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婷婷  张森林 《法制博览》2024,(11):136-138
现阶段,逐年增长的就业人数、就业岗位减少、岗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等因素给我国毕业生带来极大的就业困难和挑战。本文主要是以帮助毕业生就业为核心进行的研究,目的是建立合法、合规、有序的就业市场,这将对毕业生本人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初入职场,与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相比更容易在就业中发生权益被侵害的事件,这种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生就业权益;第二部分列举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常见的侵害情形;第三部分分析造成毕业生就业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第四部分探讨有效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2.
年勇 《工会博览》2009,(6):25-26
就业乃民生之本,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制定出完善的就业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之一。就业歧视现象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癌疾之一,对政治、经济.社会尤其是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适时的反就业歧视政策的制定迫在眉睫。本文以西方就业歧视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现状,对反就业歧视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就业歧视问题如何由一项系统议程转变为一项正式议程,继而保证了整个政策系统的科学性与完善性。  相似文献   

3.
付尧 《工会博览》2009,(2):114-114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趋显著。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很难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日益复杂的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引入到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当中,初步探讨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13,(31):31-32
今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北京市各级工会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就业工作,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开展“阳光就业行动”、做好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的实施意见》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近些年尤为突出,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军 《法制博览》2014,(1):318-319,3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平等就业,是实现人人生而平等的基本生存权。近年来,各种就业歧视层出不穷,不断的破坏着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与此同时,在我国少数民族就业歧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但是在学界很少有人关注民族就业歧视,也很少有人研究民族就业歧视的现状。我们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少数民族就业歧视现状,深入剖析就业歧视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解决少数民族就业歧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深入了解、分析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及深造意向,是高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毕业生为例,通过调研发现,硕士毕业生更倾向于就业,创业率及深造率低下。对此,文中提出了高校要适当调整硕士生培养思路,增强硕士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权保 《工会博览》2003,(20):24-27
灵活就业被称为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海绵”和“蓄水池”,对缓解就业矛盾、提供就业机会作用巨大,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灵活就业在我国也正蓬勃兴起,已成为解决我国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相关理论准备的不足,灵活就业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灵活就业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6)
正竞争激烈让人对于能不能一直保持优势、是不是会被淘汰具有深刻的隐忧。"过劳"成了治疗这种害怕的一种心理上的药物。前段时间,有人在北京的望京网发帖,说他的同学在办公室猝发心梗去世了,孩子才3岁,当事人是某大型IT公司员工。发帖的人感叹:"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别不在乎,身体就像机器,也有损耗,零件也会老化,别太拼命,身体是自己的,也就这么一次。"  相似文献   

10.
董进军 《法制博览》2023,(22):55-57
就业是人类谋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关注就业实质上就是关注民生,解决就业问题才可以实现安居乐业。就业歧视不但严重侵犯公民的劳动权、平等权,同时造成弱势群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陷入不利地位,形成了“职业分割现象”,各社会群体之间的鸿沟将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持续升级。禁止就业歧视是保障民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从现代法治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禁止就业歧视实质上就是“平等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流发展趋势。本文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围绕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展开了深入化、全面化的探析,并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措施,旨在遏制社会上的就业歧视现象,维护社会公平、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潘青  龚乃胜 《工会博览》2009,(11):57-58
胡锦涛主席2008年12月12日至14日在辽宁考察,称我国09年就业形势严峻;温家宝总理12月20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座谈,说现在大学生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面对大学生,温家宝说,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温总理2009年1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寒风渐起时,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也拉开了序幕。在严竣的就业形势下,招聘单位开出的薪水都在低位徘徊。有些公司将本科生的月薪明码标价为1400元。这与绝大多数学子2500元-4000元的期望值颇有差距。  相似文献   

13.
案情回放:龚某于200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工程系,2002年2月龚某与某计算机软件公司签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及服务协议书,在服务协议书中约定龚民的服务期为3年,并约定了违约责任:乙方解除本协议的,应  相似文献   

14.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宝振 《工会博览》2009,(6):131-132
现在学界关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性质一直争论不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是否具有一致性?本文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保护的倾向性以及今环境就业的背景下,论证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应该视为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再加之规范就业的法律缺失,使得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不平等,进而造成了就业过程中发生大量的不公平现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受侵害,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冉阳 《工会博览》2005,(11):11-13
我国是人口大国,庞大人口带来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在求职就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给予了很多政策倾斜和支持。但是,2005年的就业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毕业时,找到工作后应当同用人单位、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协议到底是何性质、发生违约时该如何处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实践中,就业协议违约纠纷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协商解决,但处于弱势地位的毕业生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在现行协商解决纠纷的基础上,有必要完善司法救济以切实保护毕业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就业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生产方式—就业机会概念框架下,统筹城乡就业包括两个相互紧密关联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充分创造现代生产方式—就业机会,二是如何保证现代生产方式—就业机会城乡动态分布合理化。当前应充分认识在这两个问题上主流经济理论观点的危害,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就业一体化理论,创新城乡生产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机制,化解城乡就业矛盾,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创造和平等分享现代生产方式—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9.
张倩 《法制博览》2023,(23):163-165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应届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同时,因就业市场管理规则不完善、行业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人才供需比例失衡以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维权意识薄弱等原因,大学毕业生的合法就业权益屡屡受到侵犯所引起的法律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对劳动权作出了一定的保护性规定,但大学生就业权区别于劳动权,法律并没有对这一群体作出特殊规定,尽管国家实施了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但仍存在着很大缺陷,因此,国家应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作出特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一位署名FAMA的朋友在我和朋友主持的“经济人俱乐部”发帖,引出如何评论中国经济学家的一个问题来。 究竟如何衡量经济学家的地位和作用呢?FAMA引用了SSCI(国际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的统计以及“EEA”机构资助的统计排名,不无参考意义。但是,FAMA的前提有问题,或者说有局限,因为他引用的标准并非唯一标准,更不是公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