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中国法律史学会西方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1992年3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18个教学和科研单位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年会,并提交了十多篇论文。与会者就"改革开放与西方法律思想的振兴"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年会涉及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创立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1979年以前这门学科称之为"外国政治思想史"或"外国政治学说史"。1983年"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编定时,这门学科被定名为"西方法律思想史"。此后,各高等校院法律系开设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迄今为止,全国有27所高等院校开设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45—50人专门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学,有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次,撰写了一批有一定深度的教材。其中包括: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律思想史》,1983年和1987年辽宁人民示版社出版的《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增订本,上下册),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政治法律学说》,1989年东北三省法学教材《西方法律思想史》,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自学教材。这些教材的普遍特点是打破了政治学学说的史的繁杂体系和框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国内国外同行的赞誉。第三,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有一  相似文献   

2.
西方法律思想史前辈学者的辛勤努力下 ,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 (其成果主要和必然表现在课程和教科书上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批判和反思是研究的必经途径和必要的方法 ,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亦然。因此 ,在现代语境下 ,需要不断地对西方法律思想史进行重新的理解和解释 ,尤其是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意义和教科书的写法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批判 ,以期重构西方法律思想史。  相似文献   

3.
加加林坚持严格的法学立场,从现代的法律观念来看待古希腊早期法律,不承认西方法律源头处曾有过“不成文法”。这样一来,加加林就无法解释法律的渊源问题,对西方法律思想的认识也就有失偏颇。按照古希腊法律的最初面貌,而非今天的立场,来研究思想史,也许才是解决这种困难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 国华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有三年多了。非常感谢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同志提供这样一个宝贵机会、能让我们来怀念这位深受大家尊敬、爱戴的老同志、老朋友。 国华同志是我国法律史学界的一位著名学者,与在坐的许多同志都非常熟识。国华同志还是一位著名法学教育家,他为我国新时期法学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在今天仍让我们缅怀。改革开放以后,作为新中国“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国华同志团结学界同仁,披荆斩棘,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勾勒出了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发展线索,初步形成了学科体系,他们所完成的一些重要著述,到目前仍是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基本著作。可以说,作为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一位主要代表,国华同志的贡献和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作为一位著名的法律教育家,国华同志生前曾担任过北京大学法律系主任、中美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西方法学初步》中的一些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学术观点为基础,从政治学及社会学两个视角探讨了法律是什么,以期对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法律的本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法律思想史学,是确立于本世纪初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此前,《大学衍义补》、《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等书中已出现有关对前代法律思想的资料汇编和简要论述,但由于传统学术体系的限制,法律思想史尚未成为独立之学。近代西学东渐以后,随着西方的学科分类模式和学术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学者们以此为基础对传统史料进行重新整理、研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独立学科,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二十世纪以来该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对象,以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为线索,对中国法律思想史学在本世纪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 中国传统学术中对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学案”体最据代表性,其例可参《宋元  相似文献   

7.
法律思想,即指人们对于法律这一社会现象所持有的观念、想法和评价。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众多的法律探索者,并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滥觞,对后世法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严蓉 《时代法学》2004,2(6):119-120
金秋十月,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2004年年会在星城长沙召开。本次年会由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和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来自全国28所高等院校法律院系、科研单位、出版单位、外交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及其它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次年会的两个议题: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在西方法律思想史教学方面,代表们均认为该学科的特点是时间跨度大,从古希腊、古罗马,甚至到有些学者提出的现代的德沃金,历史延绵两…  相似文献   

9.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将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是二十世纪西方法学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国内法学学者和经济学学者都对其做过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鸿篇巨著并不多见,本文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探讨在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人才培养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提高法律经济学研究水平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希望能引起读者的一些共鸣。  相似文献   

10.
观念更新往往伴随着新概念的产生,而新的概念能使人们以新的视角和深度去认识某一事物。在西方法学史上先后出现的自然法、实在法和活的法概念,正是西方法观念变迁的产物。认真地研究这三个概念,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西方法观念变迁的基本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法律,还可以保证我们审视自己的法观念,加速法观念的更新,进而推动我国法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霞 《中外法学》1991,(6):80,68
<正> 由北京大学法律系张国华教授编写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曾主编过《中国法律思想史纲》(该书对法律史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曾荣获1987年全国优秀教材奖).但该书篇幅过大,不宜于教学及一般读者阅读.为此,年届古稀的张教授重新撰写  相似文献   

12.
寻求“自我”——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荣根 《现代法学》2005,27(2):166-174
从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的变化来看,自法学在祖国大陆复兴以来,这一学科的成长过程可以划分为创建、探索、发展三期,虽然各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寻求‘自我’”是其总特征。这一总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明确研究对象;摆脱机械地以“五种社会形态”来设置篇章体例;摆脱以西方法学概念诠释中国古代法的模式;揭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规律。破译法的文化遗传密码、注重实证研究、重视礼和礼制研究,是中国法律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一、罗尔斯法律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正义说是罗尔斯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法律哲学的理论基础。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正义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争论不休的观念。现代西方著名法学家凯尔森说过,从柏拉图到康德,最杰出的思想家都广泛地研究过正义问题,但至今没有满意的答案,人们只能尝试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就是目前在西方影响最广的尝试。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罗尔斯认为社  相似文献   

14.
以西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为框架,以西方法律传统为视角,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现行法律的现状做了相应的评述,这不仅能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朝鲜法律现状,而且也能反省自身的法律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程序正义作为正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中西法律传统中有着不同的境遇。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国人程序观念淡薄,程序正义无法在传统中国生根发芽。西方是程序正义观念的发源地,具有该观念得以生长的良好法治环境。我们应根据国情,汲取西方程序正义的优质思想资源,走程序正义中国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法律价值探究及其法治理念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重要的不是原创性,而是是否合乎民族性。普遍的法观念的确认,是对法的概念的综合性认知。法观念的形成,是认知个体传统法律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生成及法律发展史。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构筑现代意义之中国法治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故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一种,在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归因于自然法观念与人类进化及社会公益观念的和解。  相似文献   

17.
李强 《法律科学》2006,24(5):164-168
弗里德曼认为现代西方世界是一个选择的共和国,个人自由选择的观念和表现型个人主义是现代西方文化以及法律文化的重要特征。这种表现型个人主义支配着我们时代的政治和法律。从弗里德曼的论述中可以发现:法律文化是一个核心概念,法律文化在法律制度的生成和运作过程中扮演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法律文化是介于社会变化和法律变化之间的一个干涉性变量。然而,法律文化作为弗里德曼法律社会学中的一个分析性的概念,在解释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方法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西方有着传统的司法仪式以及法律信仰的文化,而这作为建设法治社会是不可或缺的。文章简述了西方法律信仰主义形成的渊源和意义,指出了作为其中最重要方面的司法仪式传统,并对中国引进西方的法袍、法槌制度进行了分析。中国构建法治社会,首先要构建法律信仰的文化底蕴,而构建法律信仰,关键在于对法律的尊重,这可以从构建中国的法律仪式开始。  相似文献   

19.
陈兴 《法制与社会》2010,(27):250-250
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关于正义的讨论历来不绝于耳,Amartya Sen的新书《The Idea of Justic》可谓是继罗尔斯之后对正义理论的又一次检讨。本文中关于如何分配笛子的问题并没有确定正确的答案,而笔者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分配观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所以我们应该有所批判的坚持。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学者认为柯克法官与詹姆斯国王的论争是英国法律专业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故事中的国王詹姆斯一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与当时17世纪初的哲学思维是统一的,似乎显得保守落后;而故事中的法官柯克出于法律思维的主张,似乎显得专业而先进。作为西方法律史上最经典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引申出很多角度的思考,从司法上看,两人分别代表了"普通人司法"与"精英司法"的观念;从法制史上看,两人又代表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本文对此则试从法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