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崑 《台声》2018,(11)
正与邓大姐的一张合影张澄生是我敬重的老领导,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采访他时,他家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他跟邓大姐在一起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好奇,我们的谈话就是从这张照片开始说起的——据张澄生回忆,那是1980年,他还在新疆石河子,担任石河子交通管理局副局长。自从1956年正式调到新疆,这位台湾高山族的汉子当时已经在新疆工作了24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9)
正采访时间:2015年8月7日(星期五)上午采访地点:北京朝阳区安外外馆斜街记者札记:张老说他一般不接受采访,但因为是《台声》,因为是为台胞发声,所以很高兴,并且做了精心准备。张老的客厅里,摆满了各种照片,有他儿时在台湾的全家福,有他中年时期在日本的老照片,也有因为两岸政策逐渐放宽后他回台湾和兄弟姐妹团聚的美好时刻……采访过程中,他会不时取出一两张照片,展  相似文献   

3.
(采访烟台市残联理事长徐崇旭。是在2002年6月8日的下午。采访之前,我先注意到了两个不合“常规”的细节:一是徐理办公室门上挂的不是“理事长”的牌子,而是“接待宣”;二是在我采访徐理时,他还请来了市残联的于坤副理事长和宣文部的王新和主任。这两个细节,直到我结束采访后,才理解了其中蕴涵的深意……)  相似文献   

4.
前年9月,记者因省政协成立50周年采访过张老师,这是第2次采访他了,原因是本期杂志要做“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策划。由于接触前来采访的媒体多了,张老师显得轻车熟路:“你有什么感兴趣的就问我,我一边拿资料一边回答。”暑假里的“小长征”环顾一番张老师的家,还是如记者上次采访时那样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收藏品,只是在客厅一旁的书柜外挂起了两大块油布,上面贴满了毛主席的头像——这是他为9月7日即将在自己家里举办的“纪念毛泽东文献资料收藏展”作准备。而为了筹备这次收藏展,今年暑假他(图1)专门沿着江西—湖南张家界—河南—陕西西安…  相似文献   

5.
李海凤 《今日广西》2008,(11):66-66
客厅是家中功能最多的一个地方——朋友聚会,休闲小憩,观看电视……客厅是最抓人“眼球”的场所。客厅不是满足一个人的需要,而是多个人的需要。客厅还是最“社交”的区域,经常暴露在访客眼皮底下——所以.保持客厅的舒适、整洁和风格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25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北潞园小区。 晚8点,刘女士和儿子吃完饭后在客厅看电视。家里的电话铃响了。“是我爱人李金华打来的,他说他从镇里开会回来,正开车回家,马上就到了,让我准备开门。”刘女士接受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7.
《干部人事月报》2009,(9):77-77
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记者有一天到警局采访,正碰到警方抓到一个小偷。该小偷犯案可能上千件,是头一次被捉到。他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还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承认是他做的,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就予以否认,并说他的手法没有那么粗。  相似文献   

8.
漫画就是画思想──访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李露孙在北京我采访了漫画家华君武。华老家的客厅没有装修,他说:“我觉得朴素点好。我不喜欢装腔作势。我穿衣也很随便,只是去深圳、香港、出国时才穿西装。“文革”前出差,别人给我定了单人套间我都不住,我说,住两人一间的房...  相似文献   

9.
事情发生在17年前的初冬季节,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时任坦桑尼亚执政党——革命党主席的尼雷尔。身着非洲特色的短袖上装,脚蹬拖鞋,在洒满阳光的客厅里与笔者促膝而坐,神采飞扬地畅谈坦中友谊,他的眉宇之间,洋溢着对中国发自内心的深情厚谊。没想到这次采访,竟成了我和这位非洲伟人的最后一次会面。那次采访是临时增加的一项内容。头一天向坦桑尼亚驻华大使提出申请,当晚大使转告尼雷尔主席时,尼雷尔爽快地答应了。次日上午11时,我刚走进客厅,他就迎上来与我握手。按照坦桑尼亚人民的习惯,我的问候语里没有称他为主席,而像前三次我们见面时一…  相似文献   

10.
“嘉娜·沙哈提”这个名字出现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头相信被大多数观众误认为是乌克兰人了。最初我就招她当成”钢铁”的乌方导演直到一个哈萨克族朋友对我说”我们哈萨克族人以嘉娜为荣。”采访嘉娜不是一件易事这倒不是因为她忙——-”钢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迅速在国内掀起一股”保尔热”各式备样的座谈会、讨论会的邀请以及媒体的采访令嘉娜应接不暇——而是因为她与众不同的个性。我知道在新疆13个少数民族中哈萨克族女性是最含蓄和内向的但我没有想到嘉娜会一再推托。实在推托不7她说“我只是做7…  相似文献   

11.
智者雷云     
前些时日我采访浙江省委党校陆立军教授,他说:“我不值得写,在浙江省理论界,最值得写的人是雷云,你该好好写写雷部长,他对浙江理论工作的贡献太值得写了。”  相似文献   

12.
安东尼·波谢普尼,光头,脸上有多处伤疤,左手只剩下拇指、食指和小指。他的客厅里挂着陈列各种奖章的镜框。但最显眼的还是镜框上方的3张照片:两个身穿水手服的男孩微笑着站在夏威夷的码头上;一个身着纱笼和丝绸衬衫的亚洲美女;一队正行进在丛林中的土著士兵。这位化名“尤平”的前美国著名特工,现在极少有人知道他,邻居对他的过去更是一无所知。美国政府对他的身份也严格保密。  相似文献   

13.
凌之 《台声》2003,(9):40-43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常说,婚姻是一对一的自由,一对一的民主。”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语言风趣而幽默,以“余氏方式”告诉笔者他对婚姻的理解。在他功成名就、享誉海内外文坛的同时,他还拥有成功的婚姻和家庭,这更令人羡慕。我有幸采访余光中先生与夫人范我存女士,探寻他们幸福生活的奥秘……一余光中说自己是“南京大萝卜”。除了抗战期间逃难的7年,他在南京读了小学和中学,还上了1年半的金陵大学。一直读到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才跟家人去了台湾。他家住过鼓楼、将军庙、龙昌巷,他记忆中的南京是很鲜活的,玄武湖、中山陵、雨…  相似文献   

14.
采访王家扬的时候,护士刚给他量了血压,看了结果后,王老笑着说,挺好啊。除了走路要借助拐杖,根本看不出他已是95岁高龄。尤其是他的博闻强记,让记者数次搁笔感叹,思维真清晰真敏捷。王老家客厅和书房的墙上,一张张大尺寸的黑白或彩色照片构成了一道道历史风景:有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从他身边微笑着走过,有习近平同志和他的合影,有他8岁时坐在学堂的操场上,也有他的同乡柔石等革命先驱深沉的注视……王老用一支笔指点着照片,逐一向我介绍年代和背景,眼神中掠过的,是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5日,手术后的“爬行女孩”刘艳丽紧紧抓住一个中年男子的手.含泪说道:“阿呆叔叔.我要回到我家的门口.站着让你给我照一张最最美丽的照片……”这个叫阿呆的叔叔是位酷爱户外运动的驴友.与刘艳丽素昧平生。3年前,阿呆在美丽的后武当山上拍下一张绚烂的风景照。照片里一个模糊的“黑影”让他受到了莫名的震撼——拉近镜头.“黑影”原来是远处窑洞门口爬着的一个女孩,一双绝望的眼神无助地凝视天空。这个女孩就是刘艳丽。  相似文献   

16.
一个县、区级检察院的反贪局长,能在首次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反贪局长”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肯定有他不俗的业绩和感人之处。近日,笔者采访了萧山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赵桔水,他的一段“开场白”深深地吸引了我。他说:“我从检18年,干了18年的反贪,我的人生追求、家庭生活、个人好恶都与反贪工作联系在了一起,与党的廉政事业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特别看重‘十佳反贪局长’这一荣誉”。18个春秋凝结着一个沉甸甸的“反贪情结”。查实与查否都是“公正”赵桔水是在2000年底由反贪局副局长提升为局长的。在赵桔水的反贪生涯中,他最注重的是“公正执…  相似文献   

17.
又一位残疾人接受我的采访,我又一次与残疾人面对面.将近20年了,我采访残疾人的最大感受,是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而且这个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15年前,我采访一个辅具中心,正赶上一位肢体残疾人在装配小腿假肢.陪同我的残联同志走过去,掀起他的裤腿给我讲解,和对方连个招呼都没打,而对方也是木木地由着他说、由着他摆弄.我心里特不是滋味. 我们的工作是宣传残疾人事业,要经常采访残疾人.  相似文献   

18.
赵辉 《台声》2008,(1):51-53
采访之前,很多人跟我说,“飞儿”的音乐很好听。当时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他们的音乐很好听。采访之后,我跟很多人说,“飞儿”很有希望。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对音乐的执着也看到台湾当红艺人的敬业。当然这并不是一次尽兴的采访,想聊的还有很多。但这些足已让我重新审视这个继“五月天乐队”之后台湾最红的组合。交谈过程中,感受到他们不是通常概念里的那种偶像明星,而只是一帮单纯喜欢音乐的人。虽然乐队灵魂人物陈建宁(lan)的年龄要大过另外两位10岁,但他的谈兴远远不比两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少。陈建宁说,其实作音乐真的挣不到什么钱,当年一起出道的朋友,现在大部分都过得很惨。“就像你作记者,也许你不是这个专业,但你因为热爱而来采访会有一种使命感和成就感。有梦想就要去追逐,不要怕,年轻就是这样。”或许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更应该透过音符旋律与文字的流泄传达“乐以载道”的精神,提醒“希望”是一直存在的,让听者能够在他们的音乐中,找到那份启发,找到那股力量。  相似文献   

19.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采访“新大陆人”陈明阳是我羊年里的最后一份“公事”。一个阳光满地的早晨,按照他在电话里告诉的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永升新城,我带了个采访本就直奔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