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产业政策法初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王先林 《中国法学》2003,(3):112-118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 ,产业政策法是产业政策的法律化。产业政策法具有政策性、社会本位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体系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法、产业组织政策法、产业技术政策法和产业布局政策法等构成。在“入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叶卫平 《法商研究》2013,(3):115-124
产业政策是中国当下经济实践中频繁采用并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占有巨大权重的经济治理手段。不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产业政策体系得以完整形塑之后,产业政策相应的制度建设几无进展,这与政策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巨大落差。检讨产业政策现行立法中的缺失,对既往的立法理念、立法体制及具体制度安排进行全面的反思及重构,这对回应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一直遭受的政策效果、政策公正性乃至政策出台的必要性等各方面的质疑,提高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实现其民主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张振杰 《法制与社会》2011,(11):142-143
产业法又可以称为产业政策法.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法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对建立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立法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公共住房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出中国公共住房产业政策法与新加坡公共住房产业政策法的经济基础不同,以及中国公共住房产业政策在立法、机构等方面可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德国住宅产业政策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法又可以称为产业政策法。产业政策本文通过对德国公共住房政策法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对建立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立法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分析了德国公共住房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出中国住宅产业政策法与德国住宅产业政策法的经济基础不同,以及中国住宅产业政策可以在立法、机构等方面可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业政策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健 《法律科学》2002,(1):118-124
产业政策法是宏观经济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产业结构政策法和产业组织政策法构成。产业政策法以间接诱导手段、直接管制手段和行政信息指导手段作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及实施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现有的经济体制状况要求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经济生活进行间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干预。在这种体制转型过程中,产业政策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牛静雅 《法制与社会》2011,(26):100+102-100,102
竞争政策是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制度保障;产业政策是政府促使产业规模化的有效手段。然而,产业政策却和竞争政策在很多方面相冲突。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相比,前者应处于优先适用的地位,但在实践中也不能把竞争政策作为唯一的经济政策,如何有效地使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是我国目前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产业政策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供给结构,从而协调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刘桂清 《法商研究》2015,(2):120-129
经济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产业政策法律化程度低,约束力和强制力不够,导致政策在具体实施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作为一种治理对策,首先需要将政府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但实际上,我国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行的产业政策并不缺乏约束力和强制力;相反,行政干预过于强烈和随意,以致阻碍了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才是产业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根源所在。鉴此,应从追求普遍性的产业政策内容"入法"转向对政府产业调控行为予以法治约束,如此才能控制政府权力,防范产业政策对市场竞争的限制、排斥或扭曲。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政府需要采用的市场规制手段是不同的,经济萧条时,政府应更加偏重产业政策的运用,市场制度完善,经济正常快速发展时就需更加偏重竞争政策,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本无实质上的优劣之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两者处在一种此消彼长,动态平衡之中。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人起飞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今天,应该适时改变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搭配模式,坚持竞争政策适度优先,产业政策适度存在,既不过分依赖竞争政策同时也要为产业政策预留必要的空间,在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动态调和中逐步弱化产业政策的功能,强化竞争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