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2年,延安。一天,毛泽东与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谭政闲谈:我知道你原来的名字叫谭世名,可你注意过现在的名字谭政了吗?谭政如实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谭政,1906年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9月参加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加入中国共产党.谭政从井冈山斗争时期起,就一直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卓有建树,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人称"用笔战斗的大将军".2006年6月14日是谭政大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推荐谭政出任军委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开创军队政治工作新局面人物春秋二月杏开,三月桃红,陕北高原,春归燕来。谭政在陕北瓦窑堡度过1936年这个长征胜利后的第一个春天。但是,这时谭政的思想情绪并不轻松。在这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机日趋...  相似文献   

4.
21、写给儿子的一封信1960年秋,林彪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一年后,就对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极为不满,其原因是谭政不同意林彪提出的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可以走捷径的提法,主张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于是,林彪借此在军内发动了对谭政的批判斗争,并无限上纲上线,甚至把谭政说成是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政治部主任”。1960年底,在林彪的诬陷下,谭政被降为总政治部副主任。毛泽东通过听取党内和军内部分领导的意见,同意罗荣桓元帅复出,再次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就在这时,林彪就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一、天降大任1954年10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推荐,担任中南军区第三政委的谭政调任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协助罗荣桓主持全军政治工作。谭政,1906年6月14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绅商家庭。1927年,谭政在妻兄陈赓的影响下,投笔从戎,到汉口加入了北伐军,先在陈赓担任营长的特务营第二连任上士文书,后到营指导员办公所任准尉司书。“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谭政随陈赓一起逃出汉口。陈赓前往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相似文献   

6.
谭政     
“毕生致力政治工作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不朽功勋在三军;终身遵循立党为公坦坦荡荡守正不阿高尚风范启后人。”这是军委领导悼念谭政的一幅挽联,可以说是对谭政一生的高度概括和中肯评价。谭政,字世铭,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湘乡县湘西乡(现湘乡市龙洞乡)一个小康家庭,祖父是个绅士,父亲以教书为业。谭政5岁即入私塾,考入湘乡县立第二高小(即东山学校),因成绩优  相似文献   

7.
1927年3月,一位来自湘江边的书生少年谭世铭,来到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武汉报名参军,就在那一刻,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谭政。1944年,谭政在陕北负责起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之际,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对他说:“你数一数‘谭政’两字是多少笔划?”又问:“你再数一数我‘毛泽东’三字多少笔  相似文献   

8.
两人前委,毛泽东拔招英才毛泽东和谭政是湖南同乡。谭政,1906年出生于湘乡县南竹山村一家书香门第。父辈指望他承继家世,光耀门婚,取名谭世名,给以“正统”文化教育。但世名很有一点“野性”,读私塾时,颇厌烦“之乎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离经叛道,后来受妻兄陈康影响,干脆远离家门,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改名谭政。谭政对声名传遍三湘大地的毛泽东早有仰慕之情,但一直无缘谋面。直到1927年他参加湘赣边秋收暴动后,才有了交臂之机。1928年夏的一天,谭政认遂川草林圩回到宁冈,组织上通知他去当工农革命军前委秘书,…  相似文献   

9.
24岁的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谭政   也许是中国文化中有儒家的传统,所以历史上的名将不乏“儒将”。就是在共和国 1955年授衔的 10员大将中,也有几个颇具儒将风度。而谭政大将则更是有名的“夫子”。   人们称他为夫子,不是传统的那种满嘴之乎者也,行为迂腐的夫子,而是赞誉他为人做事很有学者风度,很有知识分子的刚直和谦逊。   虽然身经百战,但谭政身上的“书生气”总也改不掉。   在和他的老秘书乔希章同志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不少他充满书生气的所作所为。 一九五八年,谭政在施工现场与战士们交谈 他说:什么“三八作 风”…  相似文献   

10.
李意根 《党史纵览》2008,(10):53-56
谭政(1906-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我军第二任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因其在我军政治工作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被授予大将军衔。谭政一生历经坎坷.1960年因受林彪等人的迫害被打倒,“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被关了将近9年。1975年被释放后.  相似文献   

11.
1979年春天,谭政大将外出经过湖南,住在长沙的蓉园宾馆三号楼。谭政是湖南湘乡人,由于一些原因,他有几十年没回家乡了。在众人的劝说下。他决定回去一趟。临行前,他专门嘱咐道:“告诉县政府的同志,这次来湖南,我只是回去看看家乡的建设和变化,千万不要通知我的亲属,免得他们打我的旗号找政府的麻烦。”  相似文献   

12.
王迪康  王焰 《湘潮》2006,(6):30-31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谭政1944年4月11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当时,谭政已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改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这篇报告在我军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谭政的这篇报告之所以得到这么高的评价,绝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由于这篇报告在起草过程中,曾经得到过毛泽东的审阅和修改;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篇报告实事求是地对我军政治工作中的问题作了历史性的总结,提出并解决了我军政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杰出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谭政同志一百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战功卓著的开国大将,本期特刊发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夏远生的文章《谭政:毛泽东的第一个秘书》,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4.
伊方 《党史纵览》2023,(4):20-22
<正>谭政,原名谭世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将,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楠竹山村。1927年9月,他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谭政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他总是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乐观的精神勇挑重担,不断开拓进取。这位“教书先生”出身的政工大将,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运用手中的笔以自己独特的战斗风格,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悬挂在北京钓鱼台谭政故居的一副楹联,很好地概括了他的一生:“毕生致力政治工作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不朽功绩在三军,终生遵循立党为公坦坦荡荡宁正不阿高尚风范启后人。”  相似文献   

15.
在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借机开展了对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人的批判,做出了《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 林彪提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背警句”的主张。强调说:“我主张要背一点东西,首先是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最精辟最重要的话背下来。脑子里就是要记住那么几条。”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杰出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谭政同志一百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战功卓著的开国大将,本期特刊发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夏远生的文章《谭政:毛泽东的第一个秘书》,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7.
尚文 《世纪桥》2010,(16):47-50
<正>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在完善  相似文献   

18.
谭政和毛泽东可以说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人1927年秋收起义后一同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共事和亲密交注。他们共同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他们的友谊同他们的事业一起,将永载史册.千古流芳。同乡同学,又一同参加秋收起义谭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位大将之一,1906年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一个绅商家庭。湘乡紧邻韶山,他和毛泽东可以算得上是同乡。谭政的祖父是清朝贡生,父亲常年教书。谭政6岁时,被送入蒙馆读私塾,第二年改读楠竹山村谭氏宗祠创办的初级小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9.
谭政报告系统总结了建党以来我军政治工作,提出和解决了我军政治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谭政报告提出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重视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积极进行制度和形式创新等思想,对于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战卫 《党史文苑》2007,(12):29-30
谭政报告系统总结了建党以来我军政治工作,提出和解决了我军政治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谭政报告提出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重视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积极进行制度和形式创新等思想,对于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