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但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不是包含关系,并不是说两者没有任何逻辑联系。恰恰相反,没有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呢?本文就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从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的界定中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到十八大报告明确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几年之间引发了学者及社会各界对于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及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底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等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文章选取近五年(2008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及热点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并对研究成果做了综合评析,提出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应正确把握三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其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民主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虽然不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但这并不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同形态,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及其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普世价值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等等。  相似文献   

7.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秦宣 《理论前沿》2007,511(22):13-16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亟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的三个问题。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为何时,应当以具体的、真实的历史情况为依据;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刻意纠缠于"谁包括谁",无益于人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坚持与被坚持、发展与被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与中国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点的界定,是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完全一致的、一以贯之的,即都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邓小平理论开始来立论,而从来也没有把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包括在内。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无论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共性特征,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回答和解决了历史赋予的时代课题,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和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把握二者的关系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以来,国内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2015年7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论坛——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讨会,无疑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互关系""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完善""毛泽东思想的现实启示与当代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一概拒绝构建体系,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肩负着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政治素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当前,改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具有紧迫性。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入手,课堂上巧妙组合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课外借助互通性平台进行补充,是改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的两大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与理论体系三者是有机结合的,各个具体理论方面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各项理论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既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一脉相承的;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考察,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出十七大报告作出此种区分的历史意义,即凸现了我党兴国意识、执政意识、发展意识、攻坚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延续和深化了毛泽东思想的主题,传承和贯通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和提升了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取向,也在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包含着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时代背景、党的历史性决议和理论主题及内容来看,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毛泽东思想中却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起着奠基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形成脉络、思想价值趋势和理论传统以及理论的承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