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长达7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为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的著作,编纂的英汉辞典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翻译的莎士比亚著作更奠定了他在翻译界的权威。梁实秋在回忆译完《莎士比亚全集》这一巨大工程时曾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长途中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最后37种剧本译完。"在祝贺莎氏全集梁译本出版的庆祝会上,他的友人也一致认为"《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之完成,应该归功于梁夫人"。  相似文献   

2.
花之兰 《侨园》2011,(7):35
从某种意义上说,夫妻之间关系的好坏决定着人生的幸福与否.有情之人结成眷属后,都希望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然而,婚姻生活也经常出现问题,许多年轻人结成伉俪不久便产生了矛盾,夫妻情感随之出现裂痕,于是发出结婚是恋爱的坟墓之类的叹息.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杰出的文学成就,在海峡两岸仍至世界文化舞台久负盛名,他曾四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但最终未能获此殊荣。第一次在1944年,提名人是赛珍珠,赛珍珠以她对林语堂的了解和友谊,凭藉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身份,向瑞典文学院推荐。在选拔过程中,林语堂被淘汰。根据规定,只有各国文学院博士、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文学史和语文教授、历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才有权推荐候选人,本人申请一概不予接受。林语堂旅居海外,自从他与赛珍珠绝交后,这件事便再无人提起。直到1972年,才由国际笔会台湾分会重新…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林语堂小品文问题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周作人有一段话 ,是谈论浙江三百年来的文艺的 :“近来三百年的文艺可以看出两种潮流……我们姑且称作飘逸与深刻。第一种如名士清淡 ,庄谐杂出 ,或清丽、或幽玄、或奔放 ,不必定含妙理而自觉可喜。第二种如老吏断狱 ,下笔辛辣 ,其特色不在词华 ,在其着眼的洞彻与措词的犀利。”这是周作人对其家乡三百年来两种作家不同风格流派的概括 :飘逸与深刻。二周当然也包括在内 ,周作人和鲁迅正是近三百年来浙江两类作家最后的两类代表。林语堂在散文理论与创作上基本上是追随周作人的 ,所以鲁迅和林语堂关于小品文的论争 ,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两…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调查局过去在胡佛主持局政近50年期间侵犯人权的劣迹,已是人所共知的事了。随着胡佛的去世,联邦调查局逐渐摆脱了他个人专横的影响,特别是10余年以前美国国会通过一项“信息自由法案”,联邦调查局的活动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监督,再也不能象胡佛时代那样可以胡作非为了。这项法案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向政府机构要求提供每一方面的信息和档案材料,政府机构不得拒绝,但如遇有牵涉到政府机密部分,可以涂没。  相似文献   

6.
程青 《瞭望》1998,(29)
作家:试试靠自己写作程青有一个现象已悄然发生却几乎从未被渲染:中国专业作家已经越来越少。据了解,目前中国作家协会机关仅有专业作家4人,都是“顾问级”老资格的,而且多年来已不再发展这样“吃皇粮”的专业作家。省市一级作协分会“养”的专业作家也为数颇少。“...  相似文献   

7.
江文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只念过初中,谁能想到,几年时间他就有诸多文章在全国几十家报刊上闪亮登场。他成了作家,让人们刮目相看,惊叹不已。您想知道他是如何成功的吗?  相似文献   

8.
伏琛 《瞭望》1989,(16)
沈从文先生已经长逝,但是,作为名作家、名学者,他的影响显将长留于人世。 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大量小说,又在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时写了许多文论,其中一部分结集为《废邮存底》。我那时正是他的中篇《边城》和文论  相似文献   

9.
10.
1967年7月9日,位于台北阳明山麓的一座雅致白屋的客厅里,喜烛高燃,一对年逾七旬的老夫妻,正在欢庆他们携手跨过结婚50周年的"金玉良缘".这对老夫妻就是闻名于世的幽默大师、散文家林语堂及其夫人廖翠凤女士. 这对同甘共苦50年的新郎新娘,原来想"悄悄"地欢庆第50个蜜月的,可是,林语堂名大招风,同时,天下又没有不透风的墙,结果他们两个人的蜜月,还是让至爱亲朋们欢愉地包围了聚会.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Z1)
<正> 嵇晓华和松鼠会有一个愿景:让科学流行起来。随着科学松鼠会的发展,嵇晓华名片上"科学作家,"的字样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首席执行官" 1月24日下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旁边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报告厅几乎座无  相似文献   

12.
冯堤 《民主》2015,(1):56-57
<正>崇高的精神追求作家要有独立的精神追求,作家的作品要有自信的精神魅力,赓续不懈的精神力量。心中有火种,才能燃烧成火把!火把长明,天地常新。为了心中的火把,秉持信念,追逐梦想,优秀作品持守鲜亮的精神向度,保有鲜活的精神魅力,因而成为鲜明的时代符号!这当中,作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对今天的作家来说,“文化市场”任何时候都存在,如果说市场是对作家的考验,那么拒绝市场同样也是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14.
市委书记品剧 第三届上海戏剧节闭幕了,话剧新作《寻找男子汉》、《傻子进行曲》引起了种种议论,一时褒贬不一。特别是由于这两出戏受到了某位领导同志的批评,使作者沙叶新等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消息传到芮杏文那儿,虽然重要的市党代会正在召开,他仍  相似文献   

15.
黄道京 《各界》2008,(3):89-92
萧乾,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作为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活跃在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然而,他的生活道路是曲折艰难的,可他的感情却是真挚而丰富的,就连他的婚姻和爱情也充满了传奇、浪漫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2,(4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的夏天敏,目前已发表和出版了小说、散文60多篇,共150多万字,并多次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奖。去年,他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获《当代》中篇小说拉力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富有时代特征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维权与维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考察中国社会发展与治理变迁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维权与维稳之间应是一致的关系,都反映着社会良性发展的内在需求,但二者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往往又呈现出难以协调甚至相互反向发展的一面,突出表现为"维权维稳化"与"维稳维权化"。基于"维权维稳化"与"维稳维权化"的发生逻辑,需要在健全公民权利保障体系、提高公众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矫正政绩化维稳观、强化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过程中缓解维权需求与权利保障、公众参与需求与参与制度供给、政绩化维稳与现代性稳定观、"好"中央与"坏"地方之间的差距,进而促进"公众维权"与"政府维稳"之间一致关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反思中国民族形象的建构,我们倍感林语堂的睿智,他立足于中西文化之上,反身建构起连续的的民族形象,从先秦的哲人写到宋明的文化艺术、生活艺术再写到民国,从而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化讲述并完成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所以介绍推广林语堂的作品,正确评价林语堂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平襟亚与︽作家书简︾司马一勺鲁迅先生曾说:“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简洁的注释。”(见《且介亭杂文二编》)读者爱读作家书简,无非是为了凭藉作家书简当更有利于钩稽文坛的故实,探索作者的生平。这是人们所公...  相似文献   

20.
郑雪 《学理论》2010,(19):192-193
创作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作家进行创作的原因或动力,是由创作需要转化而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动机,这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新时期作家要产生建立在自己人格、信念、价值标准之上的内在需求,这样才能产生一种持久而强有力的创作内驱力,使新时期文学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