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饶家驹(1578-1946),原名Robert Charles Emile Jacquinot de Besange,出生于法国桑特市,1894年入耶稣会,在英、比修道,获硕士学位。1913年饶家驹到上海传教。他一到上海,"随后穿长衫,拿起筷子来吃饭,读中国书,讲中国话,跑到乡下去,和民众打成一片"。初在徐家汇学习中文,同时任徐汇公学监学,教授法文和化学。1914-1934年,他在虹口圣心堂管理外侨包括日本教徒。期间,兼任公济医院理事会主席、天主教所办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还是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圈.别人就问他为什么还跑圈?他笑着说:"我一边跑一边想:我房子这么大了,土地这么多了,又何必跟人家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没了,然后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凡 《党政论坛》2009,(22):29-29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他每次一和人争执。就会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奋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他的房子和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执,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相似文献   

4.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  相似文献   

5.
约翰·唐奈这个名字对不少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一九七三年,在中国监禁了二十余年的唐奈在中国公安人员的押送下从深圳被驱逐出境了。他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记忆不过是一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十年后的今天,当唐奈带着妻子和儿子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友谊,他成了中国人民的朋友。这一变化是唐奈自己也未曾想到的。 九月一日晚,唐奈和妻子李孚带着三岁的儿子杰克,乘坐班机重新  相似文献   

6.
80年代,邓小平对来访的德斯坦总统说过:你那个巴黎我还想去。有的地方比如纽约,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邓小平在法国的五年多时间,成为他的革命生涯和不平凡经历的重要起点。当地飘洋过海,踏上法兰西的土地时,他仅仅是一个不请世事的翩翩少年,而他告别巴黎,奔赴苏俄之际,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实的生活底蕴和丰富斗争经历的优秀革命家。在法国,邓小平确定了自己终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法国是青年邓小平睁眼看世界的起点。“人出鼓门方成龙”,这是四川人常用的一句话。当邓小平登舟远行。哪国门的时候,他所接触的是一种全新的异质文…  相似文献   

7.
曦言 《各界》2022,(3):6-11
爬进暖气管,他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1954年,黄建新出生于陕西西安南院门卢进士巷中的一个干部家庭,他是家里第一个孩子.一年后,弟弟出生,两人就在这个普通却温馨的四口之家里相伴成长. 1970年,16岁的黄建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到甘肃武威的空军飞机场里做地勤.当他整理好行装,即将奔赴前程时,也许不会想到,改变自己未来人...  相似文献   

8.
刘某现年38岁,近来由机关科员,提升为某街道的"三整顿"办公室负责人,经管该街道的交通、市容、建筑物的整顿工作.刘某被提干的信息不径而走,传向亲友.1986年11月间,辽宁家乡的姐、哥先后给刘来信,托刘安插二个外甥女和一个侄女来沪就业.刘某感到事情不太好办. 第二天,刘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盘算,突然失声叫道:"有了".原来他想到了昨日来此请求减免罚款的个体户施某,"既然我管得着他,他能奈我如何?"刘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千截难逢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黄继忠参加武警部队英模报告团时,别人胸前都佩戴着成串的军功章,唯有他啥也没有.有人甚至怀疑他是否是真正的英模.可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个平凡的连职干部当兵14年来,竟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硬是挤出1万多元来报答培养他的人民.不为别的,他说:“就想活得问心无愧.”平时,他自己连斤水果都不舍得吃,可是,只要他知道谁有难处,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7,(12)
正康在那晚的电话里,听着虹一会儿啜泣,一会儿号啕大哭,一会儿痛不欲生,一会儿声嘶力竭:"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康并非没有恻隐之心,虽然有些自私但天性还算善良。当想到虹一心一意地待他;想到她对自己的种种好处;以及她为他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康几次都心软下来。可是他转念一想,又立即否定了自己一时的软弱。妇人之仁只能害人害己,首先他不可能和洁离婚,离  相似文献   

11.
享受优雅     
晏屏 《党政论坛》2013,(8):15-15
在法国旅居,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地服务行业的工作者,个个都高贵得像绅士,在他们面前,一不留心感到卑微的便可能是自己。某天,我急匆匆地走在香榭丽舍大道上,忽然,在橱窗里看到了一款设计独特的手表,我走进店门,示意服务员想买下它。服务员自我介绍叫文森特,看我急匆匆想买下的样子,他慢条斯理地问我,对这款表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2.
毛岸英下乡     
翟成新 《党政论坛》2010,(22):50-50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并通过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会后,各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和整党运动。当时,刚从苏联学习、战斗回国的毛岸英同志,也手持“土地会议第224号入场证”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毛丰席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语气和缓地说:“岸英,外国的大学你念过了,可中国的大学你还不熟悉。  相似文献   

13.
晚清有一位大学士叫徐桐。他非常排外,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爱国愤青,所以历史学家经常把他当成守旧派代表揪出来示众。比方说,他承认世界上确实有英吉利、法兰西这些国家。但有些国家他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是英国、法国总来讨好处,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所以捏造出来跟它们一起讨好处,好显得自己不那么突出。就像什么西班牙、葡萄牙,徐桐说这简直是开玩笼“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相似文献   

14.
与林彪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林彪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没有朋友,除了谈工作,从不聊天.1959年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高等军事学院教员李德被选为秘书,与林彪朝夕相处五年.5年中林彪只吩咐秘书李德请过两次客,他自己没有出席,而是叫秘书或叶群代为招待.  相似文献   

15.
"小节"要拘     
"银行大王"恰科,年轻时51次求职,失败51次.当他第52次求职,来到法国BELLJU银行找董事长时,董事长又以他没有银行工作经验和不需要人手为由,拒绝了他的求职.可就在他退出董事长办公室时,他的一个自己并未在意的"小节"动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某厂有位新提拔的政工干部,想与一位有思想疙瘩的工人谈一谈,就让人捎口信叫他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不料,那位被传呼的工人正在气头上,冲口说了一句:“他为什么不能下来?我已经上去好几次了,他下来一次都不行?”这位工人的话可能有些“冲”,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为了解决思想问题要和人谈一谈,无论叫人家上来还是自己下去,似乎都只是一种工作方法,应无高下优劣之分。然而仔细思之,自己下去可能比叫人上来更好些。  相似文献   

17.
康熙驾崩后,远在西北军中的十四阿哥、“大将军王”胤禵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五雷轰顶,方寸尽乱.想到半年前自己还曾和父皇共商平定西北之大计,自己也满心希望能够承继大统,可如今却已是斯人己去,换了人间.三十五岁的胤禵捧着谕旨,手不停的颤抖,一个巨大而悲怆的念头向他压来他失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相似文献   

18.
家国之痛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人称"白痴皇帝".他完全是个摆设,国事一窍不通,却笑话百出.有一次,他在御花园里玩,正是初夏季节,池塘边的草丛间响起阵阵蛙鸣.晋惠帝呆头呆脑地问道:"这些小东西,是为官叫呢,还是为私叫呢?"身边的太监有机灵的,一本正经地对他说:"在官地里的为官叫,在私地里的为私叫."有一年,某地闹饥荒,地方官员上报灾情,说灾区百姓没有粮食吃,饿死许多.晋惠帝就奇怪地问:"没有粮食,何不吃肉粥?"大臣们听了,一片哗然,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一个叫王厚菊的妇女10年前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腿上长了一个一百多公斤重的黑色巨瘤,犹如一条巨蟒盘在腿上。由于无法行动,她只能终日坐在床上……2009年初,尹玲玲成为她的儿媳妇。王厚菊没有想到,儿媳的到来,自己的命运也发生了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20.
资中筠 《各界》2008,(12):75-76
我的印象,廖公大多数时候都是嘻嘻哈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找点题目开玩笑.下级向他汇报工作.他也常常没正经话,而且常给人起绰号,不叫名字.例如有一位姓梁的男同事,他就学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腔调,叫他"粱兄",从不叫名字.开会时他似乎在笔记本上记录,实际是在画人物漫画,不论中国人、外国人,几笔勾勒,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