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又说,下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可眼下,诸多鲜艳的“花朵”却被肩负的“重任”压弯了腰! 我的孩子正读初中二年级,若问他少年时代更换最为频繁又须臾不能离身的东西是什么?他会毫不思索地回答你:书包。这年头,对中小学生来说,书包的更新率要比书本快得多。父辈们求学时一个书包一贯制的时代固然过去了,就是一个书包一学期也顶不住。帆布的、尼龙布的、水洗布的、人造革的、猪皮牛皮的……集天下之  相似文献   

2.
理由     
一个男孩偷了钱,又同时偷了几件没有用的东西。法官问他为什么要偷这么多东西。男孩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对我们说过,只有钱是不能带来幸福的。”  相似文献   

3.
陈志云 《法制博览》2009,(10):28-29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你继续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小和尚冥思苦想,翻来覆去地说:“一、手指、食指。”  相似文献   

4.
1、情况不同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喊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喊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相似文献   

5.
友情如鞭     
一次,一个陌生口音的人打电话来,请求我的帮助,很肯定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就称他D吧),相信我一定会伸出援手。我说我不认识他啊。D笑笑说,他是C的朋友。我不由自主地对着话筒皱了皱眉,又赶紧舒展开眉心,因为这个C我也不熟悉。幸好我们的电话还没发展到可视阶段,我的表情传不过去,避免了双方的槛尬。  相似文献   

6.
妙趣     
《南风窗》1998,(6)
谁说的? 女教师在教室里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 这句话最早出自谁之口?知道的请举手。”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个学生用不熟练的英语回答:“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 “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生在美国的同学却回答不出,多可怜啊!”  相似文献   

7.
邓伟杰 《法制博览》2009,(24):66-66
我问读小学的儿子:我们国家为什么贫穷?不出所料,他的回答是:因为被帝国主义掠夺。如果再问他:西方国家为什么富强?他一定会回答:他们靠掠夺发财。小学生这样的思维不足为奇,我读小学时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张卓 《工会博览》2010,(14):42-42
2010年的世界杯是近十年来黄健翔唯一一次不用上前线的世界杯。他失落吗?他不愿意正面回答,只是说:“你们说我失落就失落吧。”  相似文献   

9.
正初夏的一天,乡下的二哥给我快递了一份冷蒸。在签单时,女儿问我"冷蒸"是什么?我说简单的回答,"冷蒸"是"未成年"的麦子。女儿追问:"那还有复杂的回答喽?"是的,复杂的回答我得写篇文章才能说清楚。冷蒸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可能谁也说不清楚,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代的宫廷杂史《酌中志》,其中的一篇《饮食好尚纪略》中写道:"取新麦穗煮熟,剁去芒壳,磨成细条食之,名曰稔转,以尝此岁五谷新味之始也。"这是冷蒸进入食品界的投名状。  相似文献   

10.
石破 《南风窗》2014,(20):13-13
<正>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共同面临着这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希望如何生活?明智的回答是:你要采纳奉行的生活方式,永远应该是最有利于自己幸福的实验的结果,只要它是可重复实验的,你就有理由照着它做,照着它生活。爱默生说:"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实验,你做的实验越多越好。"实验,是通过尝试、观察、比较而得出结论。通常,我们  相似文献   

11.
错位的父爱     
2005年8月3日上午9时许。江苏省阜宁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正公开审理一起包庇案。被告席上,年愈花甲、头发花白的犯罪嫌疑人周春山正满脸沮丧地回答着审判长的讯问。在如实供述完自己的犯罪事实之后.他悔恨交加地说:“当时看公安人员上门来抓小二子。我就晓得他又在外边闯祸了。心里又气又恨.但是,儿子再不好总归是儿子。做父亲的哪个没有护犊之情?哪个愿意让儿子去坐牢受罪?  相似文献   

12.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5,(22):74-74
大熊猫过生日,吹灭生日蜡烛后,朋友们问它许了什么愿望。大熊猫回答说:“我这辈子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个是希望能把我的黑眼圈治好,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的一天,西哈努克和夫人在朱森林、陈绮绮陪同下,参观了白云无线电厂、白云山制药厂生产车间之后来到药厂职工宿舍何永泉家里。客人端详了客厅和房间的陈设,发现主人卧室里有一台钢琴,客人问小女主人会不会弹,这位六岁的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腼腆地回答,“我正在学啦!”她应客人要求从容地演奏了两首曲,满座贵宾活跃起来了,亲王也请她的小公主演奏一曲助兴。亲王问男主人全家经济收入情况,主人算了一下,夫妇俩一共每月收入五百元左右。亲王又问这个收入在工厂算什么水平,主人爽朗地回答,“中等水平吧!”客人们不禁同声说,“你们工人生活真好!”朱森林代市长说,“说真的,我们当市长的家  相似文献   

14.
李北方 《南风窗》2014,(8):46-49
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回首百年前,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回答应该是,统治这个世界的精英们如果还不能放下"致命的自负",仍可能再次遭受致命的失败。在《昨日的世界》一书的开头,斯蒂芬·茨威格这样写道:"倘若要我今天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我长大成人的那个时代作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那么我希望我这样说:那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那个黄金时代正是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百年和平"的晚期。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享受富足,迷信进步,以  相似文献   

15.
郗商 《工会博览》2005,(2):71-73
中国在变;北京在变;我们的生活需求在变。这个"变"的背后是什么?各行各业的回答不尽相同。北京西单友谊集团西单商场黄金珠宝柜台的王迎用自己的工作业绩,用自己的心做出了既简单生动又深刻朴实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严家其,名闻遐迩的《首脑论》、《中国“文革”十年史》的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一个四十二岁的精力充沛的中年人。当我们采访他时才知道,这位政治学者竟然是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他在接待记者时也表现出数学家的精明——严:有许多记者来采访我,我注意到不要重复,与每位记者讨论不同的问题。如果话题重复,恕我无可奉告:报上登过的,我也不再重说。我希望我说的对你们都是新的。(果然,他在谈话中经常拒绝回答那些“重复”的话题。) 记者:你是学数学的,怎么会转到政治学上来呢? 严:数学与运筹是分不开的,而运筹则是政治家的一项基本功。我在大学读书时就对哲学感兴趣,1963  相似文献   

17.
将心比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一次盟军发动大攻势期间,当时的美军将领艾森豪威尔有天正在莱茵河附近散步,遇见了一位看来神情沮丧的士兵,“你还好吗,孩子?”他问道。“将军”,那年轻人回答,“我烦得要死。”“那你跟我真是难兄难弟”。艾森豪威尔说:“因为我也很心烦。也许,如果我们一起散散步,对大家都会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11日凌晨,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东口喜隆多商场发生大火,石景山消防支队两名消防员刘洪坤、刘洪魁在火灾抢救中不幸牺牲。11日早上6点多,现场救援电台传来了刘洪坤的声音:"我们迷路了,呼吸器里的氧气也不够了。"自此之后,火场内的刘洪坤和刘洪魁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失联之前,5点38分的时候,我还接到刘参谋长的电话。"同年与刘洪坤入伍的石景山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张岚告诉记者说,"他(刘洪坤参谋长)和我说的最后一句是‘这个事你会办’,就这六个字。我回答他说‘行,你放心’"。  相似文献   

19.
残酷的慰问     
《南风窗》2016,(4)
正前些日子,正在云南采访时,我一天就接到了家里的3个电话,主题是:赶紧回广西老家探望、慰问堂嫂。早上,先是我母亲来电说,堂嫂病得很严重,全身浮肿,情况危急,让我赶紧回老家探望。说着,电话那头,母亲开始念叨起堂嫂的好,比如帮我们家种甘蔗、插秧、挑水等。似乎堂嫂的生命,即将结束。中午,我哥也来电说,"堂嫂的情况很不好",暗示我速回。晚上,我姐又给我来电说,她和姐夫将连夜从南宁赶回看堂嫂,怕错过了,有遗憾。完了,她不忘补充一句:堂嫂对我们家不错,帮过很多忙。  相似文献   

20.
首奖奖给谁?     
在“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第一期颁奖会上,当市长们向获奖者颁发了纪念证书和奖金之后,叶选平市长忽然问:“这个提建议活动首先是谁提出的?应该首先奖励提这个建议的同志。”这时坐在我旁边的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问我:“是你吗?”我回答:“是集体创作。”散会后,在电梯上,杨资元副市长又问:“这个活动是谁建议的?”我说:“原来《南风窗》设了个“假如我是市长”的专栏,后来市委宣传部一位同志建议开展“每月一计”活动,两者合二而一,就成了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