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勇 《党史文汇》2004,(10):25-28
王幼平 (1910- 1995),山东桓台人,是新中国迄今为止任职时间最长、任所最多的驻外使节.在他 30余年的外交生涯中,先后担任我国驻罗马尼亚、挪威、柬埔寨、古巴、越南、马来西亚和苏联七国大使,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不想搞外交的将军,一干就是30年。七任大使,他每一次离任,馆员们都是挥泪告别。萨马兰奇与他互称"我的朋友",在他和这位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国际奥委会中断20多年的关系得以恢复。王幼平(1910—1995),山东桓台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迄今为止任职时间最长、任职最多的派驻国家使节。在他30年的外交生涯中,王幼平先后担任我国驻罗马尼亚、挪威、柬埔寨、古巴、越南、马来西亚和苏联七国大使,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不想搞外交,却干了30年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所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指1949年10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首任大使指的是向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大使。首任大使的选拔和派遣1949年10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有34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由于王幼平在罗马尼亚当首任大使后又到挪威、柬埔寨当首任大使,陈志方在叙利亚当首任大使后又到伊拉克当首任大使,袁仲贤在印度当首任大使时兼中国驻尼泊尔首任大使;根据1919年协议,与瑞士建交即与列支敦士登公国建交,而新中国未向列支敦士登派驻大使,  相似文献   

4.
王幼平(1910~1995),山东省桓台人,1925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宁都起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白区工作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鲁西北特委委员、军事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政治部主任、豫皖苏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副政委、第五兵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建国后调到外交部,先后任驻罗马尼亚、挪威、柬埔寨、古巴、越南、马来西亚、苏联等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顾问,全国人大代表,中顾委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5.
陈辉 《党史博采》2022,(10):4-9
<正>在新中国外交史中有这样一位大使,他先后担任中国驻罗马尼亚、挪威、柬埔寨、古巴、越南、马来西亚及苏联大使,在国外工作30年。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迄今任职最多、时间最长的驻外使节。这位传奇大使,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政治部代主任王幼平。宁都起义走出来的将军外交官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931年12月15日,国民党第26路军在军参谋长赵博生等近20名中共党员和该部第25师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及团长黄中岳领导下,全军1.7万余人携带武器2万余件在江西省宁都县举行起义,  相似文献   

6.
担当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重任在肩. 1949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同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1月,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到北京赴任.而中国驻朝大使人选仍然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7.
徐贻聪 《湘潮》2012,(8):43-45
1991年3月中旬.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和干部司副司长王建立分别通知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月底举行的会议上已经通过决议,同意外交部关于任命我为驻厄瓜多尔大使的提名.正在征求厄方的意见,要我待命出发。5月25日,我离开北京,在纽约作短暂停留后,于30日抵达位于海拔2800多米的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开始我的首次大使经历。直至1993年9月因不适应高原而奉调去古巴哈瓦那,历时2年4个月。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5,(11):30-35
耿飚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长征途中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团长,和团政委杨成武一道,强渡乌江,夺取天险娄山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作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耿飚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境内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战斗.1950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大使等职,成为著名的"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9.
初到布达佩斯1949年12月,黄镇和耿飚、姬鹏飞、王幼平、韩念龙等人一起调到外交部工作。此前,他在军委总政治部第一室任主任。一天,周恩来和他们一起去见毛主麻毛主席说:“你们都是将军,虽然不懂外交,不会外文,但是,还是要你们去干外交,因为你们首先跑不了。”毛主席接见后,周总理对他们说;“虽然你们过去没有干过,而且授权有限,但是,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加强请示汇报,就一定能够完成新的任务。”经过一段学习,黄镇被任命为我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匈牙利位于欧洲东南角,是一个只有9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家,人口不足I000万。…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7月11日,20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将军外交家黄镇》问世,这在中国首批12位“将军大使”中独享尊荣。外交家黄镇有三个首任: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中国首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两个美称:“将军大使”“画家大使”。三个首任、两个美称,基本概括了黄镇军旅生涯、美术家生涯和外交生涯。黄镇一生从事外交工作27年,先后担任过中国驻匈牙利大使兼管阿尔巴尼亚外事工作、印度尼西亚大使、法国大使、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所有驻外领导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可圏可点。  相似文献   

11.
余玮 《党史文汇》2006,(8):24-28
蔡方柏,1936年1月出生于湖北咸宁,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历任中国驻法三秘、二秘,外交部西欧司副处长、代理处长,驻法使馆研究室主任、政务参赞、公使衔参赞,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驻瑞士大使,驻法国大使等;出任过第九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2.
张兵 《党史纵横》2005,(5):34-35
“欢迎王国权大使光临”1972年12月21日,中国和澳大利亚驻法国大使各自代表本国政府,在巴黎签署了中澳建交公报。王国权大使和常玉林参赞带着翻译王其良和夫人朱成珉于当年5月1日,经香港去澳赴任。王大使一行从香港直飞澳大利亚港口城市——悉尼。刚一下飞机,澳大利亚外交部官员、澳中友协负责人及华侨代表手持鲜花,走上前来,热烈欢迎。朱启祯临时代办和其他打前站的同事们也到机场欢迎。没走几步,王大使等便被欢迎的人群团团围住,朱启祯代办只好在前面引路,好不容易才挤出人群。路两边夹道欢迎的华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个人的手里都举着…  相似文献   

13.
1967年初,外交部决定驻外使馆人员分批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当时黄镇在法国当大使,耿飙在缅甸当大使.耿飙从仰光回到北京就被"造反派"拉到外交部的一个房间"交代"问题.黄镇回到北京的第二天,"造反派"也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让他背语录.他背了"老三篇".  相似文献   

14.
吴克明 《党史纵横》2009,(2):18-18,61
1995年7月,我被任命为中国驻土耳其特命全权大使。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土耳其共和国的第八任大使,也是首位懂土耳其语的大使。  相似文献   

15.
1955年8月1日,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了第一次大使级会谈。1958年,中美大使级会谈从日内瓦移至波兰的华沙举行,从此被称为“华沙会谈”。1967年6月,举行了第133次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后,中国驻波兰大使王国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华沙会谈即不能在原级别上进行。但是不  相似文献   

16.
1998年9月25日,中国新任驻葡萄牙大使王其良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向葡国总统沈拜奥递交国书。而前任驻葡大使韦东,则离任回国。 在70年代初的中美两国秘密外交接触中,韦东可算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担任过重要的角色——在当时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的领导下,被指定执行与墓辛格指派的美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沃尔特斯将军进行秘密联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派出了第一批14位大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军队兵团、军一级的高级将领,其中就有驻印度大使兼驻尼泊尔大使、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袁仲贤(1904-1957),他是将军大使中唯一的正兵团职高级将领。应对新中国诞生前夕的第一桩外交事件1949年10月,将  相似文献   

18.
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中,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是功不可没的。吴建民曾给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做过翻译,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等职。为表彰他为中法交流作出的贡献,2003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向他授予了“大将军”勋章。其实在这位外交“大将军”的身后,有一位同样出色的大使——他的夫人施燕华。施燕华原是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曾多次为邓小平做过翻译。“夫妇俩都是现职大使的,我们给外交部开了头。”吴建民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19.
正陈楚是中国驻日本首任大使。1973年3月27日,中国驻日本首任大使陈楚到达东京就职,日本政府官员和各界人士在东京机场欢迎他的到来。1974年末,我作为外交战线的新人,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亲身领略了陈楚大使的长者风范,亲耳聆听了他的谆谆教诲。40多年过去了,陈楚大使也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有关他的点点滴滴,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0.
官方媒体低调报道1991年12月25日下午,北京朝阳门内大街外交部大楼四层,一阵电话铃声在一间办公室响起。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李景贤接起电话,电话来自远在莫斯科的中国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王荩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