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我们认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是不足取的,那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就是值得提倡的么?如果有人倾向于认为这个社会的“谎言”是没有底线的,那么“什么都不信”的底线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十五年前,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深深扣住了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那布满皱纹、黝黑的脸,沁满汗珠、鼓着青筋的额,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劳作而变形的指甲,干裂的嘴唇,残存的牙齿,盛满清水的粗瓷碗,那在烈日下带伤劳作而又无哀怨的充满慈祥的表情,使大学生们的心都颤动了。北大历史系几位学生流着泪说:“想想‘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发愤读书呢?”南疆戍边的营房内,几个年轻军官把《父亲》贴在墙上,写信并寄钱给罗中立,让他转交给“父亲”。他们说:“为了父亲,死神又算得了什么?”为什么这幅画具有这么震撼人心的力量呢?这实质上就是“悲剧”教育在起作用。 什么是“悲剧”教育呢?就是教育者把美学范畴中  相似文献   

3.
“缺思路,愁销路,想技术,盼服务”,这是广大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所思所盼。政府应该做什么?乐亭县委书记范绍慧的回答是:“农民没有想到的我们先想到。农民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一家一户做不  相似文献   

4.
曹众 《公民导刊》2013,(2):50-50
正确的废话,就是敷衍的套话、严谨的空话、真实的假话、虚无的大话。这些话没有错、没有用,讲了无可厚非,讲了无可置疑。恰如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讲的那样:“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民主教育”呢?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政治学科作为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学科,应该成为“民主教育”的载体,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政治课的生命。1.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基础是心灵的自由;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没有自由就绝对没有创造。因此,政治课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  相似文献   

6.
平安,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唯其在这样一种境界里,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情趣、充满温馨。 市场经济的大潮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社会,令许多人于回眸转瞬之间成为殷殷富豪。于是,伴随动荡不安的生活之舟,“花钱买平安”便成为一句十分流行的话。 的确,从一定意义上说,“花钱”固然可以买到平安,但“平安”却并非仅凭“花钱”就能  相似文献   

7.
1985年8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①对于在此之后他又多次提出的这一论断,不少人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常常多有忽视,不是当作“引言”轻轻带过,就是当作“背景”和“缘由”提提了事,很少有人加以深入研究。我认为,邓小平这番话不是什么“白话”,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论断。弄清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在进入阐释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之前,作为后者的前提和依据,预先要论及的。有鉴于此,特以拙作向同仁们请教。问题的提出邓小平这…  相似文献   

8.
一、“砸缸”意识的来历  高考前,为了解学生的复习状况,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小孩掉进水缸里我们 应该怎么办?”话音未落,几乎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砸缸!”回答得既干脆又自信,确实是斩钉截铁。我接着又问:“假若水缸里没有水也需要砸缸吗?即使水缸里有水,我们还要像当年的司马光那样将水缸砸碎吗?”学生们被问笑了。笑过之后,教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安静。我问:“咱们班还有哪一位同学没有笑?”只有一名学生站起来,他回答说,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而且快要高考了,但思维还停留在儿时的水平,确实令人担忧。  …  相似文献   

9.
何永 《现代领导》2001,(12):50-50
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是我们党的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工作岗位变动16次,从不以权谋私。全身心地“为群众造福”。他说:“官位是人民给的。不是个人的。人的一生就是几十年,如果孜孜以求的就是官位又有什么意思呢?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就是看你能不能为人民做点实事。”  相似文献   

10.
吴冠中先生喜欢引用凡·高的话“苦难永远没有终结”来描述自己的创作人生。他说,画了一幅画,就像生了一个娃娃,当然很喜欢;但是没过几天,就遇到新的困难:下一张怎样画?我不愿重复自己,于是又开始痛苦。一幅幅作品,就是在不断出现的新痛苦中诞生的,“苦难永远没有终结”。创作的苦难、创作的快感,就这样循环往复,陪伴着杰出的创造者,不只是艺术家,还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建设和谐社会。一时间,和谐社会成为党和国家官方文件以及领导讲话使用频率较高、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充满温馨、具有亲和力的词语。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电影《我们害怕》中,这个害怕着所有周边事物的女人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就是房子多。”一样都缺乏安全感的观众们很快就被打动了。是啊,我们没有家,我们害怕,我们需要房子。  相似文献   

13.
安网 《中国减灾》2005,(4):53-54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那么,什么是震级与烈度?地震前有什么预兆?大震时人们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将分期为您回答这些问题,让您在地震真正来临的时候,能够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又强调:“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江总书记的论述深刻地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都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如果把邓小平理论看成是“灵魂”,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产生这一“灵魂”的生命之“根”。“魂”是指导思想,是精神支柱,也就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高放 《人大研究》2008,(3):26-30
一、从民主究竟是什么东西谈起 问:民主究竟是什么?这的确是国人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2007年春天,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研究员发表了《民主是个好东西》,引发了众多有识之士参与讨论民主问题。在媒体上我们看到,有许多人赞赏这个充满智慧、绝妙而又幽默的说法,随后还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如有人说“民主是不坏的东西”、“民主是不很坏的东西”,甚至还有人竞说“民主是坏东西”、“民主不是东西”等等,不一而足。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认为民主究竟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6.
从普教到职教,公安院校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科教强警”、“人才兴警”被纳入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干警将走进公安院校的培训课堂。那么,面对干警,我们讲什么?怎么讲?本文仅就其课堂理论教学的授课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立统一的根源及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不是“自已运动”的“对立面的统一”。那么,世界上的事物为什么会是对立统一的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归根到底就是它的物质性。物质是无限可分同时又无限可合的。物质的无限可分性总是使物质一分为二,与此同时,物质的无限可合性又总是使物质合二而一。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和无限可合性这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不应该提倡“为纳税人服务”,而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这种把人民与纳税人置于对立的看法,说的其实不是真问题,因为纳税人作为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人民。那么,提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义在哪里?能够带来的观念转变又在哪里呢? 首先,纳税是什么?直白地想,就是生活在一起的众人,每人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改革、开放引起了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变革促进了经济效益和文化繁荣,也带来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道德问题。在新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确立、旧思维方式仍起着作用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常因失去明确的标准而陷于混乱,并且因对前途的难以预测而充满忧虑。那么,真正适合于我们现时代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人们怎样把握它的规律以获得自由呢?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在工作上没有明显失误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很难回答。一个在工作上没有明显失误,但又确实没有创造过任何政绩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的回答是:不是。一个在工作上虽有过失误,但一方面又确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过不少政绩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的回答是:是。可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便处于这样一个中间状态:你虽然指不出他存在什么问题,但你也找不出他有什么政绩。“太平官”思想诱惑着他们,使之成为“中间状态”官员,他们占到了我们整个领导干部队伍的一半以上。他们不想创新,不敢创新,或者说根本没有能力创新;他们怕创新会带来风险,会乌纱难保,所以“不求有所为,但求不出错”。这样一来,作为生产力推动者的这一部分领导干部,就没能起到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于国家、于人民的利益都极其有害。 2004年10月1日,《大连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矛头直指“中间状态”官员。《办法》也许不是很成熟,但其传递的信号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太平官”的思想根基已经开始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