜并列使用。这种意见未免过于简单化。大家知道,我国新宪法第5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作出这样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关于“自由”,人们曾在哲学范畴、政治学范畴、经济学范畴使用过它,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本期话题》栏目推出了"启蒙与改革"探讨专题,邀请到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撰文,探讨当前我国改革面临的困难、障碍以及解决之道。民革中央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李广良《启蒙是什么》认为,启蒙的实质是"理性与自由",是理性主义、批判精神、自由理  相似文献   

19.
对辩证思维所作的贡献和为唯物史观提供的理论前提,是黑格尔的伟大之所在。这不仅应当包括他的逻辑学,而且也应当包括他的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和他的各种著作,特别是他的《法哲学原理》(以下简称《法哲学》)中的一些具体论点。法与不法在《法哲学》"导论"中,黑格尔首先提出:"法的理念是自由,并为了得到真正的理解,必须在法的概念及其定在中来认识法。"(《法哲学)第1-2页,除注明外,均引自此书)他认为,法乃是存在中的自由本身,是客观精神的存在形式,它虽然可以当作"权利"讲,但这种抽象法的实质应当是:其一,自由是意志的一…  相似文献   

20.
世界看中国     
《侨园》2011,(8):27
新报:中共组织干部到延安"忆苦思危"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到底是物质的力量重要,还是理想信念的力量重要?在延安这块土地上找得到答案。"中共高层相信,在延安谈理想信念,较之其他地方更显深刻含义。2 002年当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感到必须注重向新干部灌输党性教育时,他们将目光投向历史,希望从中挖掘出精神资源,希望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