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元大幅度贬值。6月14日东京汇市美元兑日元的比价突破了146日元大关。日元从今年1月以来已经贬值11%。日元贬值对我国会产生哪些影响,应客观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日元贬值对我国的正面影响 1、中国人民币不贬值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日元和东南亚大多数货币竞相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减轻东南亚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一、人民币贬值,得不偿失一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动荡的加剧和蔓延,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但是,人民币汇率稳定是适应中国经济内在规律的明智选择。1、人民币贬值对促进出口的作用有限我国出口产品的优势在纺织品、玩具和其...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泰铢、韩元、印尼盾、日元等纷纷贬值,人民币的币值问题随之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一年来,我国政府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人民币不会贬值,尤其是今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明康再次重申人民币不需要也不会贬值。那么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承受了巨大压力,面临严峻挑战; ●虽然一国本币汇率下调,可以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综合各种相关因素,不应过高估计人民币贬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稳定汇率意义重大; ●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而且有其充分根据。  相似文献   

5.
姚学清 《前沿》2003,(5):33-35
亚洲金融危机后 ,针对中国周边地区各国货币纷纷贬值 ,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论战。对于人民币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以及人民币是否有必要贬值的问题 ,本文试图利用传统汇率决定理论 ,从理论上来探析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未来的走向。一、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作为对现代汇率理论影响最大的一种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于测算我国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 ,由于国际贸易的进行 ,两国货币的汇率应等于两国商品的价格之比 ,或者说 ,一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应该等于通过…  相似文献   

6.
自从去年7月以来,东南亚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为此大受影响,导致今年美国。西欧、拉美股市一度暴跌,其后果之严重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为了不陷入货币轮番贬值的恶性循环,我国一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东南亚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我国也承担了相当的成本。人民币的相对升值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我国只得恢复出口退税制度.与此同时,国外产品的价格低廉,从而导致走私更加猖獗,我国很多企业的利润大受影响。这从上市公司的中期报表中可见一斑。在此严峻形势之下,我国…  相似文献   

7.
问:我国政府为什么再三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答:理由至少有三:一是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二是人民币不能贬值;三是可以做到不让人民币贬值。从去年底到现在,我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宣布人民币不会贬值。去年12月,江泽民主席在东南亚国协高峰会中表示绝不会...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国政府领导人多次明确宣布:“人民币不会贬值”,但近几个月来,海外一些学者和传媒仍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议论纷纷,有的甚至“大胆”预言:人民币将贬值。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会贬值吗?蔡浩仪亚洲金融危机历时已近一年,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的货币相继贬值10%-40%不等,印度尼西亚盾贬值76%,而中国的人民市和香港特区的港币却保持稳定。现在危机尚未结束,人民币能否稳定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还有升温的势头。围绕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蓄意制造了“人民币升值论”。其实,人们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不难看出,当时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安全做出了贡献。事实有力地证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夏,一场举世罕见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延宕至今,令人惊心动魄。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杠杆,其成败得失关系到国计民生,决不可等闲视之。我国在如此剧烈的金融危机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朱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坚定地表示了人民币不会贬值的决心。这是我们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辉煌成果的有力证明.然而,由于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中,在整个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体制、机制性的矛盾,我国同样存在着发生金融危机的条件,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头脑。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本期推出多篇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章。厉无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曾进行过多次汇率改革,此次改革的目标就是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低迷的情况下,人民币会温和贬值,但空间不大。  相似文献   

13.
许经勇 《湖湘论坛》2001,14(5):59-62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软着陆”之后,仍然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到了1998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爆发危机国家的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证香港经济繁荣,我国坚持了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在客观上形成了外部通货膨胀与内部通货不膨胀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表现为出口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上升,而且表现为国内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下降。“一升一降”的互动关系,便形成了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同时伴随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体制转轨造成人们对未来前景不确定的预…  相似文献   

14.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世界经济也将呈下降趋势。而俄罗斯金融危机又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日本、港澳和其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国家经济尚未有好转迹象,加之欧洲地区欧元的启动,我国商品进入欧洲地区的难度加大,这一切表明我国的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更加严峻。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的情况下,即使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效果也不会太明显。更不能依赖人民币贬值和不计成本来扩大出口。否则出口越多,国家和企业的损失越大。并且货币贬值还会直接增加国家和企业的外债负担,涉及人们对货币信心的动摇和对投资环境的不良预期。另外我国经济发展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情况不同,我国的出口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而泰国是40%),我国更多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政治稳定,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去年我国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的考验,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7.8%的经...  相似文献   

16.
5月15日,在我国人民币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开盘“破8”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从全球情况看,全球主要货币都极力贬值,以减少对经济的伤害,或刺激经济复苏。我国人民币作为一个没有实现自由化的货币,为何违背国际总体趋势一路上升,是经济需求或政策把握的需要吗?人民币价格在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是否会直线上升?“破8”对我国汇率机制改革及进出口贸易有何影响?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从“破8”的国内外原因、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破8”的国内外因素首先是…  相似文献   

17.
亚洲金融危机对两岸经济影响实质有所不同,最象征性的是人民币不贬而台币贬值四分之一。不同外汇策略来自两岸经济特性之差异,1998年是实证两岸外汇策略与经济特性效应的一年。这一年来,在经济危机中两岸外贸动态的消长,呈现祖国大陆经贸的优势远超过台湾,台湾产业再升级离不开祖国大陆市场,经济出路和前途在祖国大陆,两岸中华经济势必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并轨,这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及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它对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综合效应。 一、新汇制的基本特点 我国原有的双轨制汇率制度,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新形势的需要,逐步调整和演变而形成的。这种汇率制度在一段时间内对促进对外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对外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1992年年中以来人民币急剧贬值,双重汇率之间的差距拉大,集中地暴露了其存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形和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讨论中,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自然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一段时间里,人民币贬值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引起躁动的不安定因素。舆论界有一种看法——重返关贸总协定必然导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是金融危机传导的重要渠道,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从总体上看,金融危机通过汇率贬值、信贷萎缩、经济衰退、收入和财富效应、储蓄效应和国际收支失衡等多种渠道,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在金融危机下往往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是孪生兄弟,对国际贸易的损害最烈.因此,积极展开贸易谈判与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和改善贸易条件、增强贸易融资的流动性以及构建反危机的贸易机制是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