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但凡有点条件的,谁不想找个好看养眼的老婆。中国古代的帝王们更是凭仗其无人能及的地位与优势,占尽了人间美色,所以后人往往用“佳丽三千”、“美女如云”来形容皇帝的后宫。不过,这只是一般情况,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有些帝王,不爱美女爱丑妇,专挑那长相丑陋的女人做老婆。  相似文献   

2.
王希鹏  宫铭 《理论视野》2013,(10):46-50
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身份差别等特殊力量,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或权利(为某些人特设的权利),这些权力或权利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有的则在法律规定之外。其基本特点是建立在对某些权力或权利分配不公平基础上的以权谋私或权利专属,目的都是特权主体用之以谋取私利。从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来看,制度僵滞与文化依赖是当前特权存在的重要原因。治理特权首要破解恶性“路径依赖”,强化反特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实现反特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干部特权:现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存在的重要弊端之一,就是特权现象,就是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时值90年代,干部特权现象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很突出的问题。什么叫特权?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国当代思想教育艺术精华丛书”编委会赠我一本由陈必龙同志撰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公仆道德新论》一书,读后竟爱不释手。应当说,近几年来,干部道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关注的一个热点,街谈巷议颇多,且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怎样强化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作了深入的探索,不乏真知灼见。坦象这样系统全面地论述干部道德问题的专著,未曾多见,堪称是一部拓新之作。松仆道德新论卜书,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换引起道德膻变的现实,抓住了新时期推进全社会道德建设的“牛鼻子”,集中而详尽地论证了公仆道德建设的极…  相似文献   

5.
《节妇吟》     
茹荻 《瞭望》1990,(51)
看了新编福建梨园戏《节妇吟》,很生出一些感慨。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寡妇更是难上加难。”这戏中年轻寡妇颜氏的愤慨之言,但在我们这块千年封建礼教熏陶过的神州大地上,至今还随处有过去时代的回声。有人凭借钱势,欺骗、玩弄女性,一面却又装出一副道学家的面孔,教育妇女要保贞守节;有些崇高儒学的时髦先生(也包括一些女士)也还在用  相似文献   

6.
刘苑 《求知》2007,(10):10-11
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几千年以前古代先哲们十分重视做人做事的荣辱是非标准。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苟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宋代的王安石说:“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做人一定要有廉耻之心.他们十分痛恨丧失廉耻感的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认为没有羞耻之心是最大的羞耻.这样的人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出来,“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7.
九四年,《党政论坛》开设了“政府形象漫谈”的新栏目,很在意义。我也来凑凑热闹。政府形象是由官员形象构成的,而官员的自我定位问题,则是决定其官员形象的重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官员的“位”分为“社会主义”和“社会公仆”,并认为,社会主义的政权应该努力使“社会公仆”不致于堕化为“社会主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概念,官是指在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中担任一定职务或享有一定特权的人物,是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是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工具。这个定义太强调了阶级性。根据这种解释,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人贵在自知之明,更青在有忧己之志。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忧国忧民固然重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忧己”切不可忘。韩非子曰;“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是知人、治人容易,而知己、治己就很难。有些人忧他人多,优自己少对别人的短处看得多,对自己的短处却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原谅自己太多。有些领导干部想私事多,想公事少;自我感觉良好多,看自己缺点少;还有少数领导干部高官厚禄不知足,想的不是勤政廉政,为人民服务,而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象陈希同、王宝森的所作所为,就完全背离了党…  相似文献   

9.
时下,“公仆”一词使用频率颇高,人们往往把领导干部比喻成公仆,许多报刊还专门开辟了“公仆赞”、“公仆论谈”之类的专题,愚以为不妥,应慎提“公仆”为好。其一,“仆”字含义是奴隶、奴仆、仆人的意思,它是指被雇到家里做杂事,供役使的人。因此,“仆”带有很浓厚的封建色彩,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有力佐证,它与“姨太太”、“妾”、“太监”等词一样,见到这些字眼,就会让人联想起不平等的社会历史。现在有人反对把干部称为“父母官”是很有道理的,其实“公仆”之称还不如“父母官”,称“父母官”还有一种亲切感,而“仆”则与主人完全是主子和奴才极端对立的关系。其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干部也好,群众也好,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并无高贵卑贱之  相似文献   

10.
“主人”及“公仆”教育,是企业经常性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实际上在“主人”和“公仆”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造成了一些思想混乱。如有的人认为,干部大权在握,说话算数,当然是主人而不是公仆;工人只管干活儿,处处听干部指挥,根本不是主人而是仆人。也有些人对宣传口号产生误解,我们讲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就以为干部不是主人;我们讲工人做企业的主人,就以为工人不是公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原因是以往的宣传中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游宇明 《各界》2011,(9):1-1
咱们这个社会比较推崇“会来事”、“会做人”的人,“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许多人的人生哲学。看重原则、讲究坚守的“书生气”一向遭贬斥。然而,在我看来,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需要的不是世故、圆滑,恰恰是“书生气”。  相似文献   

12.
《民主》1998年8期刊有《慎提“公仆”》一文,读后有些不同想法。谨与作者商榷。我认为对领导干部有时美称一声“公仆”,未尝不可。“仆”的意思虽原指封建社会里被雇到家里来做杂事、供役使的人,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公仆”,其根本意思已经变化了。这里“公”,是指“国家”、“人民”。古为今用,为国家、为人民“做杂事”,供国家、供人民“役使”,是一种光荣,是一种共产党人或领导干部终生的追求。今天,对“公仆”,更应赋予新的具体的含义。我认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朱镕基总理在会见全国公务员代表会议代表时所说的三个条件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公仆”。它们是: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主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公仆”,才能行使监督之权;“公仆”也只有向主人公开自己的形象,才能接受人民的监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诚然,我们不搞西方式的民主,不搞拉票竞选,但中国的老百姓应该对各级领导人有所了解。在这方面,中央是做得很好的,在全国党代会和人代会上当选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都由新闻媒体及时地向国内外作基本情况的介绍,而在地方上就做得不够,特别是市县一级,新当选的党政领导人的个人简历,对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秘而不宣”,有的地方甚至连党代表、人民代表对新当选者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或不甚了了,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缺憾。  相似文献   

14.
正一、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思想来源(一)马克思主义的为政之德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为政之德"的概念,但是他们这方面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提倡公仆原则和公仆意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就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做人民的公仆。第二,献身劳苦大众,杜绝特权思想。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杜绝特权思想是对每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列宁也认为,让党员享有优先权是一种弊  相似文献   

15.
苏共失权、苏联解体已经过去 10年了 ,可现在还有人问 ,为什么苏联共产党会突然间丧失了执政权 ?这显然是一直困绕着许多人脑海里的一个难解的疙瘩 ,政治家和理论家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也是五花八门。不过 ,谈论最多的主要是三种见解。第一种见解认为 ,那主要是由于“经济没搞好”;第二种见解认为 ,那主要是教条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 ;第三种见解认为 ,其主要外因在于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其主要内因在于丢掉了老祖宗、改举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旗帜 ,再一个重要原因是一部分党政干部腐败 ,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权的官僚腐败…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的名篇中,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五大做人原则,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是党员干部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五大做人原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闪烁着新的光辉。它仍然是现今广大共产党员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针。在“三讲”教育正在深入开展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民工党员大量走出农村、走进城市,成为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党员的政治身份与经济身份相分离,务工地点具有流动性,许多人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开展活动难、教育管理难、发展党员难、作用发挥难等“四难”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六项工作,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保持农民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推动党的建设深入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老仁 《党政论坛》2008,(18):22-23
尉凤英是许多人所熟知的名字:上世纪60年代初,她作为一个极普通极平凡的工人,能够受到毛主席13次接见,又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这种国内最高荣誉的称号,与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并列。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她和一些有着这种特殊荣誉的人物一起,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中国政治斗争的漩涡,并有幸结识了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9.
“廉吏,民之表也。”语出《汉书·文帝纪》,是汉文帝十二年一个诏书中的话。表者,表率也。《汉书·何武传》云:“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汉书·韩延寿传》云:“幸得备位,为郡表率。”可见,做民之表率,是当时对官吏的要求,而能否为民之表率,关键又在于一个“廉”字。至于实际做得如何,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只有廉吏才可做民之表率呢?自古穷不苟求,为人所难;临财不贪,见贿不受,为官所难。  相似文献   

20.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写过一篇《世事无如纠谬难》的短文。文中讲到,旧年忽然传出一首“雪芹诗”,起句是“爱此一拳石”,结句是“潇洒作顽仙”。一时轰动九州。后来,有人得了晚近人的诗集一册,那诗就在集内,是被人“抽”出来伪称雪芹之作,以骗世人的。时隔不久,在一次红学会议上,有人据那本诗集当众辨伪。按说,在事实面前,决不致于再以伪传伪了吧?其实不然,许多人照样引用播传不误。所以,周先生不无感慨地说,世上万事,以妄为实,认假作真,沿讹袭误,那“便当”得很,真如大江东去,“水流就下”,如若把它纠正过来,可就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